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7.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8.巴斯德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
9.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本身产生的。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0.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11.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 但空气中的微生物却无法进入。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柱 镜座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一. 对光 (1)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 上升 。 (2)转动 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 遮光器 ,使 遮光器 上较大 的 光圈 对准 通光孔 。 (4)左眼 注视目镜, 右眼 睁开,转 动 反光镜 ,直到出现 一个 明亮的视野 。
繁殖、新陈代谢、曲颈瓶
谢谢观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 野范围内看到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2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 )
A
B
C
D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 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3个 B . 5 个 C . 7 个 D .9 个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提纲: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内容:参考课本 P 3— 18页。 识背:1.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三大 类: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 2.生物的生命现象有(6点): 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 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你一定学过不少古诗吧,其中写景状物或借景 抒情的名句成为千古佳话.下列古诗中,描写生 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三层: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5. 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 10千米 和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 之间。 6.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 安放装片 三.观察 (1)镜筒先 下降,眼看 物镜 。 (2)镜筒再 上升,眼看 目镜 。 四、整理和存放 (1)擦拭显微镜外表用 纱布 。 (2)擦拭目镜、物镜用 擦镜纸 。 13.目镜越长,倍数越 小 ; 物镜越长,倍数越 大 。
14.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 暗 。 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越 亮 。 15.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 暗 ,细胞体 积变 大 ,细胞数量变 少 。 16.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应是 薄而透明的 。 17.(1)把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 央,应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2)把视野左下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应把玻片向 左下方 移动。 (3)…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有9个,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 野中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1个 B.3个 C.27个 D.81个
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 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 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图 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所观察到 的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第一单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枣庄翔宇翼云中学 生物组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目标: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17. 用橡皮轻压盖玻片下面的气泡时, 气泡会 变形 会 移动 。 18.把写有 bdp 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看到的物象是 dpq 。 19.对光时应先转动 粗准焦螺旋 。 20.如果显微镜的视野光线太弱,应选 用 大光圈 、 凹面镜 。 21.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是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
A.
B.
C.
D.
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 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 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本节 生字词:
栖息地、生物圈、粗准焦螺旋、
遮光器、载物台、镜臂、擦镜纸、
曲颈瓶、叶绿体、线粒体、结缔组织、 漱口、撕取、载玻片、气泡、液泡、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复习提纲: 7. 对光的操作要领 8.观察的注意事项 9.光线经过的路径
10.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污点可能存在的部位?
11.视野内物象的移动规律?物像的书写规律(诀窍)?
1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过程?视野内的变化?
13.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2.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4)A瓶煮沸,B瓶不煮沸 (5)A;肉汤中含有微生物 (6)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依据巴斯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 ? (2)巴斯德做出的假设是: .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空气的多少 B.细菌的有无 C.空气的有无 (4)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 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5( )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甲图中变 1)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质的原因是 。 (2)微生物来自空气 (6( )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