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营养成分与特征
☆鱼贝类体内通常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元素,原因:①生活环境中,
有害元素浓度高;②具有富集这些元素的生理特性。
3、维生素:随鱼的种类、捕获地点、季节、饵料、性别、年龄 等不同而变化。 VD:金枪鱼、鲣鱼等的肝脏中含量非常丰富,高达250000IU/g 油, 而在板鳃类、鳕鱼、鲱鱼等鱼肉中含量都很少。 VB1、B2、B12:大多存在于红身鱼肉中。
一、水产品的特点
(二)水产品的营养性与功能性 水产品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且易被人体消化 吸收;同时水产品体内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对人 体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指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 量或少量物质。 ☆目前已成功从沙蚕中提取出沙蚕毒素,并制 成杀虫剂; ☆从软骨中提取的硫酸软骨素可用 于治疗肿瘤; ☆从鱼肝中提取鱼肝油可治疗夜盲症、缺钙等。 ☆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 烯酸(DHA)具有抗血栓、降血脂、提高记忆力 的功能——脑黄金。
一、水产品的特点
(三)水产品的易腐败性
1.水产品本身的特性 水产品中海藻属易保鲜的品种,而鱼贝类特别容易 腐败变质。 · 1· 鲜鱼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的水分,肌肉 组织比畜肉柔软、细嫩,为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创 造了极好的条件; · 2· 鱼类体内的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易发生自溶, 鱼类蛋白质被分解为大量低分子的代谢物和游离氨 基酸,而成为细菌的营养物; · 3· 附着在鱼体表面、鳃及肠道内的腐败菌大量繁殖, 并对鱼体进行分解,从而使鱼体迅速腐败变质。
水产品的营养成分与特征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 广阔的养殖水域——海域总面积约3540万平方 公里,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浅海滩涂可 养殖面积260万平方公里,有约1747万平方公 里的内陆水面。 ★丰富的渔产量 1998年我国渔获总量已达到3806万吨,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超过千万吨的国家,占世界渔获量 的1/7。 1999年我国渔获量达4100万吨 2000年我国渔获量达4279万吨 2002年我国渔获量达44565万吨
VB6:红身和白身鱼肉中都有。
五、浸出物成分:
※占鱼肉干重的2-5%,占软体、节肢动物肌肉干重的6%。包括:
游离氨基酸、肽、有机碱、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糖原、有 机酸等,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呈味物质、生理活性物质等, 对水产品的色、香、味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水产品还可药用:如墨鱼(乌贼)的墨汁为止血良 药;骨(海 螵蛸)内服可治胃溃疡、胃酸过多和消化不良。 ★综上所述,水产品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 是营养平衡性很好的天然食品。鱼体内含有的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EPA、DHA不仅可预防心血管病,还 可增强人的大脑功能。欧美科学家已经预言新鲜鱼 和鱼制品将成为21世纪最珍贵的食品。
★暗色肉与普通肉的化学成分不同,它含有较多的脂类和色素蛋
白(81-99%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及活力强的酶类。在保鲜进程 中,暗色肉比普通的白色肉变质快,主要是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糖 原及脂肪分解酶所致。
三、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大量具有横纹的明暗
相间的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间充满了肌浆。 肌原纤维:粗丝:由肌球蛋白组成 细丝:由肌动蛋白组成 肌浆:多种酶 肌红蛋白
2.外界影响 渔业生产季节性强,鱼汛期集中,受捕捞方法、捕获 后的储藏、运输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 1 )鱼类捕获后很少来得及剖肚处理,带着易腐败 的内脏和鳃运输,细菌易繁殖; (2)鱼类的外皮薄,鳃片易脱落,捕获时很容易受 到机械损伤,细菌就会从受伤部位侵入鱼体; (3)同时,鱼体表面的粘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蛋白质+水(柔软)微生物、常温、酶活力上升 小分子物质 等 提供细菌繁殖营养 腐败分解 ※因此,捕获后的水产品必须及时给予有效的保鲜措 施,才能避免腐败变质的发生。
一、水产品的特点
(一)渔获物的不稳定性与多样性: —— 增加保 鲜难度 ◆渔获总量 ( 捕捞与养殖 ) 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更大。 如风力、海流、赤潮、水温、季节等因素,以及 近几年来对水产品资源的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 养殖或捕捞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海水种类:大黄 鱼、小黄鱼、带鱼、乌贼、真鲷、牙鲆、牡蛎、 鲍鱼等;淡水种类:罗非鱼、虹鳟、鲢鱼、鲤鱼、 甲鱼、牛蛙等。 ◆养殖业的发展,一面有利缓解了渔业收获的季 节集中性,减轻了在短期内对大量渔获物的保鲜 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产量的增大,特别是淡水鱼 保鲜这个课题。
★ 高产量的渔获物改善了人们的饮食
结构,使人均摄入的水产动物蛋白质 占总动物蛋白的28.3%,同时也解决了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等社会问题,提 供了新的生产食品、药品、工农业用 品等资源。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如此多的 渔获物保鲜,保持它们的特性不发生 变化,品质不下降。 注意:水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动植物, 具有自身的特性。
黄色:叶黄素、蒲公英黄质、玉米黄质等。 3、胆汁色素:鱼鳞的绿色色素、鱼皮和骨的绿色色素等都是胆 汁色素中的胆绿素。 4、喋呤:可发出蓝色荧光,并带黄色色素。 5、鸟嘌呤:混有尿酸的鸟嘌呤沉淀物会使鱼皮呈银光。
肌基质蛋白:2-5%
2、软骨鱼:肌基质蛋白约占10%。 3、哺乳动物:肌浆蛋白:30-35%
肌原纤维蛋白:50%
肌基质蛋白:15-20%
◆通过比较,鱼贝类肌基质蛋白含量比畜肉少,而肌原纤维蛋白、
肌浆蛋白含量多,这与鱼肉组织明显比畜肉柔软有关。
三、脂肪:占1-10%。
肌肉中脂肪含量:腹肉﹥背肉,颈肉﹥尾肉,表层肉﹥内 层肉,暗色肉﹥普通肉。 ※鱼体中脂肪含量随种类、年龄、食饵、季节的不同而异, 可分为四大类: #特多脂鱼:15%以上,如鲟鱼、八目鳗;
#多脂鱼:5%-15%,如鲥鱼、带鱼;
#中脂鱼:1%-5%,如鲳鱼、鲤鱼; #少脂鱼:1%以下,如鳕鱼、银鱼。
◎鲨鱼肌肉中脂肪含量很少,但肝脏含脂量却很高,其中
含有大量维生素A、D,是提取鱼肝油制品的重要原料。
★鱼类的脂肪成分主要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有 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EPA: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有显 著作用。如爱斯基摩人,全球冠心病发病率最低,可能与 常年食鱼有关。 DHA:具有增强大脑功能的作用。故多吃鱼可提高智商、增强记 忆力,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
水产品:指鱼类、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鲜品及其加工制品。
我国水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鱼类: 海水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马鲛鱼、鲐鱼、鲆 鲽等; 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等。 鱼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和矿物质等,肉质细嫩,易被 人体消化吸收。 甲壳类:对虾(长毛虾、斑节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 河蟹等,核黄素、维生素含量特别 丰富。 贝类:文蛤、贻贝、牡蛎、蛏、毛蚶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 海藻类:海带、紫菜、石莼等,富含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鱼类脂肪中所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储藏过程
中如果脂肪酸败,鱼体会出现黄褐斑,并有难闻的气味和油烧味。 这不仅导致鱼货质量下降,而且脂肪氧化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如丙 二醛等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如何防止鱼类脂肪的 氧化,是水产品储藏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四、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糖类:占0.5-1%。红身鱼﹥白身鱼。糖类以糖原形式储存在 肌肉或肝脏中,是能量的来源。鱼类肌肉中糖的含量与致死方式、 种类密切相关:活杀、红肉鱼糖含量高;鱼类比贝类含量低。
第四节
鱼类的色素
一、肌肉色素:(除鲑、鳟类)
1、肌红蛋白:绝大部分,占80-90%以上。肌红蛋白:血红素+ 蛋白质。肌红蛋白具有与O2结合能力: O2不足:形成还原型肌红蛋白,呈紫红色; O2充足:形成氧合型肌红蛋白,呈鲜红色。 2、血红蛋白
◎鲑、鳟类:肌肉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大部分是虾黄质,甲壳类
◆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具有ATP 酶活力。在鱼肉保鲜和储藏
过程中,如果ATP 酶活力发生改变,则鱼类的鲜度也发生变 化。故ATP 酶活力可以作为检测鲜度的参考指标。 ATP 酶在 Ca 2+存在下显示出较强的活力。
(二)含量
1、硬骨鱼:肌肉蛋白质中:肌浆蛋白:20-35% 肌原纤维蛋白:60-75%
★鱼类肌肉中脂肪的含量随营养状态、生理状态、年龄、季节而
变化,脂肪积累形式也因鱼种而异:有的主要积累在肌肉中,特 别是皮下组织中,如狮鱼、鲐鱼等;有的主要积累在肝脏等内脏 器官中,如鲨鱼、鳕鱼、乌贼等。
★构成生物体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与生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低,不饱和程度越高。与陆上动物相比,鱼类生活在寒冷 环境中,所以脂肪不饱和程度高。鱼类脂肪中含有的高度不饱和 脂肪酸EPA、DHA具有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血压、 动脉硬化和血栓症的功能。
☆粘多糖: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粘蛋白,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广泛分布于鱼贝类的软骨、皮、壳中。 2、矿物质:占1-1.5%。以化合物和盐溶液的形式存在,主要包 括K、Na、Ca、P、Fe、Cu、I等元素。
☆100g鱼肉中: Na :250-500mg,P :100-400mg,Fe:0.4-5mg,
Cu:0.04-0.6mg, I:0.01-0.2mg。 鱼骨中含有丰富的钙质。
四、结缔组织:
★鱼类的结缔组织分布广,但数量少,要比畜肉少的多,故鱼肉
较柔软,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第二节 水产品的营养成分
一、水分:占70-80%。通过水的作用,能使DNA、蛋白质等生
物高分子保持特殊的高级结构。生物体内的水按其存在状态可分 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二者比例为4:1。 结合水:通过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 基等形成氢键而紧密结合,不起溶剂作用,难以被蒸发 和冻结; 自由水:作为溶剂可输送营养和代谢产物,可在体内自由流动, 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渗透压,自由水在干燥时易 蒸发,在冷冻时易冻结(-3℃以下)。 ☆鱼肉含水量高,而结缔组织含量少,肉质柔软,这是鱼肉比 畜肉易变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