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汉语修辞学

浅析汉语修辞学

附件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分校教学点是否申请学位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______级(春、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

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浅谈汉语修辞手段造词法【内容摘要】造词法不同于构词法,构词法主要是分析词语内部语素与语素间的关系,而造词法这种探讨合成词产生、创造的方式手段.现代汉语合成词的造词法类型主要有语法手段造词、修辞手段造词、节缩手段造词几种。

本文主要针对修辞手造词,从修辞手段造词法的研究意义,修辞手段造词法主要造词方式,修辞手段造词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在修辞造词手段中,以比喻、借代、仿拟等手段最常用,此外还有夸张式和委婉式等,这里就修辞手段造词法的这几种主要造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比喻造词法又分以下几类:一.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

二.以喻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借代造词法分以下几类:一. 以专称代指通称。

二.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如: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三.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四.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五.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六.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的某种社会现象。

仿拟造词法分为格式仿和语义仿两种类型。

修辞手段造词法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具有生命力的造词方式,创造汉语新词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修辞新词比喻借代仿拟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由此导致人们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感受,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供不应求,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需要产生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满足人们的交际所需,于是人们便寻求各种造词手段创造丰富的新词满足这个信息化时代交际需求。

产生新词语的方式很多,概括的说有两条途词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

例如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各种方式构造新词等。

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下合成词的产生、创造方式手段之一--修辞手段造词法修辞是选择运用语言的活动,其中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行为最为突出,语言在修辞活动中不断出新,新词也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被创造出来,既丰富了词汇,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

修辞手段创造的新词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

研究汉语修辞手段造词法,寻找其构成的新词语的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语言学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修辞学造词法着重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

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

有不少新词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

比如用“鞭打快牛”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

据语资料库我们统计得出现代汉语中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夸张和委婉方式等,这里就修辞手段造词法的这几种主要造词方式做一简要进行分析一、比喻造词法比喻修辞格造词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如: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

如: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二)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如:“绿灯”、“龙头”、“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

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

如:气候:大气候、小气候。

新星:网坛新星、影坛新星、诗坛新星。

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

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

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

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

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

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三)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

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波霸声霸热英语热中国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

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

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

“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

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

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

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

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四)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如: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来说,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

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二、借代造词法借代修辞格造词法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以专称代指通称。

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推荐人才的人。

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二)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如: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三)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如: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四)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如: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

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

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

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

“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五)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如: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六)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

“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

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三、仿拟造词法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

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

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

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一)格式仿。

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

“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

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1.仿前式。

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酒吧→网吧2.仿后式。

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

例如: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3.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