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技术课件-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

物流技术课件-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

· 二战以前,国家间已有了不少的经济 交往,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要求来 讲,都没有将伴随国际交往的运输放在主 要地位。
· 二战以后,国际的经济交往才得以不 断扩展,变得越来越活跃。
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 代初)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 的日益频繁,物流的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 世界性的共同问题。
11.3.2 国际物流结点
· 物流结点( Nodes)或称物流节点,是物 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 在物流过程中,如包装、装卸、保管、 分拣、配货、流通加工等,都是在物流结 点上完成的。
· 所以说,物流结点在物流系统中居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
· 实际上,物流线路上的活动也是靠结 点组织和联系的。
(4)我国的主要港口
· 按地理位置进行区分,我国的沿海港 口主要包括:东北沿海港口、华北沿海港 口、山东沿海港口、苏浙沪沿海港口、福 建沿海港口、粤桂沿海港口、海甫沿海港 口和港、澳、台地区沿海港口。
· 我国内地的主要港口有:上海港、宁 波港、大连港、秦皇岛港、广州港、天津 州港、厦门港、北海 港等。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已为各国政府和外经贸部门所普遍认识。
· 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 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 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 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
· 世界各国都在国际物流的理论和实践 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 商品的商标与包装不仅反映了企业的 经营水平与风格,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 文化水平的直接反映。
· 在对出口商品包装进行设计及具体包 装作业中,应将包装、储存、装卸搬运、 运输等物流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规 划,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的“包、 储、运一体化”,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 的效率。
(1)传统的识别与标记标准
5.国际物流的重要结点:自由贸易区、 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
(1)自由贸易区
· 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关境以外,对进出 口商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 许在港内或区内开展商品自由存储、展览、 拆散、改装加工制造等业务,以便于促 进本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2)保税区
· “保税”的含义是指海关保留对货物 征 税的权利。
· 其狭义的理解是当供应和需求分别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时,为了克服供需时 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而发生的商品物质实 体在不同国家之间跨越国境的流动。
11.1.3 国际物流的分类
· 国际物流的分类如下:
(1)根据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 分类,可以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2)根据商品流的关税区域分类, 可以分为不同国家之间得物流和不同经 济区域之间得物流。
· 由于商品在储存进程中有可能降低其 使用价值,而且需要消耗管理资源,因此 必须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加快周转速度。
· 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 和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的周转,实 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3.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 国际货物运输具有两段性,包括国内 运输段(包括进口国、出口国)和国际运 输段。
·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 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 运出境的货物。
·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所设 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 特定地区和仓库。
· 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内,可以暂时不 缴纳进口税;如果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 如果要运进所在国的国内市场,则须办理 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税。
· 可以说,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信息化 高度发展的时代。
11.2 认识国际物流系统
11.2.1 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1.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 包装、储存保管(仓储)、流通加工、出 入境检验检疫和通关、装卸搬运、运输、 物流信息处理等。
2.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 国际物流实体网络是国际物流的承载 体,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他们之间的连 线构成,国际物流信息网络是国际物流信 息交换与处理的网络系统。
· 国际物流实体网络由商品的运输、储 存、装卸、 检验、包装、流通加工以及前 后的整理、再包装等各子系统组成。
· 其中,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国际物流 实体网络系统的两大支柱。
1.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
· 国际物流结点主要具有以下三项主要 功能。
(1)衔接功能 (2)信息功能 (3)管理功能
2.国际物流结点的类型
(1)转运型结点 (2)储存型结点 (3)流通型结点 (4)综合性结点
3. 国际物流的重要结点:口岸
· 口岸是指由国家指定对外经贸、政治、 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并 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 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
(1)体制、制度 (2)法律、规章 (3)行政、命令 (4)标准化系统 (5)国际信用手段
3.国际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1)物流设施 (2)物流装备 (3)物流工具 (4)信息技术及网络 (5)组织及管理
11.2.2 国际物流子系统
1.商品包装子系统
· 在国际物流系统中,商品包装的主要 作用是保护商品、便利流通、促进销售。
(1)国内运输段。 (2)国际货物运输段。
4.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 在物流系统中,装卸搬运主要指垂直 运输和短距离运输,其主要作用是衔接物 流其它各环节的作业。
· 货物的装船、卸船、商品进库、出库 以及在库内的搬、倒、清点、查库、转运 转装等都是装卸与搬运的重要内容。
· 提高装卸搬运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可以有效地减少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摩擦,提 高物流系统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 一类口岸是指由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 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管理的部分口岸)。
· 二类口岸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 放并管理的口岸。
· 其二,按出入国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划分。
· 按照出入国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划分,可 将口岸分为港口口岸、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三种。
(2)中国电子口岸
· 口岸是国家指定的对外往来门户,是 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
·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国 际物流结点,许多企业都在口岸设有口岸 仓库或物流中心。
· 口岸物流是国际物流的组成部分。
(1)口岸的分类
· 口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常 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 其一,按批准开放的权限划分。按照 批准开放的权限划分,可将口岸分为一类 口岸和二类口岸。
5.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子系统
·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检验与加工,不 仅可以促进商品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和资 源利用率,而且还能通过加工过程保证并 提高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扩大出口。
· 流通加工既包括分装、配装、拣选、 刷唛等出口贸易商品服务,也包括套裁、 组装、服装烫熨等生产性外延加工。
· 这些加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 的多元化需求,还能增加外汇收益。
· 中国电子口岸( www.chinapmt gov. cn)是我国的一种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它运 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 源,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 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 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 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 供核销单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 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 外汇核销单的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 台账申请等实时在线服务。
6.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1)国际物流中的物流信息分布广、 数量大、品种多。
(2)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流时效性很强。
(3)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流有双向反 馈作用。
(4)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流具有动态追 踪特性。
11.3 认识国际物流网络
11.3.1国际物流网络概述
· 国际物流网络是由国际物流实体网络 与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
① 识别标记。 ② 储运指示标记。 ③ 危险货物标记。
(2)现代的标记与识别标准
2.商品储存子系统
· 外贸商品的储存地点可以是生产厂成 品库,也可能在流通仓库或国际转运站点, 而在港口、站场储存的时间则取决于港口 装运系统与国际运输作业的有机衔接。
· 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 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 库建设等方面。
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
11.1
认识国际物流
11.2
认识国际物流系统
11.3
认识国际物流网络
11.1 认识国际物流
11.1.1国际物流产生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国际物流 兴的重要基础
2.跨国公司的产生促进了国际物 流的发展
11.1.2 国际物流的概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6) 对国际物流( Intermational Logistics)的定义为:“跨跃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
·运入区内的外国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 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
· 此外,有的保税区还允许在区内经营 金融、保险、房地产、展销和旅游业务。
· 因此,许多国家对保税区的规定与自 由贸易区的规定基本相同,保税区起着类 似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3)出口加工区
· 出口加工区是指专为发展加工贸易而 开辟的经济特区。
· 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物流无国界,只 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 经济繁荣。
· 在这一阶段,网络技术、条码技术以及 卫星定位系统( GPS)在物流领域得到了普遍 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这些高科技手段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物流服务水平。
· 各大物流企业纷纷投巨资于物流信息 系统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