[转载]特级教师教学实录:《苏州园林》2011-06-20 00:49∙[转载][转载]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参选中华美食网的[我爱我家的]征文~~~~∙针对中国人用保健品的5观点2011年03月30日《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张国生一.导入新课殿春簃外景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生是长城……故宫……不知道。
师它叫“明轩”。
想看看吗?生想。
师就是这个(图)。
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
这是它的内景(图)。
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
这是它的庭院(图)。
美不美?生美。
师可是,张老师几次游览苏州园林,发现像“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好多好多哦,有些甚至比“殿春簃”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这是网师园……生哇!师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这两幅图片是张老师拍摄的……(每看一幅,都会有一声“哇!”)师咱们再看一个网页:中国学生网新闻:27座苏州古典式园林落户五大洲。
生哇!师哎,老师以上的介绍,包括图片和网页,主题是什么?——注意,人们说话,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他的目的。
理解主题,就像咱们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一样。
生是不是说苏州园林特好?……师咱们做一道选择题吧,在下面4项中选择:①“殿春簃”其实并不算好。
②“殿春簃”在苏州园林里不是最好的,不该获奖,该获奖的是别的园林;③“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多得很,有些甚至比它更美。
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实在是太高了!生是第三……是第四……师我也说是第四。
那么,想去苏州园林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生想……老师,咱们现在就去!师你老爸给掏钱不?生唉……师去不了,怎么办?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6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而且咱们在文中“游”一段,在画中“游”一段。
二.介绍作者师作者是谁?生叶圣陶。
师他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世,就是苏州人,所以他很有资格写苏州园林。
你们学过他的文章吗?生小学学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师对。
叶圣陶很了不起啊!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生哇!师写过童话、小说,做过编辑,办过刊物,编过教材。
(哇!)解放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是我国现代首屈一指的语文教育家。
(哇!)这是苏州的叶圣陶纪念馆和叶圣陶墓(图),这是苏州一中的叶圣陶塑像(图),看看底座上写的什么?生一代师表。
师什么叫“师表”。
生老师的代表……老师的表率。
师“是,老师的表率,只有伟大的老师才配得上这个称号,例如孔子被称为什么?生万世师表。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生(读)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生就是植物标本的标本……不是……师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生不同……典范、代表……学习、仿效的典范……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师哪儿这样说?生现代汉语词典。
师你查得真快!这是一种能力啊——终生受用的能力!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生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生……《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师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生不可以……“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鉴别”的意思。
师对。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生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不好。
师怎样才好?生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师对喽。
四.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略)师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
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师这样解释有点抽象,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轩”和“谢”吗?生没有……见过……许多书房都叫什么什么轩……建在水里的就是水榭……丛台顶上那个房子就是榭……师看看我提供的“轩”和“榭”的图片——这个临水的就是水榭……这个是拙政园内的“与谁同坐轩”。
“殿春簃”其实也是“轩”,它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叫什么?生明轩。
师对,明代风格的轩。
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
师(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一时说不好)师不会说了吧?我告诉你一点关于复句的知识就会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
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
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生打比方。
师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四次。
师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生……败笔。
师“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
生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师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生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师“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是什么句式?生双重否定句式。
师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生不可以……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师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
生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
师下面看他的诗,齐读——闲步网师园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生第二句……小阁回廊叠画屏。
师苏州园林实在是太美了,近十几年张老师先后三次游览苏州园林,觉得苏州园林比图画还美——图画是画的,而苏州园林是真的。
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大声朗读!生(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生排比。
师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
生分别领起3、4、5、6段。
师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发练习)说明:下面各段的学习,都是:①先完成所发练习,②核对答案并讨论,③苏州园林画中游——欣赏相关图片。
具体过程略。
各段阅读练习和答案如下:五.阅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段。
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有无中心句?——理解这一短的层次。
答案:分两层,没有中心句: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
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堆叠的艺术。
③池沼设计的艺术。
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答案: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评:搞艺术,需要有艺术的天赋和悟性,需要艰苦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名师的辅导和指点,需要大量金钱和物质的投入,需要付出无数的精力和时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如课本所说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难啊!张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也算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苦苦追求了30多年,至今还在望艺术而兴叹!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
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
9.“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把“匠师”改为“工匠”可以吗?就像上一课《中国石拱桥》介绍李春: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答案:不可。
“匠师”包括“匠”与“师”。
“师”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
例如工程师、设计师、医师、教师……10.欣赏苏州园林假山的图片:狮子林、留园冠云峰、虎丘、环秀山庄……11.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又是入画的一景。
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12.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
答案:入画。
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
1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
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
14.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答案:体现美术画的“自然之趣”?为了“入画”。
1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6.“又是入画的一景”,“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17.欣赏苏州园林池沼图片:网师园、留园、拙政园……六.阅读第五自然段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