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概述
•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来精 选、设计例题与练习。既要训练学生解决 有结构的问题,也要训练学生解决无结构 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 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一、问题解决概述
• 4.情绪与动机 • 积极的情绪和较强的动机有助于问题的解 决。 • 5.原型启发 •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 的途径和方法。 • 如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用茅草的锯齿想 到发明锯子,这种现象就属于原型启发。
一、问题解决概述
•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这属于 软知识,主要考简答题或论述题) •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 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 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 路,进行显性教学
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本章是重点考察的章节,今年尤其要注 意创造性及其培养。 2.2010年考简答题,5分。(思维过程中影 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 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 影响因素、 过程、特点
创造性特点、 影响因素、培养
本章需要注意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一、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 1.问题的概念: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 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 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问题分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 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 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即 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无结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 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不易找出解 答线索的问题。(理解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可能考选择题)
• 9.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很容易 想到和发现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 用。这种心理现象叫 。 • 10.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 • • • • • • • 3.个性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简答): ①具有幽默感; 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 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⑥具有独立性。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三)创造性的培养(考论述题:重点准备) •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 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 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一、问题解决概述
•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这属于 软知识,考简答题的可能性大) • 1.问题情境 • (即是有结构的问题,还是无结构的问 题); • 2.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的作用); •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解 决。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此。
一、问题解决概述
• 3.定势与功能固着; • 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 动力准备状态。(选择、填空) • 定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 功能固着的概念: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 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 考虑问题的定势。(选择、填空)
• • • •
• 练习 1.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 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 表征,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问题 D分解问题
• 3.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 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 4.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 独创性和( )。 A多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 • 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 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 造性的( ) 。 A 变通性 B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先进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可能考简答) • 1.环境 • 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 父母的管教方式、文化程度、学校的气氛等都会对 学生的创造性产生影响。 • 2.智力 •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 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可能低,也可 能高;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 策略 •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 练、头脑风暴训练。 • 头脑风暴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 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头脑风暴应 遵循四原则:第一,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 提出的方案暂时不做评价或判断;第二,鼓励 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第三,以获得方案的数 量而非质量为目的;第四,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或补充意见。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 • 创造性的概念: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 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 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 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 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 6.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 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 A 牢记题目内容 B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 C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D熟练地是用计算 机能 • 7.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 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叫()。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2)变通性 •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 成规,不钻牛角;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 通性越高。 (3)独创性 •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 同寻常的、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 性越高。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 8.问题解决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通过发展新方法 形成新的思路和步骤,这种方法是( )。 • A常规性问题解决 B 手段——目的分析法 • C 启发法 D 创造性问题解决 • 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特点的是( )。 • A 开创不同的方向 B 短时间产生大量的观念 • C 不落俗套 D 透过现象看本质 • 10.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说明其创造性思维 的( )。 • A 灵活性越高 B 流畅性越高 • C 广阔性越好 D 独创性越好
•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 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 首要环节 • 2.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确问题)——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 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 做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空间的过程。
•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 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都列出来, 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问题解决, 但效率不高。启发式: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 解法,它可以迅速地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 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一、问题解决概述
• 认知性是指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 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 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 序列性是指问题解决包含了一系列的心理 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 推论等。 • 有结构的问题常用常规性问题解决,无结 构的的问题需用创造性问题解决。(填空)
一、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概述
• 2.问题解决的概念 •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 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 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 列性(选择、填空)。 • 问题解决的目的性是指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 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目的的 幻想,不能称为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