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教师电子备课记录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五、
拓展
延伸
1.程阿姨从甲地开车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90千米,4小时可以到达。返回时减慢了速度,多用了2小时。
(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
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4、召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90千米,/4、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甲车80千米/时乙车60千米/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自学
检测
1、填一填。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特快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60千米,可以写作( )。
(3)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可以行250米,可以写作( )。
(4)一种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秒8米,可以写作( )。
(5)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这辆汽车5小时可以行( )千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习过程
教师点拨
一、
温故
互查
(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小王开车用了8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二、
设问
导读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3.在下面的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
×□6
□□□
□□□□
六、
课堂
小结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作业设计
完成上面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的题目。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答案
四、
巩固
训练
1.小玲步行每分钟走70米,她从家到姥姥家走了25分钟。小玲家离姥姥家多少米?
2.小王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0米,半小时即可到学校,学校距小王家有多远?
3.两个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汽车去时的速度是多少?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6)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85米/分,他12分可以行( )米。
2.解决问题。
(1)李师傅骑三轮车去城里买菜,去时160米/分钟,用了15分钟。李师傅家距离菜市场有多远?
(2)一架飞机5小时飞行4500千米,这架飞机18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3)王老师从甲地开车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6小时到达。返回时加快了速度,只用了3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