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龙眼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及良种繁殖基地实施方案建设方案作者:泸县林业局创建时间:2008-4-22 11:03:391、建设指导思想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农林业产业化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建设,选择优良品种,应用最新技术成果,衽科学经营,把基地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品种先进、质量优良、效益显著、辐射面广的优良龙眼无性繁殖基地,提高龙眼栽培的良种化水平,促进泸州及周边气候相似区域农林业产业发展。
2、建设原则(1)尽可能选择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最优品种,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技术和经营潜力,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提高基地建设技术含量;(2)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生产条件、设施设备,注重经济实用,挖掘潜力,厉行节约;(3)基地建设应产足市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各品种相对集中;(4)土地利用高效合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布局适当,设备购置讲求实用。
3、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基本方案为:(1)泸州龙眼优良种质资源原地保存规模:保存份数52—100份(株),折合面积50亩。
(2)采穗圃建设规模:面积30亩,收集泸州龙眼优良品种,尤其是晚熟品种。
(3)种苗繁殖基地规模:面积100亩,无性繁殖泸州龙眼优良品种。
4、基地区划根据建设内容与规模,将本项目基地建设划分为3个区域。
(1)泸州龙眼优良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对泸县近25年来选择出的泸州龙眼优良品种优株树实行原地保存,保存地点包括泸县的海潮镇正村、周坝村,潮河镇后湾村,太伏镇新龙桥村,兆雅镇永红村云龙镇英雄村、福集镇熊湾村等,保存的优良品种包括早熟的泸县02—4、泸早一号(八月鲜),中熟的泸县02—9、泸县02—1、泸县86—2—26、蜀冠(泸园86—2—6)、泸丰一号(泸园106)、罗弯82—2—2、泸县93—12、泸县93—5、良山80—2—1,晚熟的泸县02—11、泸县02—2和胡晚一号等泸州地方优良乡土龙眼品种。
原地保存的优良龙眼种质资源树龄均为50年以上,均以单株形式分散分布,其占地面积按每株约1亩计算(优树及四周保护范围面积),共计占地50亩。
此面积纳入繁殖基地总用地面积范围。
、5、建设计划(1)本项止基地建设安排在两年内完成。
2007年10月全面启动房屋、道路、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10月开始实施种质资源原地保存、繁殖基地必土整地、龙眼种苗繁殖区砧木增育和定植、嫁接育苗、采穗圃定砧和优良品种的嫁接等;实施种质资源保存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采穗圃经营技术,种苗繁殖区实现优质种苗批量生产。
(2)技术方案龙眼优良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本项目中实施种质资源保存的对象包括近25年来从泸县乡土龙眼品种中优选出的14个地方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已经过有关专业部门认可和登记,保存材料份数约52份(株),由于这些优良种质材料是以单侏形式分散于全县8个镇(乡),因此保存配置模式为散生与零星林木聚群种质保存,具体保存方法采用原地保存措施。
(3)技术措施(a)管护措施在实施原地保存的优树四周设立保护区域,面积依树冠大小而定,保护区哉的半径应是树冠的2—4倍(平均每株优树保护区域的面积约1亩)。
保护区域四周用围栏隔离,严防牲畜和无关人员进入。
(b)土壤管理龙眼优树均为成年挂果树,成年树的土壤管理主要靠施肥、垦复和培土等措施来实现,其目的是保证优树根盘范围内的土壤疏松、结构良好,养分丰富,为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1)施肥施肥是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树势生长和复壮母树的重要措施。
本项目实施原地保存的龙眼优树,大多处于结果盛期,其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而营养生长和很少,因此常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所以在施肥种类、时间、数量、次数上应根据大小年变化规律和具体树势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大年结盟果树,因需要消耗较多营养,为满足果实生长需求,全年应重点施三次肥,且施用量较大,肥料种类以磷钾肥和有机肥为主;对于小年结果优树,因以营养生长为主,全年只施两次肥,肥料用量相对较少,一般仅为大年结果树的一半左右,肥料种类以氮磷钾并混施有机肥为宜。
对于比较老弱的良种母树,也可通过施肥来实现复壮(同时还应进行异地保存)。
这类母树应增加施肥次数,加大速效肥、有机肥用量,并配合其它措施,力争在1—2年内使树势到较好恢复。
肥料种类包括堆肥、人畜肥、复合肥、磷肥等缓效肥及氮肥等速效肥。
施肥的方法有沟施、穴施和撒施,对树势较差的单株还可进行根外追肥,如叶面施肥和皮层注射等。
2)垦复与培土龙眼优树基本以单株形式存在,主要应以翻耕垦复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能。
翻耕垦复时间为2—4月和9—10月,全年进行1—2次为宜。
年翻一次,最好选在2—4月,因根秒内贮存养分已上升到地上部,土温、气温逐渐升高,距大量发根期5—6月份还有足够的愈伤恢复期,其深度在垂直投影线处应达40cm——50cm,垂直投影线以内宜浅翻土壤,以10cm—30cm为宜。
龙眼成年树要进行培土壅篼。
培土壅篼应结合翻耕垦复同时进行,在树干根颈处用肥泥、垃圾、堆肥等进行圆锥形培土,培土深度50cm—60cm,年年如此更换或培土,是龙眼树势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
龙眼比其它果树相对耐湿、耐干,但根部长期处于低洼积水处时,根系容易腐烂,应随时注意排水;而处于山地坡坎的优树,则应在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溉。
(c)树体管理树体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树形修剪、促花保果、树干刮皮、防冻等措施,对于实施原地保存的优树来讲,主要以实施修剪、树干刮皮及防冻这三项措施来促进和恢复树势。
1)修剪修剪是果树管理的重要措施。
本项目实施保护的龙眼优树,全为年成年挂果树,树高冠阔,修剪难度较大,在修剪时应使用适宜的工具书方法,才能较好完成整个树冠的修剪。
修剪时应先剪除病虫枝,再进行生长性修剪。
龙眼结果是以次梢顶端外层枝为主,但内层枝中能见光的枝条也能开花结实,因此在修剪上应注意培养内层枝结果。
修剪时应对外层枝较强的上盖枝进行重剪,开一些天窗,培养成高低不平起伏式树冠,使阳光能照射到内层枝并促进结果。
修剪时间以开花前2—3月春季修剪为主。
谢花后应对落花落果枝、荫蔽枝和采果后枯枝、病虫枝、折断损伤枝进行不同程度的疏剪和短截。
2)树干刮皮本项目保存的优树为成年挂果树,其树干和1—3级分枝具较厚木栓层,常常成为苔藓类寄生植物和病虫越冬隐匿场所,在冬季应进行树干刮皮,刮去木栓层,刮取深度以不伤韧皮部为宜。
刮取的树皮应集中销毁,以减少病虫危害,促进优树生长。
一般每3—5年刮皮一次。
3)防冻龙眼喜光热,怕冻害。
本项目所保存的龙眼优树,适应性较强,在正常情况下,不需采取防冻措施。
但为防止个别年份冬季的异常低温,应当做好防冻准备。
根据群众经验,防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冬季应随时进行气象监测,做好预防冻害相关准备工作;在来冻之前,用稻草和薄膜覆盖树冠;冻害当夜在树下用落叶、杂草或稻粮壳堆燃熏烟;霜雪冻害之前,全园灌溉,防止地面骤然急剧降温,降霜降雪后,及时喷水冲刷树冠,以减轻冻害;凝聚枝梢叶片的霜雪,在其溶化前,振摇凝聚霜雪的枝梢,摇落霜雪;在争剧降温、降雪天前,喷洒抑蒸保温剂、高脂膜、卵磷脂于枝梢叶片,以抑制冻害发生。
(D)老弱树更新复壮龙眼树经济寿命一般都在100年以上,立地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龙眼树,其寿命在旦夕可达300年—400年。
本项目所保存的优树从年龄讲,均处于生长盛期限,但极个别单侏因立地条件差、经营管理粗放,导致目前树势衰弱,因此必须对其采取更新复壮措施才能实现优良母株的原地保存。
更新复壮的措施主要包括地下部更新和地上部更新两种方法。
地下部更新即根系更新,其方法就是于春季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开挖壕沟,切断原在老弱根系,并在根系切口涂抹吲哚丁酸、奈乙酸等生长激素,刺激根部重发新根,并形成新的健壮根系系统,从而实理恢复树势的目的。
对于病虫根、腐烂根应及时清除,并灌施农药进行防治。
开挖壕沟或挖取病腐根后,同时应施入土渣肥、基肥、厩肥及草木灰等,并进行覆土壅篼。
地上部更新主要针树势衰弱的单株进行,并与根系更新同步。
对于重衰树,在2—4级大枝上采用露骨重回缩的方法,保留基部骨架,骨架枝上保留3—5个引水枝。
锯口应削平消毒,并用薄膜包扎;对于半衰树,采取树冠一次性更新,切除枯枝、纤细枝、荫蔽枝、吊枝,回缩短切衰弱枝组,保留强枝和强枝组;对于初衰树,一般疏去密弱枝、交叉枝、下垂枝、纤细枝,适当回缩小枝组,对更新后萌发的新梢,要及时按去弱留强的原则进行疏枝,对强枝、徒长枝要短剪,促发分枝,使其尽早形成树冠。
对衰老树上有洞孔的。
削除病部,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填土糊泥,以利愈合。
为了使更新树尽早恢复树势,尽快结果,在一年中应加强树冠、土壤、病虫、施肥等常规管理。
采取更新复壮枝术措施后,一般三年即可恢复树势。
(3)建圃方法本项目采穗圃营建选项2年生龙眼健壮实生苗作砧,选用优良种植材料(接穗)进行矮桩(5cm—8cm)嫁按季节为春季,嫁接完成后立即灌水。
嫁接苗成活后,待新梢长至40cm —60cm时,摘去顶芽,以促进侧枝萌发和树冠形成。
对长成的主侧枝进行牵引压条,以促进侧芽萌发,提高产穗能力。
(4)栽植措施本项目采穗圃栽植时应按不同品种分区栽植,各品种区之间应有明显分隔。
建立采穗圃要细致整地,施足基肥,精心栽植,栽植穴按品字型配置。
圃地每隔4m—6m应开一排水沟,排水沟深30cm—40cm,宽40cm。
栽植深度一般应达3cm—5cm,嫁接后应再行培土,培土深度应达到5cm 左右。
本项目采穗圃面积30亩,可利用面积28亩,定植总株数约3.8万株,各品种定植株数7000—8000株。
(5)建圃后管理嫁接后,要及时培土,新梢长出后应斜拉或压弯枝条,截去梢顶,清除下部砧木上萌条,及时进行水肥管理,合理促萌及采取穗条。
同时还应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排灌、除孽定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伐除病虫株和生长衰弱、干形不良的个体。
按各品种分区,设置明显标志,绘制品种排列图,以避免在采集穗条时,发生品种错乱。
采穗圃的母株退化或病虫害严重时,要及时更新重建。
采穗圃建设需砧木苗3.8万株,优良接穗4.5万枝,全面投产后可年产穗条30万枝以上,提供接穗120万个。
6、繁殖基地营建技术先进实用的育苗生产技术是培育优质壮苗的技术保障。
在本项目繁殖基地建设应立足先进实用育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严格执行《四川省国有标准化中心苗圃建设规范》等有关育苗技术规程,力争把基地建成育苗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商品化,且具较强辐射和示范作用的良种龙眼种苗生产基地。
繁殖基地建设规模为100亩,其中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占地5亩,种苗繁殖区95亩。
考虑到龙眼1年生嫁接苗出圃率不高,在种苗繁殖区内,安排了15亩地用作嫁接苗移栽区,因此,用作嫁接育苗的区域面积为8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