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专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专题


(6)⑥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H2O

4.实验设计和评价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问题要从四方面进行思考、回答: 规范方面 如操作、观察、读数等 如安全瓶、气体点燃防爆炸、防倒吸、防污 安全方面 染等 如仪器规格的选择、数据记录与处理、误差 量化方面 分析等 创新方面 如装置的改进、方案的优化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装置: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分液漏斗 。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题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 Ca(ClO) 2 ,能水解产生 HClO,可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 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已知: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备氯气,同时生成 MnCl 2 ; ②氯气和碱的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2)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_变__红___,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_酸__性__气体。
(3)③中的品红溶液__褪__色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漂__白____性。
(4)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有__淡__黄__色__沉_淀__生__成,证明二氧化硫有___氧_化______性。
(5)⑤中的实验现象是__高__锰__酸_钾__溶__液__褪__色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还__原______性。

(2)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C___、B、E、__D___、F,其中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5SO2 +2MnO4-+2H2O =2Mn2++5SO,42-+4H+
通过现象 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
次氯酸。
实验二:探究氯气与硫化氢气体混合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6Cl 2 +6Ca(OH) 2 == 5CaCl 2 +Ca(ClO 3 ) 2 +6H 2 O。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丙 丁
(1)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Cl(浓)+MnO2 == Mn。Cl2 +C12 ↑+2H2O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作用是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常见气体检验方法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 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
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
(3)通过现象 装置D中有黄色固体生成

可证明氯气与硫化氢发生了反应。
在导管F处连接一盛有碱
(4)该装置存在一个不妥之处,你的改进措施为 石灰的尾气吸收装置 。
实验三: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5)为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B___。 A.实验一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B.实验二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 C.通过测定盐酸和氢硫酸的pH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D.已知硫化氢的沸点为-60.4℃,氯化氢的沸点为-85℃,则硫元素非金属性强 于氯元素
已知SO2可以和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某学习小组对氯、硫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1)装置A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
一段时间后,水不能顺利流下,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1.简单化学原理验证型
类型
方向
酸性强弱 可通过强酸制弱酸、对应盐的碱性、同浓度溶液导 比较 电能力或pH等方法来比较
金属性强 弱比较
可通过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法来比较
非金属性 强弱比较
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 物的稳定性、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相互之间的置 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方法来比较
(3)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验的成分,如 CO 的检验,要注意先 检验 CO 中是否含有 CO2,如果有 CO2,应先除去 CO2 再对 CO 实施转化,最后再检验转化产物 CO2,如 HOOC—COOH浓―硫 ―△→酸 CO2↑+CO↑+H2O↑中 CO 的检验。 (4)要重视试剂名称的描述,如有些试剂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 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NaOH 溶液等。此外还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常见气体除杂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原物(杂质)
N2(O2) CO(CO2) CO2(CO) CO2(HCl) Cl2(HCl) SO2(HCl) CO2(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
NaOH溶液(洗气) 灼热的CuO(用固体转化气体)
: 4HCl(浓)+MnO2 == MnCl2 +C12 ↑+2H2O

(3)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A__处酒精灯,当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时
,再点燃另一酒精灯。
(4)D装置的作用是__干__燥__氯__气____, F装置的作用是__吸__收_氯__气__,__防__止。氯气污染环境
(5)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

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酸 规范描述 —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
明溶液中含有Cl-
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 气体”为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Na2SO3
NaOH溶液
(1)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_a_2_S_O_3_+_H__2S_O__4(。浓) =Na2SO4+H2O+SO2↑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 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 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性质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 (1)在离子检验、气体成分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检验的 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2)若有水蒸气生成,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成分,如 C 和浓 H2SO4 的反应,产物有 SO2、CO2 和 H2O(g),通过实验 可检验三种气体物质的存在,但 SO2、CO2 都要通过溶液进 行检验,对检验 H2O(g)有干扰。
气体净化和尾气处理的答题规范 ①气体净化 吸收××气体,防止其干扰实验。 ②尾气处理 吸收××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
3.探究物质组成或性质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其他物质或离子的干扰。
描述离子检验现象的答题规范
(以“Cl-检验”为例) 答题模板 —取样→滴加××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SO2气体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强酸制弱酸:CO2+SiO32-+H2O=H2SiO3↓+CO32-; 。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
属性__否__。(填“能”或“否”),原因是

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或SO2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
__G_装__置__中__红__纸__条__没__有__明_ 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无__影__响__;理由是
___铜__不__与__氯__化__氢__反__应_______。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答题规范
①微热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导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等)、微热(双 手捂热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气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 出)、水柱(移开双手或停止加热,观察到导管中液面上升形成 一段稳定的水柱)。 ②液差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等)、液差(向××× 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差,停止加水,放置 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2.装置连接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常见气
体的制备、除杂和收集,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尾气 处理等。其实验目的通常为制备收集某种纯净的气体、检验反 应的产物或者定量测定某物质的纯度,然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实验装置并连接,选择每个装置中所用的试剂等。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