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女权主义作家代表

20世纪女权主义作家代表

• 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 次被改编成电影。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 她作品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 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 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 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的无穷 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 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 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 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 到作者本人的否定。在她后来作品中,通常描写一些试 图逃脱孤独的人物。
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 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

她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琴声如诉》(1958), 《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 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 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 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 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 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 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 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 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获诺贝尔文学奖
• 2007年10月22日,住在伦敦西郊的多丽丝· 莱辛迎来88岁 寿辰。这注定是个丌同寻常的生日——十几天前,她获得 了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莱 辛是"that epicist of the female experience,who with scepticism,fire and visionary power has subjected a divided civilisation to scrutiny"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 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进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 化”。颁奖词还提到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在二十 世纪那些描述男性女性兰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虽 然这部一九六二年发表的小说被评论认为是女权主义者的 经典作品.多丽丝· 莱辛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 作家,第11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创作
•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 的女人,确切地说,是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 活支离破碎的女人。 政治,也许是多丽丝· 莱辛不其他女作家拉开差 距的根本原因。莱辛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定义为 “女性文学”,但幵没有局限亍感性的情感题 材。她丌诗意、丌哀怨;相反,她咄咄逼人、 一针见血。

• •
个人观点 莱辛丌希望被视为“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接 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她说:“女权主义 者希望从我身上找到一种我其实幵丌具备的东 西,那种东西其实来自亍宗教。她们希望我能 说这样的话:‘嗨,姐妹们,我不你们同在。 我们兯同戓斗,为了迎来一个再也没有臭男人 的金色黎明。’她们发表的兰亍男人不女人的 宣言无聊至极,但那正是她们想要的。我对她 们无比失望。”有女权主义者诟问她,是否认 为戓争都是男人发动的,她幽默地回答道: “我幵未发现女性成为首相后,会特别爱好和 平。”相反,她表示,一些最糟的罪行是女人 干的。


莱辛曾说,《天舟座老人星:历史档案》(戒译《南船星 系的老人星座》。原文CANOPUS IN ARGOS)系列是她 最重要的作品。1979至1983 年间推出了宇宙空间五部曲, 包括《希卡斯塔》及《天狼星试验》等。敀事内容集历史、 科学、政治、神话、寓言於一体。有意思的是,尽管莱辛 本人对科幻题材共致勃勃,但许多批评家认为这种文类反 而是她的弱项,而且她如果没有涉足科幻,应诠早就可以 摘下诺贝尔奖。 值得一提的是,跟很多人一样,莱辛是一名猫痴,她曾推 出过《特别的猫》和《猫语录》等以猫为中心的作品。 《特别的猫》的敀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书中 莱辛 细数曾令她快乐和忧愁的猫,她以劳伦斯对生物观察的精 神,书写这些猫的生命景观,像童年时冲迚她家农田的猫, 周末和父亲两人不大约40只猫相处,充满个性的“灰猫” 不“黑猫”以及大难丌死的流浪猫等。

• •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被陆地围住的》(1965年)以及《四门之城》(1969 年)。铺陈女主角玛莎· 奎丝特的醒觉不解放,但又弥漫着 绝望不宿命的色彩,为女性成长小说立下新典范。在这五 部曲中,莱辛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辛巴威)长大的白 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笔触诚实细腻,风格有印象主义 色彩。莱辛的代表作诞生亍1962年,那一年她发表了《金 色笔记本》。书中女主人公伍尔芙有五本笔记本,这部作 品中,莱辛采用了复杂的叙述技巧,描述政治现实不情感 世界间的交织缠斗。虽然女权运动者把《金色笔记本》看 作是女权运动开路先锋的伟大作品,但莱辛本人却说过:" 我在六十年代丌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从来丌是。我 从来丌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 形态化。" 丌过莱辛似乎丌太乐意被定型为“女性主义作 家”,
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
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 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1984年已70岁的她对于15岁半在印度支那湄公河的渡 船上与中国情人相识相爱的那段经历,仍写得饱含激 情。”因为时间的尘封、记忆的积压以及作家对历史 俯瞰式的洞察力,这激情被表现得丰富深邃、充满张 力。这种非线型的、把故事寓于情绪之中的如泣如诉 的写法颠覆了传统的文学阅读,这是典型的杜拉斯式 的写法。爱情故事之中交织着在殖民地家族创业失败 的背景、对母亲与兄弟的爱与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 这些形象这些感情都以极端而惨痛的语言来表现,悲 怆而低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使这诗显出一种隧道般 的幽深与霹雳般的亮度。
• •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 迚入1970年代之后,风格不题材屡次转变。她从浪漫 主义出发,探索超越理性不自我的领域,写下多部“内 在空间”小说。后来又深受伊斯兮教神秘主义教派“苏 菲派”的影响,幵将笔锋转向科幻小说,包括《天狼星 试验》(1981年)、《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 年)等,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不忧虑。

• •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 《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 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 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 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 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种文字,至今 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 法语作家。 1985年发表《痛苦》。书中记录了她在‘二战’期间 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关 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1991年发表《华北情 人》。 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 是全部》。

创作生涯
• • •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莱辛出版了成名作《青草在歌唱》。 这部小说以一名白人农场主的妻子被黑人男仆 杀死为题材,心理刻画细腻,反映了非洲殖民 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 此后,她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 即《玛莎· 奎斯特》(1952年)、《良缘》 (1954年)、《风暴的余波》(1958年)。
多丽丝· 莱辛
• 多丽丝· 莱辛,CH,OBE(英语:Doris Lessing, 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作家, 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 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 界级文学奖项。 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 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 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此外 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2013年11月 17日,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 丝· 莱辛17日去世,享年94岁。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 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 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时代
的贫困生活。《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充满了 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当法国掀起新浪潮后,
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她也因在1958年 Nhomakorabea•
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广之恋》(1959)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 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 世界。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 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 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 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1965年,她 开始了导演生涯。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 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 1974年创作《印度之歌》,该作品于1975年在戛纳电 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写作风格
杜拉斯的文笔与独特风格使许多当代女作家为之着迷。
她们拜倒在杜拉斯 的脚下 ,把她的作品 当作”圣经“, 她们因为有一些令人心碎的感情经历与生活痛苦而自以为在 杜拉斯的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源于女性的姐妹般的共鸣,她们 写作时把杜拉斯的作品放在工作的桌子上,她们刻意模仿杜 拉斯式的优美、绝对而神秘的句子:“我已经老了,有一天, 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
玛格丽特 ·杜拉斯
• 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
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
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 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 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 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 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 她写作别具一格,一度成为许多女 作家模仿的对象。
创作生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