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对于这个问题,要求同学们从这样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三、逻辑学的简要历史。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关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教材在第11页上有这样一个概括:“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为:研究人们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这就告诉我们,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第一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第二是“思维的基本规律”;第三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下面分别说明。
(1)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做“思维的形式结构”。
因此,要了解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就必须先了解“思维形式”。
什么是“思维形式”呢?总的来说,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即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
这是人的大脑使用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对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而产生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7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说的“第一步”,就是指感性认识的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讲的“第二步”,就是指思维的阶段,也就是指理性认识的阶段。
那末,人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的阶段进入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这一点由什么表现出来呢?由思维形式表现出来。
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它们表现着人们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种理性认识,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思维活动。
那么,逻辑学是不是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呢?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做出笼统的回答。
形式逻辑并不研究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表现的思维的具体内容。
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表现的思维的具体内容是其他各门学科研究的问题。
逻辑学既然不研究各种思维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那么,它研究什么呢?逻辑学研究的是这些思维形式的结构。
那么,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呢?思维形式的结构也就是思维内容的组织结构,即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
“思维形式的结构”,又被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结构形式”。
这些名称的含义是相同的。
研究判断的结构,就是要研究概念以什么样的方式联结成判断?判断有那些不同的类型?这些判断各有什么特征?研究推理的结构,就是要研究判断怎样组成推理?推理有那些不同的类型?这些推理各有什么特征?例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凡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所有的盐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一切偶数都是能被2整除的数。
上面这4个判断的结构都是:所有的S都是P。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判断叫做“全称肯定判断”。
又如:如果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那么河水就会结冰。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末它的三个内角也相等。
任何整数,或者是正整数,或者是负整数,或者是零。
一个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上面这4个判断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前面两个是相同的,为:如果P,那么q。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判断叫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后面两个是相同的,为:要么P,要么q,要么r。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判断叫做“不相容选言判断”。
由上述例子可见:全称肯定判断的结构“所有的S都是P”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部分是“所有的…都是…”,另外一部分是S和P。
“所有的…都是…”这一结构要素,是一切全称肯定判断都具有的,我们把它叫做“逻辑常项”。
与此相反,S和P这两个结构要素在全称肯定判断中是可变的,我们把它叫做“逻辑变项”。
实际上,一切思维形式的结构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的。
再举出推理的例子:例一: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铜是金属,所以,铜是导电体。
例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用肺呼吸的。
这两个推理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所有的M都是P,S是M,所以,S是P。
还要说明:普通逻辑是用自然语言而不是用人工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自然语言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人工语言是由人们制造出来用以表示某种意义的符号。
例如,用人工语言来表示全称肯定判断,就是:SAP;用人工语言来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P→q。
(2)什么是思维规律?思维规律就是人们在正确思维时必须遵守的规律。
形式逻辑所揭示的思维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违反矛盾律的例子:任光椿著的长篇小说《戊戌喋血记》第93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她曾经几次想要自杀,但都被鸨母等人发现救活了。
”(3)什么是“简单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要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使概念明确的逻辑方法,如概括、限制、定义和划分;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即“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2、逻辑学的性质关于逻辑性的性质,请同学们掌握三个要点:基础性;工具性;全人类性。
(1)基础性即它是一切知识和学科的基础。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把逻辑学列为7大类基础学科第第2位(7大类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及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2)工具性,即它是一切认识和表达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学派认为逻辑知识是认识的工具,所以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6篇逻辑学著作整理出版时,把书名确定为《工具论》。
近代归纳逻辑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培根则把他的逻辑学著作定名为《新工具》,表明他把归纳逻辑看成是发现真理的工具。
(3)全人类性,即它和数学等学科一样,没有国家、民族、阶级之分。
3、形式逻辑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的名家和墨家就对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问题进行过研究。
墨家在《墨经》里讨论过的“名”、“辞”、“说”,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概念、判断、推理。
古印度出现的《因明学》也是研究形式逻辑的。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被人们看作是形式逻辑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他最有名的逻辑学著作是《工具篇》和《形而上学》。
在这些著作中,他分别对范畴(概念)、命题(判断)、三段论、证明和逻辑谬误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但是,他并没有使用过“逻辑”、“形式逻辑”等词语。
在他那里,逻辑学只是哲学的一部分。
“逻辑”等词据说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开始使用的。
后来,罗马的大学者波哀斯(约公元480—524年)具体讨论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传统演绎逻辑初具规模。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他最有名的逻辑学著作是《新工具》一书。
第一次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字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把逻辑明确定义为形式的科学也是从他开始的。
19世纪中期,英国哲学家穆勒首创了归纳五法,把归纳逻辑引入了逻辑体系。
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数理逻辑的思想。
但数理逻辑的主要代表作是罗素和怀德海合著的《数学原理》。
数理逻辑产生后,对传统形式逻辑的体系和内容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1、有利于开发智力以前面讲过的故事《你想娶美丽的公主为妻吗》为例。
如果学习过逻辑学,只要几秒钟就能够得出答案:金盒子上的那句话和铜盒子上的那句话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而根据排中律,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必有一真。
因此,这两句话中必有一句话是真话;由此可以断定银盒子上的那句话和铁盒子上的那句话是假话。
结论是:连心锁在银盒子中。
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实际事例: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年)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天文工作着,他有非常出色的观察能力。
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精密观察行星的位置,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资料。
但是他在抽象思维方面却没有表现出值得称道的才能,因而在理论上没有做出正确的结论。
与他相反,他的助手德国人刻普勒(1571-1630年)喜欢动脑子思考问题。
他把第谷没有从中有所发现的那些资料拿过来,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得出了“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样一个在天文学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正确结论。
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还有这样的情况:一些看起来是无可怀疑的论断,后来由于有人运用形式逻辑的知识揭露了其中所包含的错误而被推翻了。
在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被伽里略驳倒。
2、有利于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思想例如前面讲过的故事《赵大爷请客》。
再如,下面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正确表达作者自己思想的例子:“携带的行李物品体积不得超过80立方厘米。
”“本店全场商品只卖9元!”“定于明天上午8点钟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请退休工人和部分老工人参加。
”“来稿在三个月内如果没有得到采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
”遗憾的是,就是我们使用的这本逻辑学教材,也出现了概念使用不但的错误。
在第5页上有这样一个句子:“但是古典的归纳逻辑,没有对归纳结论的概然性即或然真程度缺乏精确的研究”。
3、形式逻辑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揭露各种谬论和诡辩例如前面讲过的《林肯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