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思想史(工商业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工商业思想)
工商业思想6
当然,二者产生以后,统治者利用权势对体力劳动者 进行压迫、剥削,也是存在的;认为脑、体之间与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儒家也没有避 免,但不能因此便完全否认了儒家强调社会管理和脑 力劳动重要性这一态度的意义。因此,过去将儒家重 视脑力劳动的分工学说仅仅看成是“剥削阶级”的理 论,是片面的。
行是否亲自织布、织帽子,陈相回答说:不是,而是 用粮食交换;又问许行耕田用的铁器、做饭用的铁锅 等是否是亲自制作的,陈相回答:不是,也是用粮食 换的,并补充说,如果他亲自动手织布和制造工具就 会影响农业生产。 于是孟子反问道:用粮食交换其他手工业品,对手工 业者没有损害;而手工业者用他们的产品交换粮食, 难道不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了吗?为什么大家都纷纷 和手工业者交易呢?难道许行不怕麻烦吗? 孟子继续说,大禹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即使他要参加农业生产,可以吗?又例如,尧、舜等 人忧国忧民,哪还有时间去耕地呢?
司马迁更从宏观角度指出了社会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各种生活必需品都“待 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他看 到了商品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一 观点后来发展为“相生相养论”,
唐代韩愈提出的。士、农、工、商各种职业分工相互 为用,缺一不可。
先秦农家反对分工,自然也反对商品交换,认为农民 和手工业者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因而主张人人务农,自耕自种,取消分工和交换。
(二)分工的必要性
先秦许行的农家学派主张所有社会成员都要直接从事 体力劳动,统治者、包括国君都应是“贤者与民并耕 而食,饔(早餐)飧(sun晚饭)而治”,实际上是主 张缩小职业差别,阻止社会分工的发展。
工商业思想7
对此,孟子与农家学派的陈相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孟子问许行是否亲自种植粮食,陈相回答是;又问许
二、交换的必要性
先秦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多数对交换、对商业的作用是 持肯定的态度的。
先秦儒家对分工、对商业更是持积极态度。
孔子要求各国统治者“废山泽之禁”,为人民经商提 供货源。
工商业思想11
孟子则看到了商业的积极作用:“古之为市也,以其 所有,易其所无者”,将宽商惠商看作是“仁政”的 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的这一观点,让我们想到了诺思在《西方 世界的兴起》中对政府的作用的论述:
谢谢大家!
工商业思想13
农家学派一方面承认手工业者不可能既耕地又 从事手工业,另一方面又认为“劳心者”也必 须去参加体力劳动,才有资格享用物质产品。 孟子对此反问道: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事实是“劳心者”提供和推行仁义、法律等 “产品”,而以赋税等形式换取“劳力者”的 物质产品,即“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工商业思想5
事实上,孔子是认为稼穑、园圃等体力劳动和 专业技术劳动远没有统治者、管理者所起的作 用大,希望他们专注于提高管理水平。这种态 度也确实一直为儒家所继承,在《大学》中更 被提炼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 生目标。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专业的社会管理 工作者、科学艺术工作者的产生,是人类历史 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进步现象。儒家能 够明确反映这一现象,并特别强调脑力劳动的 巨大作用,是其思想深刻性、进步性的表现。
更为可贵的是,荀子还对分工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总 结:他说我们人类“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 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 曰:分。分何以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序四时,裁万物, 兼利天下,无他故焉,得之分义也。”
工商业思想10
意思是人类之所以驾驭牛马、征服自然,是因为人能 以群体、集体的力量协同作战;而人类的协作是以各 自的专业分工为基础和前提的;如果没有“分”也就 没有必要“群”了;而分工协作得以实现的纽带却是 “义”,也就是智慧和制度。他指出了社会分工、协 作与“义”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很深刻的思想。
分工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到战国后期才被认识 到的 匠分工协作,就会得到更多的产量。
工商业思想9
古代对分工的重要意义理解得最为透彻的是荀子。他 不仅发现分工能大大促进专业技术的提高,如“好书 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 独传者,一也;……(很多例子)。自古及今,未尝 有两而能精者也。”也就是那些杰出的书法家、农学 家、工程师……全都是因为对职业用心专一才取得伟 大成就的。
工商业思想12
先秦法家的“农战”战略主张抑制工商业,但 其本意是要求将工商业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和规模以内,以免影响农业。他们对商业流通 的作用还是清楚的,认为商业可以流通货物、 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增加财富。但对所谓 “技巧”之商、“牟利”之商是主张坚决打击 的。
值得重视的是,儒家根据“劳心者”和“劳力 者”的分工学说,认为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交换, 而且与农、工等各个行业之间的商品交换一样, 也是平等互利的交换关系。
工商业思想8
这显示了孟子对生产分工必要性有很清楚的了解,认 为种地的人不可能同时制作各种手工业产品,必须用 粮食去交换;个人、家庭也不可能自己生产自己所需 要的一切物品,只能以自己的产品与他人交换。如果 硬要否认分工,所有物品都自己生产,这只有在天然 采摘、露宿荒野的原始社会才有可能。
美中不足的是孟子仅仅强调了人们不可能做到不分工, 而没有指出分工促进生产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