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异方差PPT课件
看是否形成一斜率为零的直线
e~i2
e~i2
X 同方差
e~i2
X 递增异方差
e~i2
X 递减异方差
X 复杂型异方差
2、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
基本思想: 尝试建立方程:
e ~i2f(Xji)i 或 |e ~i |f(Xji)i
选择关于变量X的不同的函数形式,对方程进 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某一种函 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则说明原模型存 在异方差性。
如果出现
Var(i)i2
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 是常数,而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Heteroskedasticity)。
二、异方差的类型
同方差性假定:i2 = 常数 f(Xi)
异方差时:
i2 = f(Xi)
异方差一般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1)单调递增型: i2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单调递减型: i2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复 杂 型: i2与X的变化呈复杂形式
六、异方差的修正
基本思想:在获得关于随机扰动项的变动,及其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更多信息条件下,通过一定 的数学变换,将这个随机扰动项转化成满足经典 假设的同方差的情形。
基本方法有二:
一是在知道随机扰动项相对波动大小的情况下,直接 对每个样本的随机扰动项进行加权,从而使它们的波 动幅度一样;
二是在知道了随机扰动项的波动,及各个随机扰动项 之间相关性的条件下,利用正定或半正定矩阵经过线 性变换,可以化成单位矩阵的逻辑,将随机扰动项转 化成满足经典假设条件。
②将序列中间的c=n/4个观察值除去,并将剩 下的观察值划分为较小与较大的相同的两个 子样本,每个子样样本容量均为(n-c)/2
③对每个子样分别进行OLS回归,并计算各自 的残差平方和
④在同方差性假定下,构造如下满足F分布的 统计量
F e ~ 2 2 i (n2 ck1 )~F (nck1 ,nck1 )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
基本假定违背:不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主要 包括: (1)随机误差项序列存在异方差性; (2)随机误差项序列存在序列相关性; (3)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误差项相关
(随机解释变量); 此外: (5)模型设定有偏误 (6)解释变量的方差不随样本容量的增而收敛
有 充 分 认 识 扰 动 项 变 化 规 律 情 况 下 进 行 的 估 计 ,
因 而 准 确 度 会 大 打 折 扣 .
其 他 检 验 , 只 要 是 用 到 了 2 的 估 计 2 , 均 会 使 检 验 的 " 仪 器 " 失 效 .
五、异方差性的检验
• 检验思路:
由于异方差性就是相对于不同的解释变量 观测值,随机误差项具有不同的方差。那么:
似 估 计 量 ” , 用 e ~i 表 示 。 于 是 有
V a r (i) E (i2 ) e ~ i2
e ~ i yi(y i)0ls
几种异方差的检验方法:
1、图示法
(1)用X-Y的散点图进行判断 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或复杂型
趋势(即不在一个固定的带型域中)
( 2 ) X - e ~ i 2 的 散 点 图 进 行 判 断
2Wˆ
e~12
e~n2
这时可直接以 D 1 d { 1 / i |e ~ 1 a |1 / , |e ~ 2 g | ,, 1 / |e ~ n |}
作为权矩阵。
注意:
在实际操作中人们通常采用如下的经验 方法:
不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而是直接 选择加权最小二乘法,尤其是采用截面数据 作样本时。
Y i 0 1 X 1 i 2 X 2 i i
然后做如下辅助回归
e ~ i 2 0 1 X 1 i 2 X 2 i 3 X 1 2 i 4 X 2 2 i 5 X 1 i X 2 i i (*)
可以证明,在同方差假设下:
R2为(*)的可决系数,h为(*)式解释变量的个数, 表示渐近服从某分布。
从事农业经营 其他收入
从事农业经营 其他收入
人均消费
的收入
人均消费
的收入
支出
支出
地区
Y
X1
X2
地区
Y
X1
X2
北京
3552.1
579.1 4446.4 湖 北
2703.36
1242.9 2526.9
天津
2050.9
1314.6 2633.1 湖 南
1550.62
1068.8
875.6
四、异方差性的后果
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旦出现异方差性,如果仍采 用OLS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OLS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与一致性,但不具有有效性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 E(’)=2I
而且,在大样本情况下,尽管参数估计量具有 一致性,但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
• 直观解释:
1 f(Xj i)X2i
k
f(1Xji)Xk i
1 f(Xj i)
i
新模型中,存在
V (a f( 1 X jr ) i i) E (f( 1 X j) i i) 2 f( X 1 j) iE (i) 2 2
即满足同方差性,可用OLS法估计。
一般情况下: 对于模型
Y=X+
存在
E(μ )0
Co(μ v)E(μ μ )2W
w1
W
w2
wn
即存在异方差性。
W是一对称正定矩阵,存在一可逆矩阵D使得
W=DD’
用D-1左乘 Y=X+
两边,得到一个新的模型: D 1 Y D 1 X β D 1 μ Y *X *β μ *
在采用OLS方法时:
对较小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大的权数, 对较大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小的权数。
例如,如果对一多元模型,经检验知:
V (i a ) E ( ri) 2 i 2 f( X j) i 2
f(1Xji)Yi 0
f(1Xj i)1
f(1Xji)X1i 2
如果确实存在异方差,则被有效地消除了; 如果不存在异方差性,则加权最小二乘法 等价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七、案例--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
例4.1.4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主要由人 均纯收入来决定。
农村人均纯收入包括(1)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 (2)包括从事其他产业的经营性收入(3)工资性收 入、(4)财产收入(4)转移支付收入。
Ci=0+1Yi+I
将居民按照收入等距离分成n组,取组平均数为样 本观测值。
一般情况下,居民收入服从正态分布:中等收入 组人数多,两端收入组人数少。而人数多的组平均 数的误差小,人数少的组平均数的误差大。
所以样本观测值的观测误差随着解释变量观测值 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引起异方差性。
例4.1.3,以某一行业的企业为样本建立企业生产 函数模型
该模型具有同方差性。因为
E (μ *μ *)E(D 1 μ μ D 1)D 1E (μ μ )D 1
D 1 2Ω D 1D 1 2D D D 1 2I
β ˆ*(X *X *) 1X *Y *
(XD1D1X)1XD1D1Y (XW 1X)1XW 1Y
考察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X1)和其他收入(X2) 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Y)增长的影响:
lY n 0 1 lX n 1 2 lX n 2
表 4.1.1 中 国 2001 年 各 地 区 农 村 居 民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入 与 消 费 支 出 相 关 数 据 ( 单 位 : 元 )
Yi=Ai1 Ki2 Li3ei
被解释变量:产出量Y 解释变量:资本K、劳动L、技术A, 那么: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被 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
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程度不 同,造成了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
这时,随机误差项的方差并不随某一个解释变量 观测值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呈现复杂型。
注意:
辅助回归仍是检验与解释变量可能的组合的 显著性,因此,辅助回归方程中还可引入解释 变量的更高次方。
如果存在异方差性,则表明确与解释变量的 某种组合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时往往显示出有 较高的可决系数以及某一参数的t检验值较大。
当然,在多元回归中,由于辅助回归方程中 可能有太多解释变量,从而使自由度减少,有 时可去掉交叉项。
计量经济检验:对模型基本假定的检验
§4.1 异方差性
一、异方差的概念 二、异方差的类型 三、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异方差性 四、异方差性的后果 五、异方差性的检验 六、异方差的修正 七、案例
一、异方差的概念
对于模型
Y i 0 1 X i i2 X 2 i k X k i i
如: 帕克检验常用的函数形式:
f(Xji) 2X je ii 或 ln e ~ i2 ) (ln 2lX n jii
若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存在异方差性。
3、戈德菲尔德-匡特(Goldfeld-Quandt)检验
G-Q检验以F检验为基础,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大、 异方差递增或递减的情况。
G-Q检验的思想:
先将样本一分为二,对子样①和子样②分别 作回归,然后利用两个子样的残差平方和之比构 造“仪器”进行异方差检验。
由于该统计量服从F分布,因此假如存在递增 的异方差,则F远大于1;反之就会等于1(同方 差)、或小于1(递减方差)。
G-Q检验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