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个体发育解释、演化解释、功能解释生理学解释:把行为与脑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联系起来e.g.激素影响脑活动的化学反应脑活动控制肌肉收缩个体发育解释:描述一种结构或行为是怎样发展的,包括基因、营养、经验以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g.抑制冲动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发展直到青少年期,反映出大脑额叶的逐渐成熟行为的生物学解释演化解释:重建一个结构或行为的演化历史e.g.人类起鸡皮疙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功能解释:描述了为什么一个结构或一种行为是这样演变的是这样演变的e.g.一个恐惧的动物会看起来更大;更具恐吓性带尾鹰在秃鹫群中飞翔,保持姿势与秃鹫一样,便于捕食例子:鸟鸣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与鸣叫关联的大脑区域在睾酮的影响下发育,因此,繁殖期雄性鸟的这个区域比雌鸟或未成熟鸟大,由此雄鸟鸣唱个体发育的解释个体发育的解释:在很多物种中,年幼雄鸟需要听成年雄鸟的叫声来完成学习。
鸣唱的发展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
鸣唱的发展有关键期演化的解释:某些种类的鸟有相似的叫声。
滨鹬和阔嘴鹬使用特定的频率呼叫,说明其来自相同的祖先功能的解释:大多数鸟类中,只有雄鸟鸣唱;雄鸟只在繁殖期鸣唱,且只在自己的领地上鸣唱。
鸣唱是为了吸引异性,捍卫领地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两性上都有,依赖于性激素的激活,只在某一性别中起作用行为的演化演化:在一群人中,一代与一代之间,各种基因在频次上所发生的变化关于演化的常见误解行为或结构的使用或废弃会导致某种特征在演化上增加或减少—拉马克演化:用进废退学说—肌肉力量遗传;小脚趾遗传人类停止演化了—具有比平均数数量多子女的人的基因会在人口中扩散—医疗改善和生育计划“演化”意味着“改善”—演化是提高种群的平均适应度—环境的变化会提高或降低某种适应度e.g. 雄孔雀开屏可增加性吸引力,但是处于喜欢亮色的捕食者环境则会十分不利演化有益于个体还是物种?—有利于基因e.g. 基因X促使你舍命保护孩子,如果孩子更多地存活下来,则该基因会在人群中更加普遍动物实验的优缺点可选择的方法比较广泛;实验条件可被精确控制;无法自我报告人类研究的优缺点可进行语言、思维、想象等认知行为的研究;无法对正常被试的细胞、分子层面的生物学变化进行深入观察;大多数生物学数据来源于患者动物研究的理由1.行为背后的机制有跨物种的相似性,并且有时在非人类物种上进行研究更容易e.g. 乌贼的神经比人的神经粗,便于记录2.我们感兴趣的是动物本身e.g. 蝙蝠怎样追逐昆虫鱼群怎样做到集体游泳3.我们对动物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的演化过程e.g. 为什么灵长类动物比其他动物演化出更大的头4.因为法律和伦理的限制,某些实验不能使用人类被试e.g. 采用植入电极方法研究行为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反对动物研究的程度最低限要求者:可以容忍在一定程度下做动物实验,其反对程度取决于研究的价值、动物的痛苦程度和动物的类型“废奴派”:所有动物与人类有相同的权利,把杀害动物看作是谋杀,不管什么情况、任何方式使用动物都是错误的“废奴派”与研究人员的伦理分歧绝不伤害无辜VS 有时候一点点的伤害会产出更大的利益可能的妥协——三R—减少Reduction:少用动物—代替Replacement:使用计算机模型或其他替代品替代动物—改善Refinement:修改实验程序,减轻疼痛和不适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接受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其他细胞,信息的加工、整合和传导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多方面的辅助支持作用,不同胶质细胞有不同的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含有细胞核及其他一些为细胞生命过程提供保障的结构树突: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轴突: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到终扣的管道,传递的基本信息是动作电位的基本信息是动作电位轴突终扣: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并传递信息到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体的结构细胞膜:通过蛋白质通道控制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细胞质:提供细胞内各种活动的环境—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分类不同用途的蛋白质—线粒体:分解葡萄糖等物质,生产细胞能量代谢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TP)细胞核:DNA及其合成神经元分类按神经突的数量分类:单极神经元:胞体只有一个神经分支,在离开胞体后不久出现分支,一支感受环境信息,一支把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双极神经元:一根轴突,一根树突,通常是感觉性的多极神经元:一根轴突,多根树突,最常见的神经元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细胞体位于外周神经系统,轴突进入脑或脊髓,将关于外界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中枢系统,轴突的终扣散布于肌肉、腺体或外周神经节细胞之间,将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到外周效应器的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中间神经元:位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轴突和树突都很短,它们接收来自一个神经元的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元神经元功能收集信息:由树突从其他神经元、内部器官或者感官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由树突、胞体和部分轴突共同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传递信息:将经过加工的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轴突传递到邻近或更远的位点支配效应器活动:支配肌肉、腺体、器官等效应器对刺激做出最终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对神经系统结构的支撑为神经元提供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传递信息所需要的化学物质隔离各个神经元,以保障神经信息不致混乱代谢物的清除和免疫保护诱发神经元的同步活动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及功能星形胶质细胞:由一组具有相关功能的轴突所环绕,像星星一样伸出触手与神经元接触功能移除死亡细胞产生的废弃物;控制流向大脑的血流量;提高脑激活区的血流量,为活动中的脑区提供更多养料;释放化学物质,调节相邻神经元的活动小胶质细胞: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移除废弃物以及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类似免疫系统;当大脑收到伤害时,它们是炎症反应的主角特殊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寡突胶质细胞:大脑和脊髓中施旺细胞:外周神经系统中,细胞的整个部分都会参与到包裹一个轴突的过程中功能建构某些脊椎动物轴突外的髓鞘,与某些轴突隔离辐射状胶质细胞:负责胚胎发育中的神经元迁移及轴突和树突的生长功能胚胎发育结束时,多数分化为神经元,少数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血脑屏障定义:阻止某些化学物质进入大脑的一种机制,在血液和大脑细胞周围的液体之间存在的一个半透屏障,由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它是选择性通透的,其他物质只有通过特殊蛋白质的运输才能进出为什么需要血脑屏障—把病毒驱逐出细胞膜,利于免疫系统找到病毒—皮肤及血细胞更新快,大脑的损坏具有不可逆性—保护神经系统,如狂犬病毒导致死亡优点阻挡大多数的病毒、细菌和有害物质缺点阻挡很多营养物质;阻挡药物进入大脑,给治疗带来困难血脑屏障工作机能依赖形成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大脑外部,内皮细胞之间有很小的间隙;大脑中,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在一起,没有物质可以穿过它们被动运输:允许特定物质穿过内皮细胞的特定通道—小的不带电分子,e.g.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分子,e.g.维生素A/D主动运输:以蛋白质为媒介,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血液运到大脑—葡萄糖、氨基酸、嘌呤、胆碱静息电位定义:神经元处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通常在-40mV至-90mV之间产生机制:神经元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是外部的20倍,钾离子通过通常处于开放状态的钾离子通道流向胞外,从而使得胞内正电荷减少;同时,胞外的钠离子浓度是胞内的10倍,然而通常钠离子通道是关闭的,钠离子不能轻易进入胞内。
最终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形成负性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依赖细胞内带负电的蛋白质钠钾离子运动静息状态时,钠离子内流的动力—电位差,细胞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浓度梯度,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内—钠离子不回流原因在于钠钾泵的关闭静息状态时,钾离子流动的动力—电位差促使钾离子内流—浓度梯度促使钾离子外流—钾离子通道打开使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定义:神经元受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快速产生的扩散性电位变化极化:在不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状态超极化:在静息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细胞内负电位的变化去极化:在超极化状态下,增加电流使负电位减小的变化;如果再次施加更强的去极化电流,则会试电流上升更快;刺激一旦撤出就恢复静息状态迅速去极化并使阈限值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产生动作电位,未超过阈限值不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阈限:引发动作电位的最低电压水平动作电位分子基础随去极化增加,刺激强度超过兴奋阈后,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为0甚至极化反转状态,直至动作电位达到峰值,钠离子通道关闭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钾离子通道打开,使带正电的钾离子外流,足够的钾离子外流时,电位恢复甚至超出静息电位,达到超极化状态超极化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是细胞外钾离子迅速扩散导致的最后钠钾泵再把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运到细胞外,把流出细胞的钾离子运回细胞内动作电位特点:产生于轴突和细胞体内,不产生在树突上;全或无;频率;不应期全或无:对特定神经元来说,所有动作电位的强度、速率都近似一致,不受刺激强度的影响—该法则只能改变轴突传递信息的时间,但不能通过传递更大或更快的动作电位来区分微弱刺激或强烈刺激频率:动作电位的传导因为遵循全或无的法则,所以单个动作电位无法成为代表物理刺激强度的连续性的信息,变化的信息时通过激发频率即动作电位产生的频率来表达的。
高的激发频率引起高强度的肌肉收缩,高强度的刺激比如刺眼的光线,可以引发神经轴突高频率的激发不应期:动作电位之后,细胞膜将不产生动作电位—绝对不应期:无论刺激强度多大,细胞膜都不产生动作电位,1ms—相对不应期:刺激强度大于一般刺激强度便可产生动作电位,2-4ms—e.g.每秒100个动作电位,那么它的不应期是10ms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沿轴突方向传导;随距离增加强度不变动作电位的传导分类:轴传导、跳跃传导髓鞘:髓鞘由脂肪和蛋白质构成的绝缘物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寡突胶质细胞形成—周围神经系统中由施旺胶质细胞形成轴传导:无髓鞘的轴突中,动作电位形成后沿着轴突逐步下传至终扣,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完成动作电位传播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比电传导慢;呈波浪一样沿着轴突传导下去;动作电位只朝一个方向传导;通道有不应期跳跃传导:动作电位在有髓鞘的轴突中通过郎飞氏结之间的跳跃完成传导的方式郎飞氏结:髓鞘轴突的裸露部分,寡突胶质细胞与施旺细胞之间跳跃传导特点:跳跃传导比轴传导快很多;节省能量:不用在轴突的每个节点上都让钠离子流入后在通过钠钾泵泵出,只需在节点上让钠离子流入(节点上有细胞外液,钠离子)局部神经元没有轴突的神经元怎样传递信息呢?—只能与邻近的神经元交换信息—不遵循全或无的法则—有大小变化的膜电位(级量电位)—向各个不固定方向传导—传导过程中电位逐渐减弱e.g. 星形胶质细胞能够与神经元交换化学物质突触定义:神经细胞之间或神经细胞与靶细胞(如肌细胞或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即神经元轴突终扣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直接连接短暂积聚(时间上的叠加效应)发生在短时间内的重复刺激会有累加效应单个刺激产生的突触传导电位低于接受该刺激的突触后神经元的阈值,但是它可以与紧随其后的第二个兴奋相结合间隙积聚(空间上的叠加效应)来自不同位置的突触信号在同一神经元上联合发生作用每个兴奋或抑制神经元只能使一个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大约±0.5mV的突触后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