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考前基础回扣练一

2020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考前基础回扣练一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3.(人教版必修 1 P45 第 4 题改编)一攀岩者以 1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攀 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3 s 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 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0 m B.30 m C.50 m D.70 m
答案 C
解析 由于声音的速度比石块和人的速度大得多,声音的传播时间可忽 略,故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时离地面的高度 h≈12gt2+vt=48 m,所 以 C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A.物体到小盒子 P 的距离越来越近 B.在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Δt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2-x1 C.超声波的速度为t22-x2Δt D.物体在 t1~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t22- -xt11
答案 D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由图象可知,超声波传播的最远距离第二次比第一次大,可知物 体到小盒子 P 的距离越来越远,A 错误;由图象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2- x1 时,所用时间为 t2-t1,物体在 t1~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t22- -xt11,而在两 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Δt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不可求,B 错误,D 正确; 由图象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t2-x2Δt,C 错误。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
1.(源于人教版必修 1 P24“科学漫步”)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 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 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Δx,用ΔΔx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ΔΔx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1 3-
∶ 2
21-1∶1=( 3+ 2)∶( 2+1)∶1,故只有 D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A.在 0~t3 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 t2~t3 时间内的加速度相 同 C.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 0~t2 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 D.在 t3 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6.某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因在 0~t3 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相 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A 正确。在 0~t1 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为正值,加速度为正方向;在 t2~t3 时间内,乙的图 线斜率为负值,加速度为负方向,两个加速度不相同,故 B 错误。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2v0=v20;乙质点在 0~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0+2v0=v20,故 C 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则两质点 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 D 错误。
答案 A
解析 ΔΔxt 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所以要使瞬时速度 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遮光条的宽度减小一些,所以 B、C、D 错 误,A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2.(源于人教版必修 1 P23“做一做”)(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考前押题 卷)如图甲所示为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P 为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 工作时 P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 P 接收。从 P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 Δt 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 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1)AB (2)0.80 0.40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1)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A 正确; 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B 正确;此实验中没必要使小车的质量远 大于钩码的质量,C 错误;此实验中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D 错误。
(2)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 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a=s6+s5+s49-T2s3-s2-s1 =7.64+6.78+5.97-9×5.109.1-2 4.41-3.59×10-2 m/s2 =0.80 m/s2,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4.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 倒数第 3 m、倒数第 2 m、最后 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 1∶2∶3 B.平均速度之比是 3∶2∶1 C.平均速度之比是 1∶( 2-1)∶( 3- 2) D.平均速度之比是( 3+ 2)∶( 2+1)∶1 答案 D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三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为 t1∶t2∶t3=1∶( 2-1)∶( 3- 2),则倒数第 3 m、倒数第 2 m、最后 1 m
内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3-
2)∶(
2-1)∶1,平均速度之比为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 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 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 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 打点计时器在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B=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