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如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lactis)
四联球菌
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 的平面进行,分裂, 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 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微球菌 (Micrococcus tetragenus)
八叠球菌
按三个互相垂直的平 面进行分裂后,每八 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 体形.
如藤黄八叠球菌
一般无 (<2%)

少 , 占 胞 壁 干 重 520%左右 多,约20%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古生菌(Archaea)的细胞壁(略)
包括产甲烷菌以及大多数嗜极菌如极端 嗜盐菌、极端嗜热菌等
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 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
常用的复染色法有: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如芽胞、鞭毛、
荚膜、细胞核等)。
(二)构造
1、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 (cell wall)
基本成份 -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特 有成份 -磷壁酸
青霉素及溶菌酶的作用部位
外膜
脂多糖、磷脂、外膜蛋白。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位于磷脂外侧,是 G-菌的内毒素, 由内向外依次由类 脂A、核心多糖和 O-特异侧链组成。
类脂A:内毒素的毒 性成分;
核心多糖:构成G菌的属特异性抗 原;
O-特异侧链:构成 G-菌的菌体抗原, 也称为O抗原.
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单球菌
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 单独存在的球菌.
如尿素微球菌 (Micrococcus ureae)
双球菌
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 排列的为双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 (Diplococcus pneumoniae)
链球菌
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 行,分裂后细胞排列 成链状.
磷脂
与细胞膜化学组成类似,与物质交换有 关。
外膜蛋白
脂蛋白:
孔蛋白:
G- 细菌与G+细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结构
革蓝氏阳性菌
革蓝氏阴性菌
厚度
厚,15—50nm
薄,10—15nm
肽聚糖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多 , 占 胞 壁 干 重 3095%
原核生物
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 只存在称作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 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真细菌、古生菌)
根据外表特征分为6大类——三菌三体
细菌(狭义的) 放线菌 蓝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
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0.5um、长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最大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0.32-1.00mm
最小细菌——nanobacteria(纳米细菌)
50nm (或0.05um)
细菌染色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
单染色法、复染色法。
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 鉴别微生物。
分布 作用
有害、有益
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形态和染色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细菌的大小 细菌染色法
(二)构造 1、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 2、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 杆状及螺旋状
数量:杆菌最为常见,球菌其次,螺旋菌较少。
球菌 (Coccus)
根据分裂的方向及 分裂后的排列方式 分为:
肺结核分支杆菌
沙门氏杆菌
炭疽热杆菌
螺旋菌(Spirilla)
弧菌
(vibrio )
螺菌
(spirillum)
螺旋体 bacteria
细菌的大小
测量方法:测微尺 长度单位:微米(um) 表示方法:
球菌:直径(微米) 杆菌:宽X长(微米) 螺菌:宽X长(微米)
(Sarcina ureae)
葡萄球菌
分裂面不规则,多个 球菌聚在一起,像一 串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杆菌(Bacillus)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
杆菌的形态:
短杆状、长杆状、 棒杆状、梭状杆 状、月亮状、竹 节状等;
大肠杆菌 E. coli.
革兰阴性菌特 有成份 -外膜
(1)G+细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 占90%
磷壁酸 占10%
G+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又称粘 肽,是真细 菌细胞壁特 有的成分。 由双糖单位、 四肽侧链、 肽桥(或肽 键)组成。
磷壁酸(teichoic acid)
是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磷 壁酸是G+菌重要的表面抗原;膜磷壁酸可以粘附宿主 细胞,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全国及国际奥赛纲要对微生物学理论部分的要求
微生物的细胞生物学:细菌的结构和繁殖、光养和化养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学):发酵(微生物工程)
免疫:抗原和抗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生物系统学
原核: 细菌门、蓝藻门、原绿藻门、放线菌门、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 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粘菌门 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原生动物
病毒: 噬菌体、类病毒、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微生物的特殊代谢途径:生物固氮、有害物质的富集
二、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形态结构 营养代谢 生长繁殖 系统发育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工程
分类
遗传 微生物学 发酵工业
生态与多样性 感染与免疫
食品 药物 生物制品 环保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2)G-细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peptidoglycan)占5-20% 外膜(outer membrane):脂多糖、磷脂、外膜蛋白。
G-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
由双糖单 位、四肽 侧链、肽 键组成。 大肠杆菌 E.coli
与G+细菌肽聚糖的区别
1、四肽尾的第三位氨基酸被m-DAP代替; 2、无特殊肽桥,肽尾间通过肽键直接相连; 3、交联结构较为疏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