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文学
• 《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 (1766)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拉奥孔群像 ‚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十八世纪文学
• 《汉堡剧评》 ( 1769)
汉堡民族剧院 104篇 1、 ‚真实‛是戏剧的首要因素; 2、行动的统一高于时间、地点的统一; 3、提倡使用单纯自然朴素的现代语言; 4、作家的模仿要着眼于事物的本质方面,要自觉 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现象,要从一个人生活 的具体环境出发塑造人物。
十八世纪文学
四、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1707-1754)
《莎美拉》 (1741) 《约瑟夫· 安德鲁斯传》 (1742) 《大伟人江奈生· 魏尔德传》
(1743) 《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 (1749)
十八世纪文学
• 《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十八世纪文学
• 德国‚古典文学‛时期是以1794年到1805年 歌德与席勒合作的十年为标志的,这也标 志了德国民族文学的最后形成。
十八世纪文学
四、席勒(J· C· F· Schiller,1759-1805)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正剧:
集悲、喜剧的特征为一体 现实人物 现代的题材 自由的散文体 真实的服装、背景 箱式舞台
十八世纪文学
五、博马舍(1732-1799 )
《试论严肃的戏剧种类》 (1767) “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 (1772) 《费加罗的婚姻》 (1778) 《有罪的母亲》 (1792)
• 《忏悔录》 自辩性质 ‚人的标本‛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 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 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 本书直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 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样 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 披露自己的,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更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民族越不开化,也就是越有生气,越无拘束,如 果它有诗歌,那么它的诗歌就必然会越粗野、越生动、越 自由、越有直感、越充满抒情意味‛。
十八世纪文学
• 赫尔德 (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
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 《论语言的起源》 (1772) 《莎士比亚》 (1773) 《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 (1778)
十八世纪文学
3、核心观念—— “理性‛
‚理性不再是先于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 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 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它不是一座 精神宝库,把真理像银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 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 独创性的理智力量。‛ ——卡西尔
十八世纪文学
(1773,1796)
十八世纪文学
四、让-雅克· 卢梭 (1712-1778)
《论科学和艺术》 (1749)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5)
《社会契约论》 《新爱洛依斯》 《爱弥尔》 《忏悔录》
(1762) (1761)
(1762)
(1765-1770)
十八世纪文学
• 《新爱洛依丝》
书信体小说 163封信 朱丽、圣· 普乐 、德· 沃尔玛 情感描写、景致描写
十八世纪文学
三、狄德罗(1713-1784)
思想家、作家、 戏剧理论家 和艺术评论家
十八世纪文学
《百科全书》全名《各种科学、艺术和技艺的 根据理性而制定的词典》。它囊括了当时人类所 掌握的全部知识,代表了18世纪自然科学和人文 科学的最高学术水平。全面生动地描绘出启蒙时 代的风貌,详细深入地介绍了启蒙运动成果,是 启蒙思想家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的文化知识遗产。 ‚百科全书派‛ 是法国18世纪启蒙作家的代名词。因为他们全 部参加了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而得名。
十八世纪文学
• 高特荷德· 埃夫拉姆· 莱辛
(G. E. Lessing,1729-1781)
《拉奥孔》 1766 《汉堡剧评》 1769 《明娜· 封· 巴尔赫姆》 1767 《爱密丽亚· 迦绿蒂》 1772 《智者纳旦》 1779
十八世纪文学
海涅《论浪漫派》: 莱辛是文坛上的阿米尼乌斯(德国古代民族英 雄,曾经率军大败罗马人),他把我们的戏剧从民 族统治下解放出来。他向我们指出,法国戏剧本 身是希腊戏剧的摹仿,而那些摹仿法国戏剧的剧 本就更空洞无物,索然寡味,荒唐可笑了。莱辛 不仅通过批评文章,还通过自己的文艺创作成为 现代德国独创文学的奠基人 。
流浪汉小说 讽刺手法
十八世纪文学
三、理查生( 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 《帕美拉》
( Pamela ,1740-1741)
《克拉丽莎》
(Clarissa ,1747-1748)
十八世纪文学
• 理查生的贡献:
1、首创了书信体形式的小说; 2、把家庭生活(女性婚姻问题)引入小说; 3、细致的心理描写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三节 英国文学
一、笛福(Daniel Defoe , 1660?-1731 )
《鲁滨孙飘流记》 (1719) 《摩尔· 弗兰德斯》(1722) 《杰克上校》 (1722) 《罗克萨娜》 (1724)
十八世纪文学
• 《鲁滨孙飘流记》
伊恩· 瓦特《小说的兴起》
“经济个人主义‛ ‚清教个人主义‛
欧美文学史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 社会状况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1789年 思想观念 自然科学
十八世纪文学
二、18世纪的欧洲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 • 启蒙文学 • 感伤文学 • 哥特式小说
十八世纪文学
二、启蒙文学 (一)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启蒙‛——照亮、启迪 1、性质 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目的 用近代哲学、科学和文艺的思想光辉去照亮 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思想,扫除封建观念和 宗教迷信,恢复理性的权威。
‚绝对的个人自由‛
十八世纪文学
• 笛福小说的艺术特点: 1、单线式结构 2、白描手法为主 3、第一人称叙事
十八世纪文学
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
《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
十八世纪文学
• 《格列佛游记》
Ⅰ 小人国之旅 Ⅱ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Ⅲ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 格拉奈格、格勒大锥、 日本游记 Ⅳ 慧骃国游记
十八世纪文学
(三)启蒙文学在欧洲 法国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 英国 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 德国 莱辛、歌德、席勒
十八世纪文学
三、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英国 代表作家:斯泰恩、哥尔德斯密斯 特 点:
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 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作品往往充满失望的情调。 有些感伤主义作家的作品表现出人道主义思想。

裁: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十八世纪文学
斯特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
(1759-1767)
《商第传》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感伤的旅行》 (1768)
A Sentimental Journey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百科全书派群像
十八世纪文学
• 戏剧: 《私生子》(1757)、《家长》(1758)
《关于<私生子>的谈话》 (1757) 《论戏剧诗》 (1758) 提出写‚真实‛的戏剧原则
十八世纪文学
• 小说 《修女》 (1760,1796) 《拉摩的侄儿》(1762,1823) 《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1767-1768
意义:奠定了德国现实主义戏剧的理论基础。
十八世纪文学
• 喜剧《明娜· 冯· 巴尔赫姆》 1767 台尔赫姆 明娜· 封· 巴尔赫姆
• 悲剧 《萨拉· 萨姆逊小姐》 1755 《爱米丽亚· 迦洛蒂》 1772 公爵 爱密米亚 奥多雅多
十八世纪文学
三、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于18世纪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进一步 发展,是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狂飙突进‛ (Storm and Stress) 一 词来源于当时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一部同 名剧本,因为恰当地反映了这一运动的性 质及气势而被采用命名。
第二节 法国文学 ‚启蒙时代‛ 孟德斯鸠 早期代表 伏 尔 泰 狄 德 罗 后期代表 卢 梭
十八世纪文学
一、孟德斯鸠(1689-1755) 《波斯人信札》(1721)
郁斯贝克、黎伽
1709--1720
《论法的精神》(1748)
政体三分 三权分立
十八世纪文学
二、伏尔泰(Voltairc,1694-1778)
“伏尔泰时代‛ ‚费尔奈教长‛ 《哲学通迅》 (1734)
十八世纪文学
(一)创作 戏剧 《俄狄浦斯王》(1718) 《扎伊尔》 (1732) 《中国孤儿》 (1755) 哲理小说 《查第格》 (1752) 《老实人》 (1759) 《天真汉》 (1767)
十八世纪文学
《老实人》 老实人 邦葛罗斯 居内贡小姐 ‚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子‛ 德勒兹: ‚《老实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从莱布尼兹 到伏尔泰,这是思想史上一个根本的时刻。伏尔 泰,这就是启蒙时代,确切地说,就是光明的制 度,物质的生活、理性的制度,即使莱布尼兹为 新时代做了准备,但启蒙与巴罗克制度是完全不 同的:神学之理彻底崩溃了,一变而为纯粹的人 类之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