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粘 液 层
D. 菌胶团
菌胶团是指包裹在
细胞群体上的透明胶状
物质,即有多个细菌的
荚膜互相连在一起。
4类糖被特点
种类
荚膜
外形
厚度
与细胞壁 包裹细胞数 量 结合情况 牢固 较牢固 松散 松散 单个细胞 单个细胞 单个细胞 细胞群
多 糖 类 贮 藏 物
Ⅲ. 异染粒(metachromatic granule)
颗粒大小为0.5~1.0 m,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
物,一般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
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用美蓝染色成红色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看到的 迂回螺菌(Spirillum volutans)
异染粒(迂回体)
分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2~100)×106 。携带1~ 100个基因,一个细菌细胞 可有 一至数个质粒。
质粒的特点:
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
对生存不是必要的。
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等方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质粒(plasmid)
脂肪酸的结构和相对含量。
膜上长链脂肪酸的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 类和生长温度而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越高的 种,其饱和度也越高,反之则低。
固醇类物质
在磷脂双分子膜中加入固醇类物质可提高膜的稳定性。
固醇的一般结构
真核生物细胞膜中一般含有胆固 醇等固醇,含量为5%~25%。
原核生物细胞膜中一般不含胆 固醇,而是含有类固醇(藿烷类
PHB不溶于水,
易被脂溶性染料
(如苏丹黑)着色。
PHB于1929年被发现,
至今已发现60属以上 的细菌能合成并贮藏。
PHB无毒、可塑、易降解, 被认为是生产医用塑料、 聚-β-羟丁酸 生物降解塑料的良好原料。
Ⅱ. 多糖类贮藏物 糖原粒
淀粉粒
在真细菌中以糖原为多
糖原粒较小,不染色需用电镜观察, 用碘液染成褐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有的细菌积累淀粉粒,用碘液染成深蓝色。
生长迅速的细菌,DNA复制先于分裂,细胞含有2~4个核。
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小结
G+细菌的细胞壁 细胞壁 G-细菌的细胞壁 古生菌 缺壁细菌 细胞膜 细胞质 核区 间体 细胞内含物 核基因组
2. 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
仅在部分细菌中才有的或在特殊环境
条件下才形成的构造。
(1)糖被 (2)鞭毛 (4)性毛 (5)芽孢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
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 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拟核(nucleoid) 核质体(nuclear body)
核区
原核(prokaryon) 核基因组(genome)
核区的化学成分是一 大型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一般不含蛋白质,长度为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 选择性地控制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 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 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重要基地; ④ 膜上含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间体(或中体,mesosome)
细胞膜内褶而形 成的囊状构造,其中 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
时,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
强的硫粒形式积累硫元素。
当环境中还原性硫缺乏时, 可被细菌重新利用。
微生物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不同微生物其贮藏性内含物不同; 例如,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只含PHB, 大肠杆菌只贮藏糖原, 但有些光合细菌二者兼有。
微生物合理利用营养物质的一种调节方式。
环境中缺乏能源而碳源丰富时,细胞贮藏较多的碳
源类内含物,甚至达细胞干重的50%,如果把这样的细胞
移入有氮的培养基时,这些贮藏物将被作为碳源和能源而
用于合成反应。
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 衡,避免不适合的pH、渗透压等的危害; 例如,羟基丁酸分子呈酸性, 当其聚合成聚 -β- 羟丁酸(PHB)就成为中性脂肪酸, 这样能维持细胞内中性环境,避免菌体内酸性增高。
(3)菌毛
(6)伴孢晶体
(1)糖被(glycocalyx)
① 糖被的概念 ② 糖被的分类 ③ 糖被的功能
④ 糖被的应用
① 糖被的概念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 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葡聚糖
纯多糖 多糖 杂多糖 糖被成分
果聚糖
纤维素
……
海藻酸 透明质酸
……
多肽
聚-D-谷氨酸 ……
多肽和多糖 蛋白质
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膜蛋白占细菌细胞膜的50%~70%,
比任何一种生物膜都高, 而且种类也多。
——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代谢活动中心。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1972年,辛格(J.S.Singer)和尼科尔森(G.L.Nicolson)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⑥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 体核酸(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
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 50 S 大亚基 30 S 小亚基
70 S
功能: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
原核微生物核糖体
⑦ 质粒(plasmid)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由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② 磁小体
③ 羧酶体
④ 气泡
⑤ 载色体
⑥ 核糖体
⑦ 质粒
① 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 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碳源类
贮 藏 物
氮源类 能源类 磷、硫源
糖原: 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 芽孢杆菌和蓝细菌等 碳源及能源类 固氮菌、产碱菌 聚-β-羟丁酸(PHB): 和肠杆菌等 硫粒: 紫硫细菌、丝硫细菌、 贝氏硫杆菌等 藻青素:蓝细菌 氮源类 藻青蛋白:蓝细菌 磷源(异染粒): 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
贮藏物在细菌细胞中大量积累,还可以被人们利用!
② 磁小体(magnetosome)
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大小 均匀、数目不等的 Fe3O4 颗粒,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
膜包裹。
磁小体的功能:
导向作用,借鞭毛游向对 该菌最有利环境处生活。
实用前景:
生产磁性定向药物或抗体,
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等。
③ 羧酶体(carboxysome)
Ⅳ. 藻青素(cyanophycin)
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同时还兼有贮存能源的作用。
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
由含精氨酸和天冬氨酸 残基(1:1)的分支多
肽所构成,相对分子质量
为25 000~125 000。
Ⅴ. 硫粒(sulfur globule)
很多真细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 还原性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 当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
羧酶体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
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羧酶体大小约10 nm, 内含 1, 5-二磷酸核
酮糖羧化酶,在自养
细菌的CO2固定中起 着关键作用。
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
蓝细菌
Chlorogloeopsis fritischii
中的羧酶体
④ 气泡(gas vacuole)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
物质。厚度>200 nm。
荚 膜
B. 微荚膜
微荚膜指包裹在 单个细胞壁外的、具
有一定外形的、固定
层次的、粘液状物质,
但其层次较薄,与细
胞壁结合比较紧密,
厚度 < 200 nm。
C. 粘液层
粘液层是指包裹在 单个细胞壁外的粘液状 物质,其结构很松散, 未固定在其细胞壁上,
无边缘,向四周扩散,
使培养基变粘。
0.25~3.00 mm。
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
无核膜结构、
无固定形态的 原始细胞核。
现代同位素放射性显影术
观察方法
重金属投影术
电镜
光镜
富尔根(Feulgen)染色法 姬姆萨(Giemsa)染色法
核区是一反差极弱的区域,没有核膜, 内含丝状物,即DNA分子。
生长缓慢的细菌,一般一个细胞里只有1~2个核;
细胞质的组成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核糖体
少数细菌还有:
类囊体质粒
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
细胞内含物(inclusion body)
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 颗粒状构造,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因细菌的 种类、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
细胞内含物包括: ① 贮藏物
泡囊,多见于G+细菌。
间体的功能:
参与隔膜形成
与核分裂有关 类线粒体功能
青霉素酶分泌、DNA复制、分配以及细胞分裂有关
“间体”仅是电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赝像
(3) 细胞质
细胞质的概念 细胞质的组成
细胞内含物
细胞质的概念
细胞质(cytoplasm) 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 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 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 约 80%。
能吸收适宜的光线和营养进行
光合作用,又可避免直接与氧
接触。
例如,专性好氧的盐杆菌属
(Halobacterium)的
细菌,却生活在含氧 极少的饱和盐水中, 它们细胞中气泡显著, 其作用被认为是使菌
体浮于盐水表面,以
保证细胞更接近空气。
⑤ 载色体 (chromatophore)
光合细菌进行光 合作用的部位,相当 于绿色植物的叶绿体。
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充满
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大小为 (0.2~1.0)m×75 nm,内 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 2 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泡囊状内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