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简介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
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建成独立现代馆舍的发展时期、艰苦卓绝的西南联大时期、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
如今,她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
到2009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其中总馆近700万册。
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
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超过二百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馆藏丰富,而且群星璀璨。
毛泽东、李大钊、章士钊、顾颉刚、袁同礼、向达等名人学者曾在图书馆工作,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校长留下了关心图书馆发展的佳话。
他们都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90周年馆庆题词“几代英烈,百年书城,发扬传统,继往开来”。
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于2005年、2008年、2010年到图书馆看望北大学子、与工作人员和读者亲切交谈。
195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10,2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个;现有藏书43万余册,以生物学、医学、卫生学和医药类为主;中外文期刊近4,000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建成的西楼和19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楼组成。
2005年西楼改造工程完成,馆舍面貌焕然一新。
图书馆由总馆、30余个分馆、储存馆组成,总面积约90,000平米,其中,总馆面积约53,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
2009年建成国内首例远程储存图书馆面积近5,000平米。
馆舍水平的提升为图书馆面向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兼收并蓄传承文明创新服务和谐发展”,坚持“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以数字图书馆门户为窗口,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书刊借阅、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学科馆员、软件应用支持等服务,成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
2000年与校内其它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数据模型、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加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文献资源的最佳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在全面建设总-分馆体制下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读者分流”为思路,在全校实现自动化系统、文献建设、读者服务、资源数字化、业务培训的统一协调,形成由总馆、学科分馆、院系分馆组成的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008年北京大学公布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管理办法”,为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9年底,已经有30多个院系图书馆成为分馆,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已初具规模。
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努力为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积极参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并逐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 A L I S)的管理中心和全国文理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 A S H L)的管理中心和全国中心、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秘书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机构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枢纽,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以雄伟壮观的建筑跻身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三景,更以博大精深的丰富馆藏、深厚绵长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知识的追求者。
多少大师在这里读书思索,无数学子在这里徜徉书海,她见证了名师的学术辉煌,传承着北大的学术命脉,已成为北大人心中的知识圣殿。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图现任领导馆长\党委书记\副馆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附设机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 A L I S)管理中心C A L I S全国文理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 A S H L)管理中心C A S H L全国中心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 秘书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业务部门资源建设部一、部门主要任务资源建设部承担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访和编目两大业务,是图书馆的主要业务部门之一。
具体任务如下:1.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要采集各种文献;收集开放获取的网络文献资源;对电子资源进行管理;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书刊交换,处理文献受赠等事务;2. 负责编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含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电子资源、缩微文献等非书资料等)的机读目录及文献目录体系的组织、揭示、维护、质量控制等;负责对外包后的编目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负责实体文献的技术加工等;3. 开展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工作;参与C A L I S 、C A S H L 相关项目等。
信息咨询部业务部门资源建设部 信息咨询部流通阅览部 古籍部 特藏部 系统部 多媒体资源部 文献典藏与分馆办公室文献计量学研究室 中心办公室 职能部门馆长办公室 总务科 安保部一、部门业务职责与范围连续出版物阅览服务与管理,工具书阅览服务与管理,电子资源检索与阅览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的组织协调工作,数字资源服务,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及C A L I S、C A S H L项目的相关工作。
二、资源范围与服务项目报纸与期刊阅览服务——期刊阅览区(E4-1):该阅览区提供当年的中、西、日、俄等语种学术性现刊及近10-15年的中、西文合订本过刊(含复印报刊资料、检索性刊物)。
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419):该阅览室提供馆藏文艺性现刊及近10年的合订本过刊、中外文现报(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中文报)、中文合订本过报、外文合订本过报。
过刊及港台报刊阅览室(409):该阅览室提供中外文合订本过刊:1999年(含)以前的中文过刊、1995年(含)以前的西文过刊、1996(含)以后的日、俄文过刊。
该阅览室还收藏了在港澳台、海外地区出版的中文期刊和报纸以及香港报纸剪辑。
工具书阅览及校外读者接待服务服务——工具书阅览室(E102)提供工具书的阅览及查询辅导、新书介绍等。
东门咨询台负责校外读者入馆接待工作。
网络检索服务——网络检索区(阳光大厅)提供图书馆订购电子资源的检索、I n t e r n e t 浏览及电子邮件等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处(阳光大厅)提供国内外文献查询、馆际图书借阅、原文传递及国外博硕士论文订购等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日常参考咨询服务:包括总咨询台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实时咨询、B B S图书馆版与留言簿、知识库与常见问题六种。
科技查新及论文查收查引服务:设有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站,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及论文查收查引服务。
学科化咨询服务:以学科服务为主线,整合咨询部目前提供的课题咨询、科技查新、论文查收查引、学科电子资源宣传、推广与用户培训等各项相关服务,由各院系对口的学科馆员按照学科提供“一条龙”信息咨询服务。
专题/定题服务数字化服务——电子资源导航更新与维护。
印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整合。
电子资源试用、使用统计、分析和评估。
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与研究、应用系统的需求和测试等。
用户培训服务——新生入馆教育。
图书馆利用系列讲座和定制专题讲座:包括“一小时”系列专题讲座和院系读者自定制的专场讲座。
开设《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全校公选课。
开展网络培训。
流通阅览部一、部门业务职责为全校教职工、学生、校外读者等提供中外文普通图书的借阅服务,负责办理借还图书、图书预约、续借等手续,解答来自读者的各种咨询问题,解决借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部门所管辖的200多万册常用图书进行有序的管理;对读者数据进行日常维护。
以保障全年上百万册图书的正常流通,保证广大读者特别是教学科研用书的需求。
此外,还有制定和完善流通服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系统流通模块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以及与流通业务相关的研究工作。
二、主要业务范围(一)服务工作:1.办理开架、闭架图书的借还、预约、续借、逾期罚款手续,及动态对闭架图书建立简编数据2.图书借还过程中的充消磁工作3.收集教参信息,负责对教参书进行借阅管理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等4.保存本、新书的室内阅览服务、验收新书、推荐新书,办理复印的相关手续等5.承担部分学科馆员的工作及网上实时咨询,提供书目检索服务及各种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借阅时遇到的各种问题;6.办理赔书赔款、催还图书手续并为校外读者办理制作借、阅证件,办理读者离校手续等7.不断开展新的服务内容或项目:网上预约借书、自助借还书等项服务(二)管理工作:∙馆藏维护:1.开架、闭架图书整架上书,调整架位,维护架面卫生,修补装订图书、保证书库安全等;负责流通部所管辖图书馆藏的整体布局,特别是开架借阅区、闭架书库、昌平储存图书馆这三线藏书之间的合理调配布局及图书管理工作2.图书的清点工作,维护自动化系统中的书目记录馆藏信息,使得记录馆藏址与图书实物存放地一致,解决各种历史遗留及现实的数据问题3.配合文献典藏做相应的调拨、剔除工作。
∙教参阅览室管理:1.教学参考书信息收集、整理、采访申请、工作统计、建立c a l i s教参信息2.建立电子教参系统,维护电子教参系统的正常运行3.负责教参阅览室的管理,提调教参书供扫描数字化∙证卡服务处:1.认真执行图书馆证卡管理制度,并根据各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2.负责全馆读者数据、用户信息的维护3.负责图书馆认证系统与学校一卡通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门户系统、图书馆自建应用系统等之间的读者数据同步4.与读者办证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拟定和完善5.协助部门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