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㈠饮停胸胁:胸胁胀闷,呼吸困难,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㈡邪犯胸肺:胸胁咳唾引痛,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少痰,气急。
舌苔薄白,脉弦数。
㈢络气不和: 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甚,舌暗苔薄白,脉弦。
㈣阴虚内热: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胸胁闷痛,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护理
㈠胸水
1、详细询问胸水出现的时间和诱因,有无胸痛,了解胸水的性质、部位,与体位有无关系、
呼吸运动有无受限制。
检查患者胸廓有无异常如胸壁膨隆、肋间隙饱满增宽、呼吸运动是否收到限制,心尖搏动位置、语颤、肺部听诊情况等。
2、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者,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相关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穿
刺术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的方法;术中配合医师操作,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有心慌、出汗等不适,立即通知医师停止操作,并配合抢救;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反应,胸闷气促症状有无缓解,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准确记录每次胸穿的胸水量。
3、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者,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引
流管通畅。
4、对于胸水量多、合并发热患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这类药物应在早晨8点左右
服用,用药后密切观察有无副作用的出现,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用药过程中,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否则易导致疾病反跳,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
5、指导注意休息,采取侧卧位,减少患侧活动。
指导经常进行呼吸锻炼,减少胸膜粘连。
㈡胸痛
1.观察胸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诱发因素、加重和缓解的原因。
评估胸痛对患者健康情况的影响,如有无食欲减退及睡眠、大小便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意识,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
胸胁疼痛严重或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细微、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疼痛影响休息时,可按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和镇静剂。
3.调整体位,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位、坐位,以防止疼痛加重。
告知胸腔穿刺后可能
引起胸痛加剧,可取患侧卧位,以减少局部胸壁与肺的活动,缓解疼痛。
4.指导患者注意休息,调整情绪,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按摩等转移注意
力以缓解疼痛。
5.对因胸痛致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口腔、皮肤和各种生活护理。
对胸痛影响呼吸者
应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㈢喘息、气短(胸闷气促)
1、了解喘息、气短发作的缓急和进展特点,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有无发绀、胸
痛、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的伴随症状。
检查胸部体征,有无三凹征,异常呼吸音等,监
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变化。
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或苍白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氧疗的护理。
3、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取合适体位,以舒适为度,避免劳累,减少体力消耗。
胸水量多、
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
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4、指导患者做呼吸锻炼,教会其有效咳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㈣咳嗽咳痰
1、询问咳嗽发生与持续的时间、缓急、性质、程度、频率,有无明显的诱因,观察痰液的
性质、量、颜色、气味。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
遵医嘱雾化,稀释痰液。
3、痰多咳嗽无力者应协助拍背,以助排痰,也可用雾化吸入,祛痰止咳。
如患者突然出现
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喉部明显痰鸣音者,应考虑窒息可能,立即采用机械吸痰,并做好抢救准备。
4、教育患者咳嗽咳痰时以手帕或纸轻捂嘴,尽量避免痰飞沫向周围乱喷。
指导患者不随地
吐痰,应将痰液吐于有盖的杯子中,灭菌后弃去,防止传染。
5、咳嗽咳痰剧烈伴胸痛者,指导用手按胸部痛处,减小胸廓活动度,减轻疼痛。
㈤发热
1、观察患者发热程度、持续时间及其规律,了解热型及伴随症状,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
变化,如遇高热病人应每4小时测体温,普通发热病人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3天,体温正常者每日1次测量体温。
如发现体温过高或体温骤降、汗出肢冷、并出现神志、面色、血压变化提示有发生惊厥的危险,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2、高热或超高热患者,可用物理降温(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退
热药。
3、汗出过多者,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湿衣被,保持床单位的干燥。
可多饮淡盐水,进食
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花茶等。
㈥潮热盗汗
1、观察潮热盗汗的程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阴虚潮热、盗汗明显者或气阴耗伤、自汗、盗汗并见者,衣被不宜过厚。
汗后用干毛巾
擦干,及时更换湿衣,避免受凉。
衣着应柔软、透气,便于穿脱。
3、可用五倍子粉敷脐部神阙穴位止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㈠内服中药
悬饮患者汤药宜浓煎温热服用,以加强逐水祛饮功效。
1、邪犯胸肺证-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3、络气不和证-方药: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方药:沙参麦冬汤、泻白散加减。
㈡外用中药
1、盗汗自汗明显的患者可用五倍子粉敷脐部神阙穴收敛止汗。
2、缓解抗痨药使用后胃肠道副作用可取足三里、涌泉、中脘穴位贴敷以和胃降逆止呕。
3、缓解抗痨药使用后白细胞减少可取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贴敷以温阳益气,助生
白细胞。
4、中药熏蒸
㈢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⑴饮停胸胁:穴位贴敷丰隆、脾腧以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⑵邪犯胸肺:穴位贴敷丰隆、内关以和解少阳、宣利肺气。
⑶络气不和:穴位贴敷丰隆、阳陵泉以理气和络。
⑷阴虚内热:穴位贴敷丰隆、肺腧以滋阴清热。
2、耳穴压豆
⑴饮停胸胁:耳穴压豆三焦、脾以通条水道
⑵邪犯胸肺:耳穴压豆三焦、肺以和解宣利。
⑶络气不和:耳穴压豆三焦、肝以行气利水。
⑷阴虚内热: 耳穴压豆三焦、神门以滋阴清热。
四、健康指导
㈠生活起居
1、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不坐卧湿地、不贪凉。
2、病室陈设适宜、整洁,便于隔离消毒;室内空气流通、安静、舒适,光线柔和,保持
适宜的温湿度。
㈡饮食指导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进健脾益肺补肾之品,如肉、鸡、蛋、奶、豆制品、新鲜蔬菜等。
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气之品,如人参、红枣、小米粥等。
忌食肥腻、煎炸,忌食酸性收敛食物,如乌梅、山楂、南瓜等,忌食助湿生热之品,如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麦芽糖、龙眼肉等甜腻食物,忌食葱、蒜等辛辣刺激食物。
戒烟酒。
1、邪犯胸肺证:可适当补充梨汁、西瓜汁等甘润多汁的水果,以减轻发热导致的液体丢
失。
2、饮停胸胁证: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黑豆、黑芝麻等,适
当限制饮水量。
3、络气不和证:饮食宜清淡,忌甘肥生冷之物,戒烟酒。
4、阴虚内热证:可选用银耳、百合、鸡汤等汤汁以滋阴清热。
㈢情志调理
悬饮患者往往由于胸水的反复出现,或者胸痛、发热等情况,导致心情抑郁不畅,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抑郁影响治疗。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
2、移情易志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调节其心境情志。
㈣功能锻炼
大量胸水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进行适当活动与锻炼。
1、指导患者根据体力、病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多做呼吸操,逐渐增加活动量,减少
胸膜粘连,促进康复,避免过度劳累。
2、腹式呼吸: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
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
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五、护理效果评价附: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饮停胸胁□邪犯胸肺□络气不和□阴虚内热□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