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6522016
课程名称: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课程英文名称:Geotectonic of China
学分:2.5学分
编写人:葛肖虹教授、周建波教授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为本科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属综合性宏观地质课程。

1.启发学生运用地质科学各基础学科和《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去分析中国区域地质实
例。

2.以建立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发展轮廓为主线,介绍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与大地构造
演化史。

3.中国地质学实践性很强,要加强实线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图件综合分析,编制平、剖面
图,编写实习综合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4.要注意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就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程简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课程全面讲述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构造发展历史。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演化、大地构造等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以后,通过对中国及邻近海域区域地质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掌握中国大陆及邻海的基础区域大地构造特征,还可以加深对地球科学各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宏观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为毕业论文编写服务,也为今后继续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课程安排
绪论――2学时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学科性质、内容、方法
二、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历史
第一章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况――4学时
第一节中国现代地貌及深部地球物理场
第二节中国的大地构造背景——中国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第三节中国及邻近海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第四节中国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第二章华北地台(中朝板块)――5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太古宙-早元古宙基底演化阶段的构造轮廓;
第三节长城纪-三叠纪克拉通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
第四节中-新生代活动构造演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影响时期)的构造
特征;
第三章扬子地台(扬子板块)――4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的构造轮廓;
第三节震旦纪-三叠纪克拉通演化阶段的地质构造特征;
第四节中-新生代活动构造演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影响时期)的构造特
征;
第四章华南褶皱带与南海-印支地台(古板块)――3学时
第一节南海-印支地台概述;
第二节华南褶皱带构造演化特征;
第三节中-新生代活动构造演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影响时期)的构造特
征;
第五章塔里木地台(古板块)――3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的构造轮廓;
第三节震旦纪-二叠纪克拉通演化阶段的地质构造特征;海西印支运动的
影响;
第四节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地质构造特征。

第六章天山-兴蒙褶皱带――3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构造分区轮廓;
第二节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七章秦、(祁)、昆褶皱带――3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构造分区轮廓;
第二节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八章滇藏褶皱带――2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构造分区轮廓;
第二节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九章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3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那丹哈达地体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台湾褶皱带构造演化特征;
第三节中国东部海域中-新生代盆地展布与特征
第十章中国大地构造特征――3学时
第一节中国陆块类型与大陆增生规律;
第二节中国东部大陆构造演化——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与控制;
第三节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与控制。

(二)试验课安排-12学时
华北板块-山西地区区域地质图读图实习-4学时
扬子板块-四川中部地区地质地质图综合分析实习-8学时
主要参考书:
1.马文璞,区域构造解析,地质出版社,1992
2.程裕淇主编,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地质出版社,1994
3.杨遵仪、程裕淇、王鸿祯,中国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