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化学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2分)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B.铜墙铁壁﹣﹣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C.釜底抽薪﹣﹣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烈火真金﹣﹣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2.(2分)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3.(2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NaHCO3、H2SO4B.氧化物:SO2、KMnO4C.黑色固体:CuO、Fe2O3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H24.(2分)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

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g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5.(2分)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6.(2分)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B.加入稀盐酸中C.加入BaCl2溶液中D.加入Ba(OH)2溶液中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7.(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金属镁与氯气作用生成氯化镁,氯化镁的化学式是。

8.(6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填“大”或“小”)。

(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

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填“凉拌”或“煮熟”)。

9.(3分)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 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填选项序号)。

a.40% b.37.5% c.28.6%10.(3分)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利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玻璃管。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实验证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填“大”或“小”)。

11.(7分)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硝酸。

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反应③在常温下即可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4□+5O24NO+6H2O,“□”中物质的化学式为、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12.(8分)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装置获得。

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13.(8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

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为此,他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还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做出猜想】猜想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猜想2: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实验一用小刀切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金属钠漂浮于水面上并迅速移动,伴有嘶嘶的响声及白雾。

不规则钠慢慢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随后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金属钠上,①金属钠的密度比水的(填“大”或“小”)②反应放热,金属钠的熔点(填“高”或“低”)③生成了氢气收集到一种气体,点燃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④反应后的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拓展思考】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其目的是隔绝。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8分)14.(8分)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解:A、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元素种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该选项说法正确;C、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解:A、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A错误;B、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B正确;C、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故C错误;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3.解:A、碳酸氢钠是盐,硫酸是酸,该选项分类不正确;B、二氧化硫是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该选项分类不正确;D、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该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D。

4.解:A、由化学式可知,羟氯喹中含有C、H、Cl、N、O五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故B错误;C、羟氯喹中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6):35.5:(14×3):(16×1)=432:52:71:84:32,则羟氯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D、C、H、Cl、N、O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1、17、7、8,故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正确;故选:C。

5.解:A.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B.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C.b点所示溶液的pH=7,呈中性,说明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NaOH+HCl=NaCl+H2O40 36.5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与NaOH质量并不相等,选项说法错误;D.c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解:A.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B.碳酸铵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钾与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C.碳酸铵和硫酸钾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D.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只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7.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4CH4;(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符号为:Mg2+;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1)4CH4;(2);Mg2+;+2价;MgCl28.解:(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分解后形成糖类,所以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故答案为:有机物;糖类。

(2)越酸说明酸性越强,酸性越强,pH越小;故答案为:小。

(3)①、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说明其显酸性;故答案为: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所以与苛性钠反应;故答案为:b。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所以不能被完全吸收,因此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故答案为:凉拌。

9.解:(1)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①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所以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2)根据题中的实验可知100g水中加入了2次每次加入20g氯化钾即共40g氯化钾后所得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钾,所以该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正好饱和,故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故答案为:40g;(3)根据图示可知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说明只溶解了40g,所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0g;实验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8.6%,故答案为: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