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疆域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下面给大家介绍?
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一般都建有一个城池作为国家的象征,城池丢了,国也就不存在了,所谓“城破国亡”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都城的名字与封国往往同名特别是小国,这些都城
到了以后的统一王朝实行郡县制时则往往成了郡、县办公的地方。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

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

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
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
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

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
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進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
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

在西部,唐朝
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

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
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
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俄国和日本是典型。

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
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


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
湾省。

延伸阅读
主权内容
国际法认为,领土主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土所有权。

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
的一切土地、水域、底土和空间资源拥用占有权、使用权、开发权、支配权和保卫权。


何外来势力,侵犯了一个国家的上述权力,就构成了侵略。

一个国家有权力运用任何手段
反对外来侵略,以保卫自己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二是领土管辖权。

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
的人、事、物,拥有排他的管辖权。

国家可依照本国法律,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事、
物进行管辖和外理,任何外来势力和他国无权干预。

三是领土主权不空侵犯。

领土主权、
领土完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久经确认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最重要的国
际法基本原则。

领土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国家自下而上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领土之争,实质就
是争夺国家主权,争夺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历史上的大多数战争,都是因领土争端而
引发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领土争端成为当今世界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包含范围
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

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
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

领水附随于领陆。

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

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
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主权原则
国家领土不仅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同时也是国家及其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2条确认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

国家对领土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领土
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内行使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处在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受其
管辖。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侵犯一国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现
代国际法上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是国际法久经确认的重要原则。

1945
年制订的《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
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中国于1954年倡导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
宪章》,都强调领土主权原则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