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弹钢琴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 馒头上长出“白毛”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A. ①②③④⑤⑥B. ⑥⑤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⑤⑥D. ①③②④⑥⑤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感冒病毒B. 变形虫C. 细菌D. 霉菌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 竹和山石B. 鱼和河水C. 空气和阳光D. 松和丹顶鹤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蜻蜓点水B. 钢铁生锈C. 公鸡打鸣D. 葵花向阳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 都能运动B. 都能呼吸C. 都有细胞结构D. 都生活在水中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进行呼吸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繁殖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 呼吸B. 排出体内废物C. 对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发育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 对象中的一个B. 对象中的一部分C. 全部对象D. 以上都对11.下列哪个是生物()A. 枯死的树B. 桌椅板凳C. 蚂蚱D. 机器人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A. 玉米和大豆B. 鱼和水草C. 空气和水D. 岩石和苔癣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A. 生长现象B. 遗传现象C. 新陈代谢D. 应激性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A. 牧童骑黄牛B. 遥看瀑布挂前川C. 处处闻啼鸟D. 浅草才能没马蹄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D. 生物体都能生长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17.一般地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 变异性B. 繁殖现象C. 生长现象D. 应激18.以下各项科学探究中,那一项不是调查法()A. 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B. 2002年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C. 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D. 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感情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1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 分组实验B. 重复实验C. 对照实验D. 验证实验20.探究过程中需要()、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和测量法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21.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A. 曲颈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无法进入B. 没有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C. 曲颈瓶中的空气不能与外界中的空气相通D. 曲颈瓶口又细又长,空气中的微生物很难通过这样的瓶口进入肉汤中2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 目镜B. 物镜C. 载物台D. 镜筒23.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A. 粗准焦螺旋B. 细准焦螺旋C. 物镜D. 反光镜24.若显微镜镜筒上目镜倍数为5倍,要使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倍,转换器上正对通光孔的镜头应为下列哪一种()【A. 8倍目镜B. 15倍目镜C. 10倍物镜D. 40倍物镜25.若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A. 左上方B. 左下方C. 右上方D. 右下方2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 转换器B. 遮光器C. 粗准焦螺旋D. 细准焦螺旋2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条直线上()A. 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C. 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D. 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28.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 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 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9.假如未来的你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脱离了生物圈的你们必须要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A. 宠物猫、电脑、收音机B. 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 氧气袋、矿泉水、食物D. 驱蚊灯、盆花、照相机30.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A. 空气B. 水分C. 光照D. 温度31.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 光和温度B. 温度和水分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32.在青藏高原某山区,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决定该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 水分B. 海拔高度C. 温度D. 阳光3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物因素是()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土壤34.在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A. 减少误差B. 数量多便于观察C. 便于计算D. 好玩3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依赖环境二、填空题36.《37.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都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___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___,这是______现象.38.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_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________.39.探究计划包括______和______,以及所需要的______、______等.40.生物圈之所以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1.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42.(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______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43.(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______44.(3)设计实验方案:45.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______实验46.B、把甲放在______下,乙放在______处培养.47.C、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48.(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绿.(填“变”或“不变”)49.(5)该实验的结论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三、简答题50.生物能够______,由小变大,个体成熟后能够通过______产生后代.5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2.(1)曲中的生物有:______.53.(2)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54.—55.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56.(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57.(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58.(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59.(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60.(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答案1. D2. D3. A4. C5. B6. B7. C8. D9. B 10. C 11. A 12. C13. B 14. C15. B 16. B 17. D 18. C19. D 20. D 21. B22. B 23. C 24. D 25. C26. C 27. A 28. C29. A 30. A 31. C 32. A33. A 34. D35. 营养物质;废物;新陈代谢36. 问题;假设;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37.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38.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39. 光;光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对照;阳光;阴暗;光;变;不变;光40. 生长;繁殖41. 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42. 生长现象;繁殖现象;遗传现象;变异现象;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