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君主制何以长盛不衰_贺蕊玲

英国君主制何以长盛不衰_贺蕊玲

·总第442期·2010第8期□贺蕊玲英国君主制何以长盛不衰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其革命的方式、结果和制度特点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效法的典范,但它却保留了革命前的君主政体,被人们称为“旧瓶装新酒”。

英国政治史始于公元410年罗马人撤出不列颠和日尔曼人的入侵。

〔1〕从此开始了英格兰君主制国家的形成时期。

其后,英国相继经历了中世纪早期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贵族君主制、中世纪中期的封建集权君主制、中世纪晚期的等级———代议君主制,过渡时代(都铎王朝)的专制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和英国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君主制等阶段,终于在1689年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正式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并一直发展到今天。

英国君主制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英国君主制深深根植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稳健的政治文化传统从地理环境看,不列颠是个岛国,它偏离欧洲大陆,主要居民区地势较平缓,气候温暖湿润。

相对独立而又舒适的自然条件使该国居民形成了稳健、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

这种文化传统使得他们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性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

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群体心态。

从历史上看,英国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外来入侵,17世纪内战以后再无革命,1649年英国曾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但并没有给英国带来民主与和平,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恋旧守成。

英国君主制千年一贯,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下来,跟英国人重视传统、怀旧妥协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二、英国君主制持续保留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现实条件和阶级状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英国通过16世纪的海外掠夺、海外贸易和农村的“圈地运动”,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革命的彻底性。

英国王权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光荣革命”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本身就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是由其阶级状况决定的。

三、英国君主制的持续保留与英国的民主法治传统密切相关英国封建王权与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相比,不算是极端专制的。

英格兰人在其历史发展中跨越了野蛮残酷的奴隶社会阶段,继承了原始社会末期珍贵的民主制遗产。

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封建制度初建时期,一些残余的民主精神就被氏族贵族和平民所保留,在司法会议和贤人会议中隐约地体现着。

从诺曼王朝到安茹王朝,由于司法陪审制度和议会的存在,“多数首肯”、“多数优先”的原则已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和维护着。

凭着这一原则,议会曾于1327年和1399年两次废黜国君。

甚至在都铎王朝时期,与议会政治相关的民主原则也仍被保留着,使得英国的君主专制无法摆脱“有限性”的特点。

同时,英国君主制能够持续保留还基于其牢固的法治传统。

长期以来,包括在封建社会中世纪,英国王权的获取和行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习惯法、成文法以及贤人会议和议会的限制;“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宪法原则得以滋生成长,越来越变得不可动摇。

相比之下,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的法律多为申明责任以及训诫惩罚的条款,(中共濮阳市委党校,河南濮阳457000)摘要:英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方各国中最古老的,它有过辉煌,有过衰落,一度被取消,又曾复辟和被改造,至今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君主制之所以长盛不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英国君主制深深植根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稳健的政治文化传统;英国君主制持续保留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现实条件和阶级状况,并与英国的民主法治传统、英国统治阶级和政治制度的灵活性有关;战后,英国君主在英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国;君主制;长盛不衰〔中图分类号〕D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8-0204-02[收稿日期]2009-12-11[作者简介]贺蕊玲(1969-),女(汉族),河南濮阳人,中共濮阳市委党校政治学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制度。

【国际问题研究】204·总第442期·2010第8期较少言及权利;君主的一些诏令制文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性质,可以以言代法。

正是由于有法律的限制,英国王权可以被资产阶级所接受而被保留下来。

四、英国君主制持续保留跟英国统治阶级和政治制度的灵活性有关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英国上层阶级在坚持保守主义的同时又非常具有灵活性。

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毫不在意君臣礼仪的遵守。

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

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

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者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

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

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

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

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

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既体现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灵活性,也体现了部分大土地所有者的灵活性。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在以后的政治发展中,面对动荡的社会形势,英国统治阶级总是不失时机地实行有限改革,以避免革命的冲击,从而使君主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五、战后,英国君主在英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实行宪制,但无单一的成文宪法。

英国的宪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

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

根据英国现行宪法,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议会的组成部分、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

然而,英王的上述权力只是形式上的。

英王的地位是象征性、礼节性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王在英国国家制度中是可有可无的。

相反,英王对于英国的议会制度、内阁制度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是不可或缺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英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王是英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几百年来,资产阶级把英王宣传成超阶级、超党派的中立的不会犯错误的代表全体国民的君主。

久而久之,英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制度。

在英国人眼中,国王是全体人民和英国文化的代表。

英王即位、加冕、结婚、寿辰等都被视为全国的节日,举国欢庆。

英王的生日就是国庆日。

这些都说明英王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是维系英联邦成员国的纽带。

自从20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考虑让殖民地自主。

1931年,英联邦正式确立。

“二战”后,大英帝国的版图开始分崩离析,殖民地纷纷从英国独立,但这些独立国家仍然留在英联邦内。

英联邦现由53个独立国家组成,成员包括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已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

〔2〕伊丽莎白二世同时是英联邦的元首。

现在仍有13个成员承认英女王为其国家元首。

英王不时去英联邦成员国进行访问,每年圣诞节都要向英联邦成员国人民发表讲话,等等。

英王维系英联邦成员国之间关系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法替代的。

3.英王对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

英国内阁会议是保密的,所以政府更迭后首相和大臣对以往政府政策制定的来龙去脉缺乏了解,存在政策连续性问题。

而英王是世袭并终身任职的,虽然英王不处理政务,但首相必须向英王报告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重要政策和活动。

因此,英王不仅对英国历届政府内政外交非常熟悉,而且还从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政府更迭的特定时期,英王向首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很有见地,对于保持英国政府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能起到一定作用。

4.英王是英国各种政治势力的协调者,在英国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歧、矛盾时能起到调节作用。

英王被看成是超阶级、超党派的,是中立的化身。

因此,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歧、矛盾时,英王可以出面调停并予以解决。

如英国一向由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但是在1923年底的国会选举中保守党受挫,从原先364席降至258席,不足组阁所需的半数,自由党获得158席。

而工党从144席增至191席,超过自由党成为第二大党。

〔3〕本来,工党的实力还不足以单独组织政府,但是保守党和自由党互相倾轧,彼此不愿意支持对方组织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英王出面调停,结果1924年1月,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

正由于英王有上述作用,所以尽管长期以来有不少人都在议论英国是否要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但是都没有为大多数英国人所接受。

正如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样,英国今天的立宪君主制也是英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各个国家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有一条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吴妮.英联邦已是松散组织[DB/OL ].http ://news.sina.com.cn/w/2007-11-24/014012959246s.shtml.[3]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DB/OL ].http ://www.ch.zju.edu.cn/RWKJ/SJS/chap6/abritish.htm.责任编辑:丁芝【国际问题研究】2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