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PPT
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 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第一天傍晚→天黑→夜里→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第二天下午
4.根据以上分析,完成下表。
时间 第 傍晚 一 天黑 天 夜里
6.“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
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 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的所闻所感。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是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 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 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 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 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 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Hale Waihona Puke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 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 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 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 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 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 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 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背景资料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 “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 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 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 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 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 兼程翻越老山界。
5.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 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浑身打着战”、“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 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寒 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 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 和从容镇定。
2.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 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 “清得透底”。)
3 .怎样理解第一处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 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 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字词积累
zhuì 缀 pān 攀谈 wǔ 欺侮 呜咽 yè 惊惶 huáng 骨碌 gū lu 苛捐杂税
kē
quán
jiǎo
蜷 军阀 矗立 闪烁
fá chù shuò
缴 督促 峭壁 瑶山
搀扶 chān 篱笆
咀嚼 jǔ jué 澎湃 酣然入梦
hān
dū qiào yáo líba péng pài
攀谈: 闲谈。 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 呜咽: 文中指山泉发出凄切的声音。 骨碌: 滚动。 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
导入新课
先看一组图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主题。 2.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段落。 3.学习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记事方法。 4.理解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手法。
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 1996),江苏人,无产 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 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 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 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 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 作出了突出贡献。
半夜
第 黎明 二 以后 天
下午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5.文章如何安排叙事?理清楚文章的结构。
一(1):简介老山界。点明山高,指出 困难。
二(2--33):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 过和作者的感受。
三(34):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指出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 “第一座难走的山”。
精读课文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 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 的过程?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 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两 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 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 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 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 镇定、坦然的襟怀。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 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 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 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 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 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非 常欢喜”地接受了。
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 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 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 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 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 的中心意思。
7.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 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 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 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 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堂小结
老山界是一座难翻 的山。其“难”表 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 关的句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