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原料胶乳

第一章-原料胶乳


第一节 天然胶乳(natural latex)
• 天然胶乳的来源、生产概况; • 天然胶乳的分类; • 天然胶乳的组成及非橡胶成分的作用; • 天然胶乳的性质; • 天然胶乳的主要品种与性能; • 天然胶乳应用范围
一、天然胶乳的来源、生产概况
1、来源
三叶橡胶树 杜仲树 银胶菊
天然胶乳
橡胶草 ……
采集方法:
割胶方法:割破树皮中的乳管(注:不要割破形成层) 割胶方式:单斜线式、双斜线式、V式 割胶频率:每天割、隔天割、三日割 割胶时间:春天树叶转绿开割,冬天树叶变黄停割
每天在太阳出山之前割胶完毕 产量:树龄在10~20年产胶量大,一棵树年产干胶7kg
左右,注射刺激剂或涂棕油,产量可提高。
割胶
2、生产概况
有43个国家、地区生产天然胶乳,其中 亚洲:14; 非洲:9; 中美洲:11; 大洋洲15;
全世界NR的年总产量:1000万吨以上。 产胶量世界前5强:
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中国:64.6万吨. 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出口占产量比高达90%以上 。
二、天然胶乳分类
1、按性质和用途分
黄灰色的明胶 状物质,黄色

(二)天然胶乳橡胶粒子结构
– 橡胶粒子大多呈球形,粒径在0.015-3μm,平均粒径 0.5μm,大部分粒子粒径小于0.2μm。
– 橡胶粒子在胶乳体系中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 可以使橡胶粒子不下沉,保持胶乳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 橡胶烃在胶乳的总固体物中占80%以上,绝大部分为顺 式-1,4-聚异戊二烯,数均分子量约为3×105,平均聚合 度约为5 000。
非橡胶成分 糖等水溶物( 1-2%) (5%左右) 灰分(<1%)
细菌和酶
新鲜胶乳用20 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旋转分离 后,可分为四部分:
白色的橡胶粒子层, 主要由橡胶粒子和 少量的水组成
透明的乳清(或浆液), 含有小粒径胶粒及可溶性 蛋白质、脂肪酸、无机盐
和糖类。
橙黄色的粘性体或 FW(弗林-威斯林) 粒子层,蛋白质和类 脂化合物的复合体
3)配合剂
KOH、NaOH对黏度影响较小; ZnO、钛白粉、促进剂MB等使胶乳增稠,黏度上升; 增稠剂能明显提高胶乳的黏度,生产中经常采用。
4)胶乳并用
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混合,体系黏度明显升高。
4、表面张力
胶乳的表面张力反映胶乳对固体表面的湿润能力,表 面张力越小,湿润性越强,向纤维中渗透的能力增强。
(2) 胶乳浓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胶乳浓度高、粘度高,成型时胶膜厚,但均匀性差。 不同产品要求胶乳的浓度不同:海绵产品要求浓度高, 安全套、医用手套等要求粘度低。 胶乳的浓度还决定凝固速度,影响固体橡胶的含量。
2、天然胶乳的密度
新鲜胶乳的相对密度 约在0.96-0.98之间,由乳清的相对密度(1.02)和
纯水的表面张力大约为72达因/cm,新鲜天然胶乳的表 面张力在40达因/cm左右。天然胶乳粒子表面吸附有蛋白 质、高级脂肪酸等表面活性剂,降低了界面能,使其表面 张力小于纯水。
在胶乳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湿润剂,可提高胶乳的浸 润和渗透能力。
5、pH值
新鲜天然胶乳呈中性,稍偏碱性,pH值在7~7.2; 新鲜天然胶乳停放数小时后, pH值下降; 氨保存胶乳的pH值在10~10.5。 胶乳pH值对胶乳稳定性影响大,对阴离子胶乳, pH值高,稳定性好,但pH值过高,胶乳易增稠膏化。
据推测,橡胶粒子的结构可分为三层:
最外层:由吸附的蛋白质、类脂及脂肪酸组 成,能保持胶粒的分散状态,称为保护层;
保护层
中间层:是由聚合度较大、不溶于乙醚而 可能还具有支链或交联结构的固体或凝胶 体的橡胶烃聚集而成,称为凝胶层;
最内层:由聚合度较小、能溶于乙醚的粘稠 的液体橡胶烃聚集而成,称为溶胶层。
浓度高,胶乳的粘度高。 T·S%达50%时,粘度急剧 上升,达75%时呈浆糊状。
2)温度:
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胶乳浓度越高,粘度受温度 影响越大。
粘度 /mPa ·s
粘度 /mPa· s
胶 乳 浓 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总固体含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温度/℃
– 被细菌和酶分解成乳酸,使胶乳稳定性下降,甚至凝固;
– 残留在制品中,使制品易吸潮、发霉,降低电绝缘性;
– 可溶性蛋白质可能对人体的皮肤和组织有刺激作用,产生 过敏反应。
2、类脂化合物
• 主要是磷脂、少量脂肪酸、蜡、固醇和醇酯等,这些物质或 其水解产物可溶于丙酮,能被丙酮抽出,又叫丙酮抽出物。
作用:
稳定区 不稳定区 易凝聚
稳定区
胶粒表面 带正电荷
胶粒表面 带负电荷
1 2 3 4 5 6 7 8 9 10 pH
胶乳稳定性与pH值、电荷的关系
五、天然胶乳的胶体化学性质
天然胶乳是一种胶体多分散体系,分散相为橡胶粒子, 分散介质为乳清。橡胶粒子表面吸附有蛋白质、磷脂、高 级脂肪酸,乳清含有可溶性的蛋白质、低级脂肪酸、无机 盐、糖、醇等。
胶乳收胶照片
刚从胶树流出的鲜胶乳(field latex) ,为白色乳状 液体,干胶含量仅30 %~40%。其主要成分橡胶烃为异 戊二烯的顺式-聚合物,还含有65 %左右的水和少量的 蛋白质、树脂、糖类及无机盐等非橡胶物质。
(2)杜仲树:产物为反1,4-聚异戊二烯水乳液
长江中、上游生长的木本植物,适合山区生长,我国 在河南省有大面积种植。
• 作用:
– 粘性体含量高,胶乳的粘度大,易自然凝固; – 加水稀释时,粘性体吸水膨胀并破裂,使胶乳的色泽变暗; – 残留在制品中会影响制品的性能。
6 酶和细菌
• 胶乳中含有凝固酶、氧化酶、过氧化酶和蛋白分解酶等。 酶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促进酸的形成,因而使胶乳易于凝 固,如胶乳的自然凝固主要是凝固酶起作用的。酶在橡胶 中也起着橡胶生物合成的催化作用。
其中产胶量最大、胶质最好的是三叶橡胶树。
(1)三叶橡胶树:产物为顺1,4-聚异戊二烯水乳液
工业用的天然橡胶胶乳主要来源于巴西三叶橡胶树。巴 西三叶橡胶树原野生在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现主要栽培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在1904年开始引种天然橡胶树,到目 前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已拥有丰富 的橡胶资源,成为世界上主要产胶国之一。
因此,胶乳中加入碱性物质,pH值升高,稳定性提高。
双电层(φ电位)的形成:
表面负离子与周围反离子的电势差 φ电位
水合层中水分子定向排列形成的偶极电势差 所以, φ电位取决于粒子表面电荷及水合作用。表面 电荷取决于胶乳pH值和金属反离子的特性;水合作用由吸 附的蛋白质和高级脂肪酸的量决定。
天然胶乳是一种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异性大,除了具
有结构粘度外,还受采集时期、产地、土壤、树龄、保存方
法等不同而发生变化。
结构粘度(structural viscosity) 胶乳静置时,由于胶粒周围呈定向排列而失去运动
自由的水分子增多,而比正常粘度增高的那部分粘度。
影响胶乳粘度的因素:
1)胶乳的浓度:
杜仲树的根、茎、叶中 均含有胶。
采集方法:
割下树皮,用热水熬煮
杜仲树适应性强, 可种植范围大,用途广, 医用功能材料,形状记 忆材料,工程材料,高 科技材料,本身还是药 材。
(3)银胶菊:产物为顺1,4-聚异戊二烯水乳液
银灰带绿色的灌木,高1m,原产墨西哥,美国在 “应急橡胶计划”中大力发展银胶菊,我国1981年由中科 院武汉植物所从美国引种培育,但其含胶率低<10% (2%-6.4%),未能工业化,目前在保山地区保留20余亩。
离心浓缩胶乳:高氨、低氨两类 通用胶乳 膏化浓缩胶乳:高氨、低氨两类
蒸发浓缩胶乳:高浓度、低浓度、高氨
天然胶乳
特种胶乳 改性胶乳
高浓度胶乳(干胶含量>70%) 纯化胶乳 恒黏胶乳 耐寒胶乳 阳离子胶乳 预硫化胶乳
接枝胶乳 羟胺胶乳 肼-甲醛胶乳 环氧化胶乳
2、按浓度分
高浓度胶乳(T.S%>70%,蒸浓胶乳) 天然胶乳 中浓度胶乳( T.S% 60%~70%,离心、膏化胶乳)
5 粘性体(FW粒子)
• 在新鲜胶乳中,含有一小部分黄色而有光泽的、大于橡胶粒子 的球形粒子(FW粒子),这些粒子常呈聚集状态,形成不规则 的小物体,粘度高,易凝固,故称为“粘性体”,主要是蛋白 质和类脂化合物的复合体,加氨后能分解。FW粒子的相对密度 比橡胶粒子略大,呈类胡萝卜色泽,这就是某些胶乳带黄色的 主要原因。
• 胶乳中含有很多细菌,能分解蛋白质和糖类,产生氨基酸、 H2S、醋酸和乳酸,使胶乳VFA值升高,稳定性下降。胶 乳中加氨及其它保存剂,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甚至杀 灭细菌,从而提高胶乳的稳定性。
四、天然胶乳的物理性质
1、天然胶乳浓度
(1)胶乳浓度的表示方法 干胶含量 胶乳中干橡胶的含量; 总固体含量(T·S%) 胶乳在除去水分和挥发物后的所有固体物质的含量。 总干差 总固体含量与干胶含量之差,表明胶乳中不挥发性非 橡胶成分的含量。
第一章 原料胶乳
10学时
主要内容与要求
• 主要内容:
– 天然胶乳、合成胶乳及人造胶乳的制造方法、性质及 性能;
– 胶乳的稳定与去稳定、浓缩、保存、运输、改性等。
• 学习要求
– 掌握天然胶乳、合成胶乳、人造胶乳的性质和性能; – 熟悉并掌握影响胶乳稳定性的因素、浓缩方法、保存
措施; – 了解胶乳的运输应采取的措施及对胶乳改性的方法。
凝胶层 溶胶层
(三)非橡胶成分的作用
1 蛋白质
• 占胶乳量的1%多,存在方式有三种
• 作用:
1/5吸附在胶粒表面
2/3溶解在乳清中; 余下与黄色体、粘性体结合在一起
– 吸附在胶粒表面形成保护层,使胶粒稳定的分散在水介质 中,防止橡胶粒子被氧化,延缓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