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结果代表单位或家庭人均的摄入量,故不能用来分析个体的膳食摄入状况。
用于有详细帐目,就餐人数变动不大的集体单位和家庭,如部队、机关、托儿所等。
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
膳食回顾法
问询调查对象在一段时间内每日进餐次数,食物种类、数量、剩余量,进餐时间及地点;膳食习惯(禁忌、偏食等)、菜肴的烹调方法等。
三天。
调查时间短,被调查者不需要较高的文化;调查结果能够对人群或人体营养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当膳食回顾不全面时,结果不太准确。
用于个体或特殊人群的调查,如病人、散居儿童、老人、咨询门诊等。
膳食史法
问询调查对象一段时期内的膳食习惯和通常的饮食等方面的信息
过去的1个月、6个月、1年或更长。
询问长时间的膳食习惯,所以能更全面了解居民膳食摄入状况;可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膳食模式的调查;样本量大费用低,所用人力少;一般不影响被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就餐方式;用于许多慢性疾病的研究。
表3-1 不同膳食调查方法的比较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称重法
称量每餐烹调前可食部分生食重、烹调后的熟重、吃后剩余食重,并统计准确的用餐人数;称量三餐外摄入的水果、糕点、瓜子、花生等零食。
一年四次,每季一次,或春冬和夏秋各一次,每次5-7天。
结果准确,可调查出每人每餐膳食的变动情况。
食物频率(数)法
估计被调查者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食某些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分为定性、定量及半定量食物频率法。
几天、1周、1个月、3个月到1年以上。
和膳食史法相比,此法调查者、被调查者的负担小,工作量也少;易实现自动化,且费用较低;可快速获得日常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摄入量,可反映长期营养素摄入模式。
对过去的食回忆可能不精确;因对食物份额大小的估计不准确,影响食物量化的不准确;目前的膳食模式可能影响对过去食物的回顾,而产生偏差。
常用于研究膳食与疾病的关系。
表3-2表 我国全国膳食调查方法的使用
年代
调查名称
调查时间
膳食调查方法
1959
第一次全国营养调查
一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称重记帐法(5-7天)
1982
食物频率法
花费人力、时间较多,不适合大规模的调查;可能改变被调查者的日常膳食模式。
用于团体、家庭、个人及特殊工作人员的膳食调查。
查帐法
查阅调查单位或家庭帐目在一定期间内食物的消费总量、用餐人数。
一般统计一个月,也可全年分季调查。
操作较简便,费用低,人力少,适用于大样本;在帐目准确和每餐用餐人数统计确实的情况下,结果较准确;可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膳食管理者容易掌握,使调查单位能定期自行调查。
需要有经验的营养专家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有较规律的膳食模式,并且记忆力较好,两者的负担较重;当前的膳食对回顾过去的膳食模式有影响,而引起偏差。
化学Leabharlann 分析法将被调查者每日所食食物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测定其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含量。
结果非常精确。
操作复杂;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及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适于小样本、且需要进行精确测定时才采用。
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
秋季
称重记帐法(5天)
1989-2000
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
秋季
全家称重记帐法(3天)
3天连续个体24小时回顾法
1992
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秋季
全家称重记帐法(3天)
3天连续个体24小时回顾法
2002
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
秋季
全家称重记帐法(3天)
(城市只称调味品)
3天连续个体24小时回顾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