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的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的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设计资料
1、设计个32.4m×19.8m的钢筋混凝土单选板肋梁楼盖。

2、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00mm ×300mm。

3、荷载
(1)、楼面活荷载为5.0kN/㎡。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0.65 kN/m2。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 kN/m3。

(4)、平顶粉刷:0.25 kN/m2。

4、材料
(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235。

二、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厚h ≥40L =40
2200=55mm ,对工业建筑楼盖,要求h ≥70mm ,故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81~121)L=(181~12
1
)×5400mm=(300~45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故取次梁截面高度h=400mm 。

梁宽b=(31~2
1

h=(31~2
1
)×400mm=(133~200)mm ,取b=180mm 。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见
图1-1。

(1) 荷载计算
(2) 计算简图 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ιn =(2.2-0.12-
2
0.18
)m=1.99m ι
0=ι
n
+2a =(1.99+2
0.12
)m=2.05m>ιn +2h =(1.99+2
0.08)m=2.03m 故取ι0=2.03m 中间跨 ι0=
ι
n
=(2.2-0.18)m=2.02m
跨度差
02
.2 2.02
-2.03=0.5%<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 宽板带作为计
算单元,计算简图见图1-2。

表1-3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
(4)承载力计算b=1000mm,h=80mm,h0 =(80-20)mm=60mm,钢筋采用HPB235级(
f=210N/mm2),混凝土采用C25(f y=11.9N/mm2),α=1.0。

y
各截面配筋见表1-4。

表1-4 板的配筋计算
注:中间区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中间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计算弯矩折减20%。

三、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

主梁截面高度h=(
151~101
)×6600mm=(440~660)mm ,取主梁截面高度h=650mm ,梁宽b=(31~2
1
)h=(217~325)mm ,取b=250mm 。

次梁的尺寸及
支承情况见图1-5。

边跨 ιn =(5.4-0.12-2
25
.0)m=5.155m
ι0=ι
n+
2a =(5.155+2
24.0)m=5.275m<1.025ιn =5.284m ,取ι0=5.275m 中间跨 ι0=ιn =(5.4-0.25)m=5.15m
跨度差150
.5150
.5275.5 =2.4%<10%,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见图
1-6。

(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 次梁各截面弯矩、剪力设计值见表1-7、1-8。

(4)承载力计算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支承截面按矩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b f /=31ι0=(3
1
×5275)mm=1758mm<b 0+s 0=(180+2020)mm=2200mm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b f /=3
1
ι
0=(
3
1
×5150)mm=1717mm 梁高h=400mm ,翼缘厚度h /f =80mm 。

除离端第二支座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h 0=(h-60)=(400-60)mm=340mm )外,其余截面均按一排纵筋考虑,h 0=(400-30)mm=370mm 。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f y =300N/mm 2),箍筋采用HPB234级(f yv =210N/mm 2),混凝土采用C25(f c =11.9 N/mm 2,f t =1.27 N/mm 2),α1=1.0。

经判断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型截面。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计算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1-9、1-10。

16 3
14+214 3
8 8 8
四、主梁的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1)截面尺寸及支座简化
由于(
L I
E∙)
梁/(
L
I
E∙)

=(
6600
12
650
250
E2


⨯)/(
4500
12
300
300
E2


⨯)=5.78>4,故可
将主梁视为铰支于柱上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两端支承于砖墙上亦可视为铰支。

主梁的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1-11。

(3)主梁计算跨度的确定
边跨 ι
n =(6.6-0.24-
2
3
.0)m=6.21m ι0=ιn +
2a +2b =(6.21+20.36+2
0.3)m=6.54m >1.025ιn +
2b =(1.025×6.21+2
0.3
)m=6.52m ,故取ι0=6.52m 。

中间跨 ιn =(6.60-0.3)m=6.30m ι
0=ι
n +b=(6.30+0.3)m=6.60m
平均跨度(
2
60
.652.6+)m=6.56m (计算支座弯矩用) 跨度差(
52
.652
.660.6-)=1.23%<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则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1-12。

(4)弯矩设计值
主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其弯矩和剪力设计值的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13、1-14。

注:表中K为弯矩系数
将以上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即可得到主梁的弯矩包罗图及剪力包络图,详见图1-15。

(5)承载力计算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因支座弯矩较大,取h 0=(650-80)mm=570mm ),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h f /=80mm ,h 0=(650-30)mm=620mm ),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b f /=3
1
ι
0=(
3
1
×6600)mm=2200mm<b+s 0=(250+5150)mm=6400mm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f y =300N/mm 2),箍筋采用HPB235级(f yv =210N/mm 2),混凝土采用C25(f c =11.9N/mm 2,f t =1.27N/mm 2),α1=1.0。

经判别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型截面,主梁的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1-16、1-17。

325 214
8
(6)主梁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至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 G+Q=(61.41+77.22)kN=138.63kN 吊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弯起角度为450,则
A s =
α
sin f 2Q G y +=
3sin45300210138.63⨯⨯⨯=326.75mm 2
选配216(402mm 2)。

五、梁板结构施工图
板、次梁配筋图和主梁配筋及材料图详见配套的结构施工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