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八章 环境与运动讲解

第十八章 环境与运动讲解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一)填空题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受控装置包括器官和器官,受控对象为机体深部温度。

2.人体的体温与人体的代谢有关,在一天中最低,最高,这种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3.机体对冷环境的反应可归纳为和两个方面,长期工作在冷环境可产生 .4.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是由于与接触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眼和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机能障碍而加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5.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包括、、热衰竭和等热疾病。

6.运动员因时差而影响生物节律可采取两种调整对策:一是按预先调整生物节律;二是,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化。

7.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到达皮肤,通过传导、、、的方式向体外散发。

8.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的进行着气体交换,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大气的正常化学组成是保证和的必要条件。

9.对大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和。

10.高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对诸因素的影响,因而,人在高原时最大吸氧量明显。

11.大气污染会导致持续运动的能力,污染程度越,持续运动的能力下降越明显。

12.体温的相对稳定,乃是在机构的控制下,体内过程和过程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13.长期在水环境运动,可改善机体内的能力,进而提高人体对水的冷刺激的能力。

14.水环境中的运动,对人体功能影响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深刻,这和水的及特性有关。

15.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

16.人在一天中会出现个功能高潮,它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关。

17.在高原无论是安静时还是运动时,呼吸都会。

18.海拔高度越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就。

19.高原可使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增多,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回到平原后机体供氧能力。

20.长期身体训练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可改善肢体功能。

21.低温可反射性地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机体的氧耗。

(二)判断题1.外界环境的温度越高,机体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就越少。

()2.人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寒颤加强,促使产热量增加,是冷适应的标志之一。

()3.高原服习,表现从事耐力项目或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4.水环境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因此,在水中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以及最高心输出量都高于陆上水平。

()5.训练效果会因空气污染而消退,污染程度越严重消退越快。

()6.在大气污染的条件下运动使人体吸入的有害气体无明显增加。

()7.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对自然环境诸因素变化的一种适应。

()8.健康人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大气尘粒与SO2共存的协同作用对人的毒性更大。

()10.体温的日节律与肌肉活动以及耗氧量等因素有关。

()11.运动后,直肠与皮肤温差增大,是体温调节能力提高的良好反映。

()12.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急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以某种或某些毒物急性中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毒物直接作用的结果。

()13.热习服的人,运动时虽皮肤血流减少,但伴随排汗能力提高,机体外周导热能力增强。

()14.如果在污染严重的室内运动或健身,由装修材料引起的人体伤害就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将必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15.生物节律的存在揭示内环境的稳态呈现节律性的波动。

()16.体温调节是通过人体自身调节系统,即生物控制系统来完成的。

()17.热习服时,出汗和蒸发散热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外周导热能力提高。

()18.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陆地上要求相同()。

19.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

()(三)单选题1.有关生物节律的错误叙述是()。

A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结果B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固有的节律C 它通常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D 意义在于生物体对外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前瞻性反应2.正常人直肠,腋窝和口腔温度的关系是()A 直肠>口腔>腋窝B 直肠>腋窝>口腔C 口腔>腋窝>直肠D 腋窝<直肠<口腔3.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时,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是()A 传导B 对流C 辐射D 蒸发4.日体温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A 清晨2-6时体温最低B 午后2-4时体温最高C 午后4-6时体温最高D 午夜0时体温最低5.在高原,使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缺氧 B低气压 C 低气温 D 生物节律的改变6.体温是指()A 人体皮肤的平均温度B 人体内部的温度C 人体的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D 人体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均值7.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A 脊髓B 脑干网状结构C 下丘脑D 延髓8.空气质量被描述为中度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为: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运动耐受力(),健康人群中普遍()。

()A 显著加剧,不变,出现症状B 显著加剧,降低,出现症状C 不变,降低,无变化D 无变化,不变,症状明显9.体内产生的热量,实际上来自于()A细胞的物质代谢B 细胞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C 细胞中的物质氧化过程D 细胞从外界摄取的能量10.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机体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散热()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11.空气流动散热快的原因是()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12.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降温是增加()A 辐射散热B 蒸发散热C 对流散热D 传导散热13.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训练()A 耐热性得到改善B 耐寒性得到改善C 耐热性和耐寒性都得到改善D 耐热性和耐寒性都无改善14.将中暑病人衣服解松,用扇子扇风是增加()A 辐射散热B 蒸发散热C 对流散热D 传导散热15.墨西哥奥运会资料认为导致有氧运动能力下降的临界海拔高度是()。

A 1000米B 1200米C 1500米D 2000米16.初上高原进行亚极量运动时,生理功能的变化是()A 肺通气量减少 B心率减少 C 心输出量增加 D 摄氧量增加17.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是()A 辐射B 蒸发C 对流D 传导18.水环境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完成与陆地上相同强度运动时()A 肺通气量增大B 吸氧效率下降C 心输出量减少D 搏出量增加19.高原训练对人体的负荷有()A 运动缺氧负荷B 高原缺氧的负荷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四)多选题1.下列影响皮肤温度变动的因素是()A 大量出汗B 环境温度的变化C 皮肤血流量改变D 精神紧张2.有关自主性体温调节机制的正确叙述是()A 通过调节体内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稳定B 由体温的自身调节系统来实现C 其中的调节方式类似恒温器的调节D 包括人行为性的体温调节,如人为采取的保温和降温措施等3.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有:()A 直接作用B 间接作用C 急性作用D 慢性作用4.人体运动和劳动时,热应激反应的表现是()A 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B 醛固酮分泌减少,导致钠离子的丢失过多C 排汗明显,尿量减少D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能量代谢率提高。

5.冷习服的标志是()A 皮肤冷感觉阈上升,寒颤发生推迟;B手、足温度下降;C 非寒颤传热增加;D 路易斯反应时间延长。

6.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特点是:()A 涉及面广,易感性差异较大B 低计量、长时间的作用C 多途径进入人体D 多种因素同时存在7.人体高原习服的表现是()A 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容积密度减少;B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C 血红蛋白的氧离曲线左移;D 安静和次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下降。

8.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需要对大气环境提出要求,应选择的环境有()A 无大气污染的环境B 污染较重的环境C 污染较小的环境D 有无污染的环境均可9.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单独的影响B 相加的影响C 互相削弱的影响D 协同的影响10.要使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A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B 持续时间C 强度D 高原训练后出成绩的时间11.评定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有()A 测定产生寒颤的皮肤温度阈值B 测量手和足的温度C 观察在寒冷中睡眠的能力,未经习服的人会因打寒颤而不能入睡D 测定体温(五)名词解释1.自主性体温调节2.热习服3.高原适应4.生物节律5.中暑6.大气污染7.体温8.对流9.大气环境10.生物节律起搏器11.非同步综合症12.末梢血管紊乱反应(六)简述题1.简述冷环境的适应。

2.简述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

3.简述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热伤害。

4.简述生物节律的合理利用及重要意义。

5.简述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6.简述高原训练的人体生理负荷。

7.简述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特点。

8.简述在高原训练中,掌握好强度的主要因素。

9.简述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对大气环境的要求。

10.简述评定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

11.为什么水中运动能量的消耗比在陆上进行同强度、同时间的运动要大?12.简述运动员因时差而对生物节律发生影响可采取调整对策。

(七)论述题1.试述人在水环境运动的急性适应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2.试述高原习服的生理学基础及其意义。

3.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效应关系体现的主要方面。

4.试述预防热危害或将热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的原则。

5.试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下丘脑;产热;散热2.凌晨2~6时;下午2~6时3.产热;保温;冷习服4.污染物;呼吸道黏膜表面5.脱水;热痉挛;中暑6.将要到达的比赛时区的昼夜节律;提早到达比赛地区以适应时差 7. 对流;辐射;蒸发8.人体生理机能;健康9.氮氧化物;二氧化硫10.循环呼吸;下降11.下降;严重12.体温调节;产热;散热13.体温调节;适应14.呼吸;密度;压力15.生物固有节律;生物节律受到自然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能与环境同步16.两个;节奏变化17.增加18.越低19.提高20.促进;末梢循环21.增强;增加(二)判断题1 对;2 错;3 对;4 错;5 对;6 错7 错8 错9 对 10 错 11对 12 对 13 对 14 对 15 对 16 对 17 对 18 错 19 对(三)单选题1 C ;2 A;3 D ;4 A;5 A;6 B;7 C;8 B;9 C;10 B;11 C 12 D 13 A 14 C 15 B 16 C 17 A 18 C 19 C(四)多选题1. ABCD;2. ABC;3. ABCD;4. AC;5. AC 6. ABCD 7. BD 8. AC 9. ABD 10.ABCD 11. ABC(四)名词解释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颤等生理反应经常维持于一个稳定的水平,称自主性体温调节。

2.不间断或反复居留在高温气候中,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身体对抗热应激的稳定性得到发展,对炎热的耐受能力提高,出现热适应状态为热习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