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是一种情洁能源,X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Y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大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W 与Y 两种元素既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又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B .Y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C .Z 的简单离子与Y 的简单离子均是10电子微粒D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X 的简单氢化物的水化物均呈碱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是一种情洁能源,则W 为C 元素;Y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 是F 元素;X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X 为N 元素;Z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大的,则Z 是Na 元素。
【详解】A 项、W 为C 元素,Y 是F 元素,两种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F 4,故A 错误;B 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F 元素非金属性强于C 元素,则氟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甲烷,故B 正确;C 项、Na +与F —的电子层结构与Ne 原子相同,均是10电子微粒,故C 正确;D 项、NaOH 是强碱,水溶液呈碱性,NH 3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溶液呈碱性,故D 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
2.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48249294120981180Ca+Cf O+x n中,每生成294 g 294118O g 释放的中子数为3N AB .常温常压下,22.4 L 乙烷和丙烯(C 3 H 6)的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为6N A C .1 L0.5 mol. L -1'碳酸钠溶液含有的CO 32- 数目小于0.5N AD .0.1 mol H 2O 2与MnO 2充分作用生成O 2,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答案】B 【解析】 【详解】O释放的中子数为3mol,即3N A,故A正确;A.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得:x=249+48-294=3,即每生成1mol294118B. 常温常压下,无法由体积计算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B错误;C. 1 L0.5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 L×0.5 mol. L-1=0.5mol,CO32-部分水解,所以含有的CO32-数目小于0.5N A,故C正确;D. 0.1 mol H2O2与MnO2充分作用生成0.05molO2,O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失去1个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05mol×2=0.1mol,即0.1N A,故D正确;故选B。
3.用物理方法就能从海水中直接获得的物质是A.钠、镁B.溴、碘C.食盐、淡水D.氯气、烧碱【答案】C【解析】【分析】从海水提炼溴、碘、钠、镁、氢气等的原理去分析,根据从海水制备物质的原理可知,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而食盐可利用蒸发原理,淡水利用蒸馏原理来得到。
【详解】A.海水中得到钠、镁,需要首先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氯化镁,然后再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氯化镁即得钠和镁,A错误;B.从海水中提炼溴和碘,是用氯气把其中的碘离子和溴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和溴单质,B错误;C.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C正确;D.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成分,海水提炼溴、碘、钠、镁、氢气等化学反应原理,注意的是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二羟基甲戊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二羟基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羟基甲戊酸的分子式为C5H10O4B.二羟基甲戊酸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等量的二羟基甲戊酸消耗Na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二羟基甲戊酸与乳酸()互为同系物【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结构简式,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12O4,故A错误;B. 二羟基甲戊酸中含有羟基,-CH2OH中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错误;C. 该有机物中能与Na发生反应的是-OH和羧基,1mol二羟基甲戊酸中含有2mol羟基和1mol羧基,因此1mol该有机物消耗Na的物质的量为3mol,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是羧基,因此1mol该有机物消耗NaH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C正确;D. 二羟基甲戊酸与乳酸中羟基的数目不同,因此两者不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答案:C。
【点睛】同系数定义的理解,要求碳原子连接方式相同,含有官能团的种类、数目相同,然后再看组成上是否相差若干个“-CH2”。
5.室温下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制取干燥的NH3C.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SO2D.验证乙炔的还原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故A错误;B.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使氨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放出的热量有利于放出氨气,氨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故B正确;C.收集不到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因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D.电石中混有硫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混有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炔的还原性验证,故D错误;6.关于金属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Cl可用作食品调味剂B.相同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大于Na2CO3 C.Na2CO3的焰色反应呈黄色D.工业上Na可用于制备钛、锆等金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NaCl是最常用的食品调味剂,故A正确;B.相同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B错误;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故C正确;D.工业上可利用Na与熔融TiCl4及锆盐制备钛、锆等金属,故D正确;答案为B。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R a b M n m中电极反应式A 导线Fe Cu H2SO4CuSO4Fe-3e-=Fe3+B 导线Cu Fe HCl HCl 2H+-2e-=H2↑电源,右侧为CCu C CuSO4H2SO4Cu-2e-=Cu2+正极电源,左侧为C C NaCl NaCl 2Cl--2e-=Cl2↑D正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铁作负极,Fe-2e-=Fe2+,故A错误;B、铜作正极,2H++2e-=H2↑,故B错误;C、铜作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2e-+Cu2+=Cu,故C错误;D、左侧为阳极,2Cl--2e-=Cl2↑,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 裂化汽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故A错误;B. Na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碱性强弱,故B错误;C. 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Fe2+氧化生成Fe3+,所以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并不能说明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故C错误;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与NaOH溶液反应并加热生成氨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D正确。
故选D。
9.硒(Se)与S同主族,下列能用于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的是()A.氧化性:SeO2>SO2B.热稳定性:H2S>H2SeC.熔沸点:H2S<H2Se D.酸性:H2SO3>H2SeO3【答案】B【解析】【详解】A.不能利用氧化物的氧化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热稳定性:H2S>H2Se,可知非金属性S>Se,故B正确;C.不能利用熔沸点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酸性:H2SO3>H2Se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同种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及非金属性比较,侧重非金属性比较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及应用,硒(Se)与S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可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等比较非金属性。
10.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一包白色粉末,通过如下实验可鉴别其中的成分: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SiO2、明矾B.BaCO3、无水CuSO4C.MgCO3、Na2S2O3D.KCl、Ag2CO3【答案】D【解析】【详解】A、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不溶性的物质和可溶性物质,对四个选项分析比较,都具备该条件;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说明有碳酸盐,A中无碳酸盐,A错误;B、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无色,B错误;C、Na2S2O3与硝酸反应产生Na2SO4、S单质、NO气体,S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物质,不是白色固体,C 错误;D、KCl能溶于水,而Ag2CO3不溶于水,加入HNO3,反应产生AgNO3、CO2气体和H2O,KCl再与AgN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AgCl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符合题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白色粉末为KCl、Ag2CO3,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4H++O2+4e-=2H2OB .电路中有4mol 电子发生转移,大约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空气C .维持两种细菌存在,该装置才能持续将有机物氧化成CO 2并产生电子D .HS -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2-4SO 的反应是--2HS +4H O-8e =2-+4SO +9H【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则b 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4H ++O 2+4e -=2H 2O ,故A 正确;B .电路中有4mol 电子发生转移,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4=1mol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则大约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22.4L ×5=112L ,故B 错误;C .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氧化菌可以将硫氢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则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O 2 放出电子,故C 正确;D .负极上HS -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 4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 -+4H 2O -8e -=SO 42-+9H +,故D 正确; 故答案为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