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大题

生理学大题

第一章绪论1.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

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2.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

①反应:指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变化。

反应存在兴奋与抑制两种形式。

②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应答反应,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③反馈:指生物机体活动自动控制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以调整或纠正控制部分时对受控制部分的过程。

3.什么是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

反馈:神经调节活体液调节对效应器实行控制的同时,效应器活动的改变在引起体内特定的生理效应的同时,又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控制中枢的活动。

这种受控部分不断有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称为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提高控制部分的活动,为正反馈。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为负反馈。

如减压反射等。

4.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有什么意义?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②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③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5.人体有哪些调节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①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

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特点是迅速、准确、短暂、局限、自动化。

②体液调节: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对特定组织发生作用,调节它们的活动。

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

特点是缓慢、持久、广泛。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时是连结在一起的,称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③自身调节:指在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是幅度小、范围窄、灵敏低。

6.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是什么?①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②兴奋性:生物体具有的对外界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

③适应性: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④生殖:是生物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

7.生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试比较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物质功能的异同。

㈠相同之处:①顺电化学梯度;②被动转运;③不耗能;④有特异性。

㈡不同之处:不同性质的转运蛋白;载体转运有饱和性,而通道转运五饱和性,并且有三种门控方式。

2.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有哪些异同点?㈠相同点:二者均属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物质只能做顺电化学梯度的净移动。

㈡不同点:前者限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属单纯的物理过程;后者为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需借助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扩散,并又分两类:①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其特点是载体有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②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各种离子等,其特点是通道的开闭取决于膜两侧电位差或某些特殊化学信号的作用。

3.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Na+ - K+泵是 Na+ 、 K+依赖性ATP酶,本质是蛋白质。

其酶活性可因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外K+增加而激活。

其作用是分解ATP, 逆电一化学梯度主动转运Na+ 和 K+。

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 1个ATP 分子可使3个Na+ 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这种不对等转运可使膜内负值增加,所以是一种生电泵。

Na+-K+泵功能的生理意义是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梯度,形成Na+ 、K+跨膜移动的势能贮备,是产生细胞生物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代谢的必需条件。

4.引起兴奋的刺激应具备哪些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等三要素5.什么是局部兴奋?它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局部兴奋有何特点?阈下刺激只能使段膜中所含的Na+ 通道少量开放,引起少量 Na+ 内流,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除极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局部兴奋由于强度较弱,因而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与动作电位相比,局部兴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局部兴奋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是“全或无”式的;②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通过电紧张向邻近细胞膜扩布;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主要有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和叠加形式。

6.何为运动单位,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它遵循着怎样的原则?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一般肌肉愈大,运动单位也愈大。

小运动单位有利于肌肉的精细运动,大运动单位有利于肌肉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开始是小运动单位肌肉产生弱的收缩,随着收缩的增强,大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产生的收缩张力逐渐增加;当舒张时,先是大运动单位先停止收缩,而小运动单位后停止收缩;即遵循“大小原则”的收缩调节方式。

7.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把骨髓肌细胞膜上以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机械性收缩过程相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兴奋-收缩耦联。

这个过程目前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步骤:①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 沿横管膜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终池贮存的 Ca2+顺浓度差扩散至肌浆,使肌浆中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触发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

终池的钙泵将钙泵回,引起肌肉舒张。

8.简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

当神经末梢处有冲动传来时,在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影响下,钙通道被激活并引起细胞外Ca2+向末梢内流动,在Ca2+的作用下,末梢轴浆中大量的囊泡将泡内的乙酰胆碱排放至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扩散至终板膜,结合并激活乙酰胆碱受体通道。

该通道的开放允许Na+、k+作跨膜的易化扩散,造成去极化的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以电紧张的形式影响周围的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至阈电位并引发动作电位,从而完成信息传递。

9.简述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是如何发挥第二信使作用的?外界化学信号和膜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脂酶C,后者使膜内的磷脂酰肌醇转变为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

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以各自不同的途径改变细胞功能。

IP3主要是诱发细胞内钙贮存库(线粒体、内质网)大量释放Ca2+,使胞浆Ca2+浓度升高。

细胞内Ca2+可与钙蛋白结合形成复合型,后者可激活依赖钙调蛋白的蛋白激酶,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磷酸化,改变细胞的功能活动。

DG主要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使功能蛋白磷酸化,诱发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

10..何谓继发性主动转运?举一例加以说明?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膜内、外的Na+浓度差势能;但造成这种势能差的钠泵活动是需要分解ATP的。

因此这种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还是间接地来自ATP的分解,这种形式的主动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例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主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

吸收的动力来自高Na+ 的小管液和低Na+的细胞内液之间的浓度差,而细胞内的低Na+状态是依靠钠泵消耗ATP来维持的,因此葡萄糖的主动重吸收所需的能量还是间接来自 ATP分解。

11.试述神经纤维静息膜电位产生的机理。

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细胞内K+多,细胞外Na+多;②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只对K+有较大通透性;③K+顺浓度差外流,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能透出细胞膜,造成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④静息电位数值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

12.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①动作电位去极化相: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使膜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②动作电位复极化相:Na+通道迅速关闭,Na+内流停止,而K+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13.试述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在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产生原理。

①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兴奋性降到零;这是因为Na+通道开放就完全失活,不能立即再次被激活。

②相对不应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兴奋性较低;这是因为 Na+已有部分恢复。

③超常期:比阈刺激稍低的刺激也可引起兴奋,表明兴奋性高于正常,这是因为钠通道已大部恢复而膜电位靠近阈电位。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主要是由于生电性 Na+已泵活动增强,使膜发生超极位,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

14.为什么说神经-骨骼肌接头最容易受到干扰?试举例说明。

神经肌接头属于化学传递过程,依赖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h)作用于终板膜的ACh 受体,使终板膜的Na+和K+的通透性均增加,依次形成终板电位和肌膜的动作电位。

神经末梢释放的ACh、ACh和受体的结合,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等均会影响神经肌接头的传递。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物质,Ca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a2+浓度的增高,ACh的释放增多。

箭毒能竞争与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使ACh不能与受体结合,因此由箭毒引起传递阻滞称为竞争性阻滞,使肌肉失去了收缩的能力,箭毒等被称为肌肉松弛剂,有机磷农药和神经毒剂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造成ACh在肌接头部位堆积,引起种种中毒症状。

因此说神经肌接头是容易受干扰的部位。

第三章血液1.简述血液的主要功能。

①运输功能: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体液性调节;免疫物质和吞噬细胞。

②维持内环境稳定:缓冲功能。

③提供反馈信息,参与机体调节:如呼吸调节、调节体温、减压反射。

④免疫功能:对抗病原微生物,⑤生理性止血。

2.简述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型原则,并说明其输血时注意事项红细胞表面有A凝集原,就是A型,有B凝集原就是B型,没有AB凝集原,就是O型,AB 都有就是AB型;红细胞表面有Rh凝集原,就是Rh阳性血型,无Rh凝集原就是Rh阴性血型。

输血原则是1.同型相输2.交叉配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