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

1小组工作的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群体中的人们一道工作,基本目的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基本需要,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人、群体、社区希望或预期的目标,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要素:(1)小组工作是以人的群居生活属性和相互依赖关系为基础的。

(2)小组工作性质是一种与人们一道工作的方法(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4)小组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将具有共同愿望、利益、兴趣、爱好和目标的人们组织起来,(5)特定小组工作的目标清楚明了(6)小组工作是个“服务过程”2小组工作的服务对象在下列五种情况之下,特别适合于采取小组工作的方法:1.在那些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目标,除非他们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或处境下,例如当一群人为改善生活环境和环境保护而工作之时。

2.在那些个人无法在一对一基础上与专业人员发挥作用,而只能与一个群体的人员合作的时候或处境下,例如与一群青少年犯罪人员相处。

3.在那些群体对个人具有相当大影响的时候或处境下,例如家庭对个人功能正常发挥的巨大影响。

4.在某项工作或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个人的努力和集体贡献的时候或处境下,例如跨学科的研究小组或多学科的专业服务团队。

5.在人们具有相似需要,或面临共同问题的时候或处境下,例如智障儿童的家长、长期病患者的家属、艾滋病人的家属、癌症患者等。

简言之,小组工作方法适用范围广泛,领域宽广,已由解决问题取向转变为谋求发展取向,由微观小群体转向宏观复杂组织,由地域社区与组织分离转变为地域社区与组织结合。

3小组工作的功能1.社会康复功能:解决个人存在的各种问题2.能力建设: 关键是提高目标群体的个人素质,培养他们面对问题的综合能力3.矫正:协助”问题”成员在群体中改过自信重新回归社会4.社会化:协助群体成员学习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5.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或风险的预测6.社会运动7.解决问题8.提升,培育,灌输和弘扬某些社会价值观念小工作中常用的基础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小组成员的行为可以用三种学习方法来解释,即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强化条件反射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

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与刺激相联系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受行动的结果影响.a 行动结果正面行为会得到强化b 结果负面行为会得到削弱3.社会学习理论:行动者通过观察的过程和奖励与处罚的应用来学习某种行为:a受到表扬追随b 惩罚不会效仿对小组工作的启示及其在小组中的运用—1、组员的行为既直接受到周围刺激物的影响也受自己行动后果的控制。

—2、强调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获得行为方式的改变。

—3、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4、强调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

5心理分析理论:—案主的问题往往起源于幼年时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这类冲突通常起因于幼年时期某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或幼年时期一种创伤性的经历。

小组会在很多方面重现家庭情形在小组中的运用—个人的行为可以从童年经验中找到根源—自我防卫机制能够舒缓情绪方面的压力,帮助提高我们有效应付压力的能力.—理解组员的异常反映,如否定,投射,理性化,和抗拒行为等,这些都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通过发掘组员过去的行为方式,将这些行为与现在的行为联系起来,利用移情反映,可以帮助组员对自己的行为获得新的视野(认识),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

6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互动元素所组成的系统。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小组是一个社会系统,包括许多拥有不同关系的成员,小组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将力图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

系统理论在小组中的运用1.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小组的特点就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改变组员的行为。

具有较强的影响力3.适当的小组的冲突将有助于强化小组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保持小组的一致性。

4.小组与外部环境的交往,将有助于保持内部的功能性。

5.小组是动态的,有生命力的。

6.小组具有自身发展的周期7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中国学者的观点1.互助互惠的原则:小组成员之间关系互惠,社工的学习机会2.平等协助的原则:注意尊重成员的权力和能力。

3.赋权的原则:强调个体成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4.高度的个别化原则:每个成员都有不同要求要有针对性8小组工作的实践性原则小组外环境性原则1、遵从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基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即发展和协助个人去满足他们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其中心理念是人类的尊严与价值。

2、满足人类需求原则—小组工作者应该能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尽可能储备最丰富的资源,以满足小组成员的需要,并应逐步推动小组朝着丰富社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以及增强社区服务的信度和效果的方向发展。

3、注重社区文化背景原则—小组工作者应该准确地了解每个社区在文化基础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且通过小组方案的设计与活动程序的开展,积极促进和改善社区文化的朝向。

4、运用社会资源的原则—小组工作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机构与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要利用自己对机构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社区资源方面的丰富知识,通过各种工作技术,协助小组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运用的社会资源。

小组内组织性原则1、小组形成的计划性原则—负责组织小组或接纳小组形成的机构和小组工作者,必须全面、清楚地认识小组中的内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小组和个人的影响,以促进小组工作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需要的满足。

2、明确目标原则—小组目标不是个别目标的总和,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民主的方式激发成员发展小组的共同目标,这个明确的目标既要为成员所接受,又不可背离机构的目标。

3、建立专业关系原则—小组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专业关系必须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之上:小组工作者接纳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对工作者和机构具有信心并接纳工作者的帮助。

4、重视个性化原则—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小组和社会都有能力获得改变。

因此,小组工作者将始终如一地努力帮助小组及个人评估其自身的发展状况,洞察小组发展对成员自身需要、能力、潜力的制约因素,及时指出每一阶段已获得的进步,并引导小组和个人向既定的目标努力。

5、引导小组互动的原则—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影响小组及个人行为改变的基本动力来源于成员间的互动及回应。

小组工作者通过组织和实施小组工作,影响整个互动过程。

6、小组民主自决的原则—在小组工作中,小组有最大的权力来决定小组活动。

小组工作者应该帮助小组做出决定、确定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并根据小组自身的能力承担起最大限度的责任。

控制小组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小组自身。

7、组织功能的弹性原则—在小组工作中,工作者引导小组建立起正式组织的过程,与组织自身实际的结构状况同等重要。

正式的组织应该是具有弹性的。

一方面满足成员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小组的变化而变化。

8、循序渐进的小组活动原则—小组活动应该基于成员的兴趣、需要、经验和竞争力的水平,并且按照小组发展的能力进行。

在民主的小组中,活动的进程可能会代替权威的控制。

小组工作者可以建议可能实施的活动内容,这些选择应符合小组的发展阶段。

9、评价的原则—在小组工作中,根据工作结果对工作过程和计划做出不断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是小组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小组和机构共同运用的、保证各方面获得最大自我实现的方式。

—综上所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随着小组工作的发展而变化,应该是动态的。

而且在应用上必须具有弹性。

9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1)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的小组模式。

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这一模式较多地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2)工作者角色: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开始和结束:倡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中间阶段:使能者、资源提供者或榜样(3)优势和限制: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人的问题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

这个模式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会组织,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社区赋权的目的。

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10 互惠模式——人际关系层面(1)工作者角色此模式下的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发小组自主发展。

工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工作者,不是“针对案主”“为了案主” 而是“与案主一起”。

(2)实践原则小组工作实务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面对面的小组动力是此模式实施的基础。

(3)优势和限制这个模式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

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觉意识;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是不够的,对成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也是不足的。

工作者的权利是不足的,使工作者难以用自己的权利影响小组过程.11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1)工作者角色技术专家角色,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临床社会工作者。

在不同理论取向的小组中,工作者发挥不同的功能。

(2)优势和限制传统上治疗模式比较强调“为案主”工作,而不强调“与案主一起工作”(思考),强调专家的专业性和权威的特点,强调工作者的影响力。

治疗模式不太注重成员的互动系统(思考),强调治疗“小组中的个人”,强调“医患关系”,而非平等的合作关系(思考)。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关注层面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个人理论基础赋权、国家与社会、社会变迁场域理论、互动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目标社会整合社会归属与依存治疗组员针对公共话题异质性、分享有情绪问题、人格问题或偏差行为的人工作者资源提供者、榜样调解者、使能者再教育者、临床社工实践原则注重小组的共同目标强调群体生活、面对面治疗取向优劣强调社会公正/过于依赖组织自主、助人自助/个别化关注不够效果具体明显/目标由外界输入12领导—领导是一种行为的过程,领导者是行为的主体,而领导活动则是通过主体进行的群体行为。

小组领导:—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条件下,小组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通过共同的社会活动,带动和激发小组组员共同实现小组目标的行为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