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文本2015.8.17

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文本2015.8.17

xx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xx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战略定位与面临新形势 (4)第三章规划目标 (4)第四章上位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点 (5)第一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5)第二节县域城镇发展战略与结构规划 (6)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6)第四节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7)第五章上位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调整 (8)第一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8)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与结构规划 (9)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1)第四节县域生态环境、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7)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与综合防灾规划 (19)第六章现状村庄综合分析 (21)第七章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22)第八章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27)第九章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0 第十章县域新村规划设计、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31)第十一章县域新村防灾规划 (32)第十二章分镇乡新村建设规划 (33)第十三章县域新村建设时序规划 (39)第十四章附则 (40)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城乡规划法》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聚居点)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精神,依据《四川省县域新村(聚居点)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编制《xx 县县域新村(聚居点)建设总体规划》,指导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本规划是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村镇体系规划的延伸,是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聚居点)规划与建设的专项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经四川省住房与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

若对本规划有重大的修订必须向审批机关提出调整评估报告,经审查同意后,依照相关规定组织调整。

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矛盾的均以本规划为准。

需单独编制的详细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所称“村”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村;“新村(聚居点)”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

第五条文本中带有下划线的规定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六条规划期限2011—2020年第七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xx县域,2011年8月18日,因区划调整,光华乡被划入xx,现县域面积为1788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5年第146号);3、《镇规划标准》4、《四川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川建村镇[2006]421号);5、《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6、《四川省县域新村(聚居点)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7、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聚居点)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8、《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9、《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0、《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国家和四川省其它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九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型村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根据区域特色,注重保持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环境,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

第十条规划原则1、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4、坚持新村(聚居点)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5、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1、明确规划指导思想,提出规划原则,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县域新村(聚居点)建设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2、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提出新村(聚居点)建设模式,做出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3、以镇(乡)为单位,深化并明确镇乡村体系结构,明确新村(聚居点)规模与等级;提出新村的建设控制标准;按照“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明确各新村(聚居点)建设方式。

4、统筹布置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

5、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势的文化传统,提出新村(聚居点)建设的风貌设计和户型设计指引。

6、按照镇(乡)整片推进的原则,以镇(乡)为单位,分年度提出县域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方案,规划指标要具体,并分年度提出投资估算。

第二章战略定位与面临新形势第十二条战略定位xx县位于川东北城市发展群,是川东北资源综合开发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腹地和重要城市,是四川省的四级中心城市;作为南充市东部中心城市,是南充市的二级中心城市。

第十三条面临的新形势1、区域形式发生变化2、区域交通不断改善3、四川省城镇统筹及南充市对xx发展提出新的要求4、农副产品及旅游资源亟待开发第三章规划目标第十四条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交通条件,发展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能源经济、医药工业、建材工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重镇和经济强县;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着力将xx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建设商贸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 -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宜居城市,实现生态xx建设目标。

2、社会发展目标: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和高效的信息传输、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及保障体系,发展保险、信息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住宅建设、社会服务业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规划2020年xx县总人口115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达到50%以上。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3、经济发展目标:根据xx县“十二五”规划及建设革命老区经济强县规划,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76亿元。

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现在的37:39:24调整为2020年大致为25:48:27.人均GDP达到24000元以上。

4、新村(聚居点)建设发展目标:建设布局合理、农民富足、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村民完全聚居。

5、新村(聚居点)规划工作目标①设计目标2013年年底前,全县基本完成新村(聚居点)规划设计;2015年前,全县全面完成县域内新村(聚居点)规划设计。

②建设目标2011年起,各镇(乡)陆续启动新村(聚居点)建设工作,2015年年底前,全县完成50%的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前,全县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6、村民聚居度目标2015年,xx县村民聚居度达到40%左右;2020年,xx县县域农村居民在新村(聚居点)中的聚居度达到60%左右.7、新村(聚居点)建设用地控制新村(聚居点)按照人均用地规模70平方米左右控制,人居宅基地面积按30平方米左右。

第四章上位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点第一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第十五条第一产业xx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农业历来是xx的强项。

xx 盛产粮、由、棉、花生、小家禽、生猪、蚕茧、水果、甘蔗、油桐等,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规划农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渔、副业等多种经营,建设各种现代农业园区,为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提供大量原材料,同时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

第十六条第二产业1、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医药工业、建材工业为支柱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2、产业布局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 -县城规划三个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轻型加工业、农副产品、林业产品、药材、纺织、建材。

在中心镇马鞍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复兴则是以纺织、化工为主的工贸镇,省级试点镇;形成一个以工贸为主的城镇——二道镇。

第十七条第三产业1、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市场流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产业布局(1)旅游业朱德故里是xx旅游发展的主体,也是塑造xx旅游形象的主题工程。

规划以金城镇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东部开发建设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名胜区,xx 开发建设新政园林旅游小城镇,北部开发建设仙女湖旅游度假地,金城开发建设金城山石刻“书画公园”,总体上构建成为“一个中心、四大品牌、四大片区”的发展格局。

(2)金融服务业结合县域发展,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心、三次中心、多点”。

一心:城区商业中心;三次中心:金城镇商业中心、马鞍镇商业中心、复兴镇商业中心;多点:“一心、三次中心”外的城镇、基层村。

(3)房地产业中心城区及金城、马鞍、复兴等中心镇发展房地产业。

第十八条经济分区1、南部经济区——以新政为核心2、北部经济区——以金城为中心3、东部经济区——以马鞍为中心第二节县域城镇发展战略与结构规划第十九条县域城镇发展战略极化中心、点轴发展、区域带动、网络演进,促进整个区域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条结构规划1、县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五级第一级:县域中心城市(xx县县城新政);第二级:中心镇(金城镇、马鞍镇、复兴镇);第三级:三级镇(永乐镇、日兴镇、土门镇、三蛟镇、三河镇、二道镇);第四级:四级建制镇(观紫镇、先锋镇、回春镇、柳垭镇、义路镇、立山镇、瓦子镇、大寅镇、赛金镇、丁字桥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周河镇、杨桥镇、保平镇、文星镇、双胜镇);第五级:五级乡镇(老木乡、檬垭乡、铜鼓乡、来苏乡、化马乡、中坝乡、双盘乡、凤仪乡、双庆乡、大风乡、福临乡、马路乡、来仪乡、碧泉乡、乐兴乡、铁山乡、石佛乡、思德乡、秋垭乡、大罗乡、义门乡、合作乡、阳通乡、茶房乡、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6 -凉垭乡、龙桥乡、桥板乡、永光乡、炬光乡、九龙乡、芭蕉乡、灯塔乡、武棚乡、安乐乡、磨盘乡、啤垭乡、新城乡、岐山乡、银山乡、果山乡、环山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