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德国心理学 家东克尔首先提出的。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问 题 答 案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梅尔:利用给定的工具将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四)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 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 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知识经验并善于实际运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西蒙认为,任何一个专家必须储存5万—10万 个组块的知识,而要获得这些知识不得少于10 年。 由于专家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以及有把这些知识 运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丰富经验,因而他能熟 练地解决本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执行计划或者尝试解答阶段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 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四)评价结果阶段 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之后,还应该对结果 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 这种解答的证据,对解答进行核查。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八)个性特征
人的个性特征对问题解决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有远大 理想、自信、有创新意识、勤奋、乐观、勇敢、顽强、 坚韧、果断、勇于进取和探索的人,能克服困难去解决 许多疑难问题;而一个鼠目寸光、畏缩、懒惰、畏难、 拘谨、自负、自卑、遇事动摇不定的人,往往会使问题 解决半途而废。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把总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 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 操作步骤 (1)认清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2)分解问题的总目标为若干个小目标 (3)选择手段将初始目标向第一个小目标推进 (4)达到第一个小目标后,向第二个小目标推进 (5)如果某一手段行不通,就退回到原来状态,重 新选择手段
教育心理学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准确理解问题的情境 突破定势 避免受功能固着的影响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管控情绪和动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断丰富知识经验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的培养
1.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 开放的环境,愉快的气氛 2.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 难度设置照顾大多数人的水平和能力 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提倡采用形象表征的方法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3.逆向反推法 逆向反推法指从目标开始状态出发倒推到目标所 需的前一个中间状态及其算子,直至退至初始状 态。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4.问题类比
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常常会想:“以前我见没见过类
似的问题?”回想起自己以前曾解决过的问题,把该 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当前的问题中,这是问题解决 中经常采用的策略。 问题类比是搜寻解决方法的首选策略。
结果表明,如果被试先进行一定的练习,并发现所练习的问题都
可以应用三杯方法(即B-A-2C)来解决的话,则被试就形成了定势, 从而使后面的解题速度加快。第二组没有产生定势的被试直接使用了
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A-C或A+C)。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功能固着
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 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深蓝是美国IBM公司生产的一台超级国际象棋电脑,重
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计算2
亿步。"深蓝”输入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对局两百多万 局。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现代认知理论观点 基克(M.L. Gick)提出的问题解决过程模式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训练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 与创造性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
问题解决的能力——无论是数学问题、物理问题、
健康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适应问题,都是如
此。——加涅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
一,而创造力则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信息加工的观点 信息加工理论把问题解决看作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的加 工,把最初阶段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理想状态的信息。 纽厄尔与西蒙设计了一种问题解决系统,称之为“一般 问题解决者”。这个程序把认为是人类问题解决活动的
基础的大量策略组合在一起。这个程序不但能证明逻辑
定理,而且还能下棋、谱曲等。 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涉及的基本结构:接受系统、中心加 工器、记忆系统和反应系统。
二、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 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厉害关系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对问题表征和解决的反思监控 实施、监察解决方案 调整解决方案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
教育心理学
主要内容
1 2 2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训练 第三节 创造性的培养
3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一、问题的界定与问题的类型
(一)问题的界定
问题就是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 加以克服的情境。 成分:给定信息、目标状态、障碍 (二)问题的类型
结构良好问题 与结构不良问题: 根据给定状态和 起始状态的界定
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 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一、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建立问题表征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 底是什么。 问题表征不是问题的客观的描述或存在形式,而是 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心理表征。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目标: 将盘从柱1移到柱3,且保持原大小顺序。
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 移动时可利用柱2。
临沂大学
19
教育心理学
2.爬山法 其基本思想是:先设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目标 方向走到与起始点邻近的某一节点,逐步逼近目 标。 9个大人和两个小孩要过河,而渡河用的船每次只 能载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要实现这个目标船要 在河中横渡多少次? (一个来回等于两次横渡)
教育心理学
三、问题解决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观点 桑代克试误说 苛勒“顿悟”说 杜威的五阶段理论 一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二是识别出问题,三是 提出假设,四是接受或拒绝试探性的假设,五是 形成和评价结论。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过程
(1)儿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有一个对活 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 为思维的刺激物 (3)儿童要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4)儿童展开自己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儿童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其想法
(六)情绪和动机状态 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 效率成正比
高
问题解 决效率
低 低 动机水平 高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倒U曲线)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七)酝酿效应
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 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常常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 续地进行着。 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 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 而容易重构出新的实物,产生对问题的新想法,使问题得 以顺利解决。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寻求解答阶段 算法式策略指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方法都列 出来,具体化,逐一加以尝试。 算法式策略费时费力,而且有些算法式策略有时 在实际中根本不可能实现。 启发式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 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只试 探那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算子。 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 题状态的操作称作算子。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临沂大学
2. 理解信息含义 小船在静水中比在流水中每小时快12里。 这是个关系命题,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流水中速度的关系。 假如理解成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2里 ,那就错误的表征了问题。 3.整体表征 有个道士爬山,他清晨6点出发,直到晚上6点 才到达山顶。第二天凌晨6点,从山顶沿上山的 道路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2倍。试问,山路 上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点:道士恰好在同一时刻 经过这一点? 假想是两个道士,一个上山,一个下山,会相遇吗?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五)认知结构 ⑴组织者的作用:架设旧知识和问题解决之间的 桥梁 ⑵认知变量的作用:影响问题解决过程中概念和 简单规则的重组,进而影响问题解决方法的产生 ⑶良好认知结构的迁移效应 问题解决会修改原有的认知结构,新形成的认知 结构又会影响以后的问题解决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和表达的方式。
问题的表征方式与人们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
解决就越容易;反之,问题解决就越难。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如下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2cm,求红色部分的面积。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
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定势常常是 意识不到的,有时有利于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