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单位(学校):张家口学院授课班级: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单位(学校):张家口学院授课班级:字符串RIGHT 返回指定字符串右边的指定长度的子字符串TRIM 去除指定字符串的首尾空格(4)常用日期和时间函数DATE 生成日期DAY 获取日期的天数MONTH 获取日期的月份NOW 获取系统的日期和时间TIME 返回代表制定时间的序列数TODAY 获取系统日期YEAR 获取日期的年份(5)常用逻辑函数AND 逻辑与IF 根据条件真假返回不同结果NOT 逻辑非OR 逻辑或2.函数的使用方法:(1)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函数公式选中目标单元格→输入“=”——→输入函数名——→输入函数计算的参数(单元格)范围——→按“回车”(Enter)键完成。
(2)利用函数向导,引导建立函数运算公式选定单元格——→在“公式”选项卡的“函数库”选项组中单击“插入函数”按钮(或者单击编辑栏左侧的“插入函数”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需要的函数,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常量、单元格引用)——→单击“确定”按钮,完成。
注:选定单元格后,输入“=”,此时原来的“名称框”会自动变成“函数栏”,其中一般列出常用函数,从中选取相应的函数即可,如果列表中没有需要的函数,则选择“其他函数”选项后,也会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再选择函数即可。
(3)利用“自动求和”按钮快速求得函数结果选定要求和的数值所在的行或列中与数值相邻的空白单元格——→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在开始选项卡,编辑选项组)或(在公式选项卡,函数库选项组)——→设置参数范围(默认的引用范围是所在行或列中连续数值项单元格的范围,如果范围不符合要求,可直接用鼠标拖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单位(学校):张家口学院授课班级:列(数据系统)等。
注:垂直(值)轴,以前版本中叫数值轴,水平(类别)轴,以前版本中叫分类轴,二者统称坐标轴。
3.创建方法(1)先选数据,直接创建选择用于创建图表的数据区域(按住Crtl键可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选择图表类型(在“插入”选项卡的“图表”选项组中)——→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2)先插入空图表,再进行数据系统和分类数据的添加在“插入”选项卡的“图表”选项组中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确定插入(此时为空图表,仅有图表区)——→右击空图表区,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数据”项打开对话框(或者从“图表工具”的“设计”选项卡中的“数据”选项组中点击“选择数据”按钮)——→在左侧点击“添加”按钮,并设置系列的标题和数据——→点击右侧的“编辑”按钮,设置分类数据(X轴的值)——→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注:生成图表必须要有数据源,这些数据要求以列或行的方式存放在工作表的一个区域中,若以列的方式排列,通常要以区域的第一列数据作为X轴的数据(分类轴数据);若以行的方式排列,则要求区域的第一行数据作为X轴的数据。
二、图表的编辑与格式化1.图表的编辑(1)更改图表的类型选中图表——→右击空白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改图表类型”选项(也可以在功能区点击“图表工具”的“设计”选项卡中的“类型”选项组的“更改图表类型”按钮),打开“更改图表类型”对话框——→选择合适类型——→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2)更改数据源选中图表——→右击空白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数据”选项(也可以在功能区点击“图表工具”的“设计”选项卡中的“数据”选项组的“选择数据”按钮),打开“选择数据”对话框——→设置数据系列和分类——→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3)更改图表的位置选中图表——→右击空白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动图表”选项(也可以在功能区点击“图表工具”的“设计”选项卡中的“位置”选项组的“移动图表”按钮),打开“移动图表”对话框——→设置新的位置——→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2.图表布局(1)图表标题和坐标轴标题选中图表——→点击“图表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中的“标签”选项组的“图表标题”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即可。
(2)图例选中图表——→点击“图表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中的“标签”选项组的“图例”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即可。
(3)数据标签和模拟运算表选中图表——→点击“图表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中的“标签”选项组的“数据标签”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即可。
选中图表——→点击“图表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中的“标签”选项组的“模拟运算表”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即可。
(4)坐标轴与网格线选中图表——→点击“图表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中的“坐标轴”选项组的“坐标轴”/“网格线”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即可。
3.图表格式的设置设置方法:选中图表,选择“图表工具”的“格式”选项卡,在“当前所选内容”选项组中单击“图表元素”下拉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格式的图表元素,而后单击“设置所选内容格式”按钮,打开“设置格式”对话框,进行各种格式的设置。
注:①右击图表元素或双击,也会打开“设置格式”对话框。
②若只是对字体、字形、字号及颜色等进行设置,可选中后,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字体”选项组进行设置。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内容,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制作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回答问题讨论心得课后作业5.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6.完成课后“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教学后记通过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辅导和监督。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单位(学校):张家口学院授课班级:注:工作簿>工作表>数据清单,即一张工作表中可以有多份数据清单,但每份数据清单间至少隔开一行一列(理论上只要隔开一行或一列即可,从数据及操作角度是不会相互影响的,但如果只隔开一行,则在设置格式时列宽属性会相互影响,同理,如果只隔开一列,则在设置格式时行高属性会相互影响。
所以只有隔开一行一列,即两份数据清单不占用同一行、同一列,这样就实现了同一工作表中的两份或多份数据清单间的彻底独立)。
一般地,一张工作表中,只存放一份数据清单。
2.记录单记录单,是对数据清单进行浏览和基本编辑的命令按钮,点击后会打开一个以“记录”为操作对象的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逐条浏览、删除和新建操作。
注:在默认的功能区各选项卡中没有“记录单”命令,但可以通过自定义的形式添加到功能区或快速访问工具栏。
方法:右击功能区空白处——→选择“自定义功能区”或“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打开“Excel选项”对话框——→选择“开始”或其他选项卡(也可新建选项卡)——→点击“新建组”——→点击“重命名”对新建的组更名(例如更中为“数据库”)——→选择“所有命令”中的“记录单”——→点击“添加”——→点击“确定”,完成自定义。
二、数据排序1.简单排序即按照一列(字段)进行排序,分为升序和降序两种。
(1)升序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排序列(关键字段)——→点击“数据”选项卡“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升序”按钮。
(2)降序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排序列(关键字段)——→点击“数据”选项卡“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降序”按钮。
2.多重排序(自定义排序)按照多个列(字段)进行复杂排序。
方法:选中需要排序的数据区域(如果是整张数据清单,则只需将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数据清单中任意处即可)——→点击“数据”选项卡“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排序”按钮,打开“排序”对话框——→设置“主要关键字”字段(在下拉列表中选取)、排序依据和次序(升序或降序)——→点击“添加条件”按钮,可根据需要增加一个或多个次要关键字条件,并设置其“次要关键字”字段(在下拉列表中选取)、排序依据和次序(升序或降序)——→点击“确定”按钮完成。
注:①在“排序”对话框中,可以点击“删除条件”,随时删除错误或多余的条件项;点击“复制条件”可以复制出一份与上一条件项相同的条件;点击“选项”则会打开“排序选项”对话框,从中可以设置是否区分大小写、排序方向(按行或按列)和排序方法(按字母或笔划)。
②多重排序时,只有当主要关键字的值有重复时,第二关键字才会起作用,只有当主要关键字和第二关键字的值都相同时,第三关键字才起作用,依此类推。
三、数据筛选1.自动筛选功能:能实现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按单列(字段)的各种条件筛选,也可以实现多列(字段)间的“与”条件筛选。
方法: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数据清单任意处——→点击“数据”选项卡“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筛选”按钮,各字段名右侧出现下拉按钮——→点击相应字段(列)的下拉按钮,选择并设置筛选条件(有些条件会出现对话框,需要设置)——→点击“确定”完成。
注:①自动筛选的结果,只能在原数据清单的数据区域显示,不符合筛选条件的记录(行)会被隐藏。
②对于同一字段内部,可以使用按值或其它条件筛选,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型、数值型、日期型等),系统提供的条件类型也不一样。
③对于多个字段的筛选,系统完成的只能是“逻辑与”关系的筛选结果,即在前一个字段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按照第二个(或者更多)字段的条件进行筛选。
④进入自动筛选状态后,再一次点击“筛选”按钮,可以取消自动筛选状态,恢复为平时状态。
⑤完成自动筛选操作,出现筛选结果后,可以点击“清除”按钮,清除筛选结果,恢复到所有原始数据状态,但仍然会保持自动筛选状态。
2.高级筛选功能:完成按指定条件的筛选。
其中条件可以是一个字段的“与”或“或”条件,也可以是多个字段间的“与”或“或”条件。
方法: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数据清单任意处——→点击“数据”选项卡“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高级”按钮,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设置“列表区域”(即筛选范围)、“条件区域”和“复制到”(根据需要)选项——→点击据),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段(分类关键字)进行多维分类,并对数据清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相应的统计,起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的作用。
方法:活动单元格定位到数据清单中(如果是部分数据,则需选中)——→点击“插入”选项卡“表格”选项组中的“数据透视表”按钮(也可点击该按钮的下拉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命令项),打开“创建数据透视表”对话框——→设置“表/区域”(即数据源)并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点击“确定”按钮,生成空透视表并同时打开“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对话框——→设置“报表筛选”、“行标签”、“列标签”和“数值”四项信息(可直接从上面拖取字段),完成透视表。
注:①对于“数值”项,文本型字段自动为计数方式,数值型字段自动为求和方式。
②改变汇总方式,可直接双击透视表中的“数值字段”(也可选中值字段后,点击“数据透视表”的“选项”选项卡中的“活动字段”选项组中的“字段设置”按钮),从而打开“值字段设置”对话框,从中选择相应的汇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