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防治水稻的立枯病

如何防治水稻的立枯病

如何防治水稻的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症状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生理性立枯病
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
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
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

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

水稻立枯病多发生在土壤PH值7以上、苗床总湿或播种量如果
超过每平方米6两时,容易得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早晨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发黄,
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
是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
黄死亡。

(2)真菌性立枯病
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真菌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期之前和三叶期,发病后先出现发病中心,之后快速扩散蔓延,成片死亡,重者死苗50%以上,多形成
突疮状。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
药剂防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最易发生立枯病侵染死苗,可用黄秧快青每袋25克加水3—5公斤喷施66平方米,或用42%立
枯一次净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也可以用35%枯必净或42%立枯一次净在发病初期每袋40克兑水100公斤进
行叶面喷雾,隔5-7天再喷1次,连喷2次。

克服低温,以免诱发立枯病: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为主;一叶一心
时以控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一叶一心时,晴天上午
10时至下午4时半开膜,阴天中午开膜1-2小时,雨天打开膜换气,但膜内温度不能低于12℃,否则易诱发立枯病。

播种不要过密,以免产生弱苗:掌握播种量,是培育旱育秧壮苗的关键一环。

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两为宜,不能超过半斤。

如播种
过密,秧苗瘦长,抗性减弱,易感立枯病,而壮苗则抗性较强,不
易感染立枯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