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块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教育文档

语块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教育文档

语块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2109JX25)的研究成果。

语块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早已得到了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Becker 1975,Idiosyncratic Chunks;Wilensky et.al1984,Phrasal Approach;Zernick and Dyer 1987,Large Lexicon; Nattinger and Decarrico 1992,Lexical Phrases)。

Michael Lewis先后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1993)和A Lexical Approach(1994)更是为语块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对语块知识习得和运用的研究主要涉及研究二语习得中语块学习的重要性、语块运用和英语写作或口语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调查学生英语语块知识掌握的情况。

然而,如何实施语块教学法,树立学生的语块意识,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块知识,从而提高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将基于语块教学法的理论实质探讨语块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词汇与语法的关系语块教学的语言理论源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其中尤以Nattinger和DeCaricco(1992)的著作影响最大。

他们主张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语块储存的数量,语块是人们流利地表达自我的基础。

[1]因为语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单个的词上,Lewis提出了词汇法理论(Lexical Approach),对词汇与语法关系作出了更加精辟的阐述。

他认为,“Language consists not of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often of 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语言不是由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词组成的预制块构成)”。

[2]换言之,词汇才是语言的基础,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能够将词汇短语以一种整体的或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

[2]Altenberg发现,约70%的日常口语都由语块构成;[3]McCarthy也强调语块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大量操本族语者的语言都是程式化的。

[4]实质上,本族语者之所以语言表达流利,是因为他们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可供随时提取使用的、关键领域的语言程式。

语块教学中的语言是一个语义系统,一个创建意义的系统,而不是Chomsky所指的一个拟想系统(idealised system)。

David Wilkins就曾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5]因此,语言不应被看作一个抽象的体系,而是一笔个人的资源。

Widdowson(1989)曾指出,语法与词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语境,在丰富的语境中,词汇是主要的,语法是次要的;在相对贫乏的语境中,语法对语境的理解和输出能起到较大作用。

因此,语法服务于词汇,词汇表达实际意义,语法表达关系意义。

[6]Krashen曾指出,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语法教学不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7]Willis主张基于任务(task-based)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者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某一结构有显而易见的交际需求时,才会认真考虑语法。

[8]Lewis更是断言没有任何证据可证明明晰的知识有助于语言表达,纠错在习得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2]Willis和Lewis都认为Krashen 的有关论述为语块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过去学界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人们是运用形式和语法来理解意义。

其实不然,人们是因为理解话语的意义而习得词法和语法。

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语块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意义,只是将预制组块当做语言构成的枝节。

新近研究表明,语块是创造性规则建构过程的基础,是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语块不经分析就可学会和使用,构成了学习者对语言的语法形成自我假设的数据来源。

Lewis明确指出,学生的语块、搭配能力的扩大是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提高的保证。

[9]二、语块学习的意义语块好比语言的预制块,它是语言的半成品,是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

同时,语块有较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

因此,语块教学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克服中介语,提高语言准确性一般认为,语言的习得策略是学习者对所说或所写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语法规则生成规范的句子。

而实质上这种规则型的编码方式首先不符合信息加工的经济原则,其次这种编码方式非常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学生在由母语迁移引起的词汇搭配错误中,34.14%由知识错误引起,42.17%由知识缺乏引起。

[10]采用语块教学法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因为语块的构成成分之间受到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在使用时可以从记忆库中即取即用。

尽管一些矩形框架中的内容结构会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相当有限;这比全部由自己造句所需的努力要小得多,犯错误的可能性也必然随之减小,自然会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有助于改善流利程度,提高选词地道性衡量二语交际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近本族语的流利,一是接近本族语的选词能力。

接近本族语的流利是指在语篇(包括口头和书面)理解和语篇加工的流利程度。

以语块为单位的编码方式可以帮助交际者从记忆库中提取现成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编码成本。

同时,由于不同题材的文章都有许多套句子框架,以及可供选用的、表达观点的起承转接的语块形式,熟悉和掌握了这些语块的形式和用法,便可以加快语篇组织的速度。

另外,从经典文章中习得的语块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这是仅靠自己的造句所达不到的。

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生硬的汉语式表达,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美感。

尤其是在即兴的口语活动中,使用一定量的语块可以为说话者赢得时间,也改善了交际者的流利程度。

接近本族语的选词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像本族语者说话那样地道。

尽管很多学习者可以达到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但却很难到达接近本族语的选词能力。

在语言表达系统中,词汇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被人们认可的只是其中几种。

而本族语者对特定语境中当前使用的词汇的敏锐性是二语学习者很难及的。

因此,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块技能有助于学习者达到本族语者的选词能力。

3.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英语基本词汇的含义丰富,语用灵活,这使得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面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无所适从。

面对庞大的词汇表,学习者的单词记忆效果不好,写作时词汇贫乏,口头交际时难开口,大大地挫伤了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实施语块教学,能够树立学生的词汇语块意识,使其掌握和记忆大量预制性的、日常套语公式性的语块;学生也由此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迅速而准确地从记忆中提取具有某些特定语用功能的语块,迅速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语块教学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英语语块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常用词一起使用的典型“型式化语块”的掌握更是不尽如人意。

语块教学法要从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着手,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树立语块学习意识,防范母语干扰过去在词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没对反映词汇知识深度的典型常用语块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而“没有注意,就没有习得(No noticing,no acquisition)”。

[11]学生的语言学习仅限于背诵单词表,这很容易错误地把英语的一个单词和汉语的一个单词简单地等同起来。

例如“This is an empty house”、“a long moment ago”、“living level”等错误都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以及孤立背诵单词造成的。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意识到语块是理想的词汇教学单位,帮助学生识别规范的和非规范的语块,养成以语块为基本单位来记忆和使用单词;按照词汇意义进行搭配,而不是停留在孤立的单词上。

例如可以告诉学生“an empty house”表示“空寂的、没有家具没人居住的房子”,而“空着的、无人居住的房子”应该表达为“a vacant house”;尽管“a moment ago”的意思是“刚才”,但“很久以前”应该表达为“a long time ago”;“生活水平”实际上是指“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标准”,所以应该表达为“living condition”或“living standard”。

教师要通过列举不同语境的句子,使学生明确:一个单词的意义是和其他单词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时存在的,脱离了搭配语境是无法掌握一个单词的完整意义的。

2.以语块为最小教学单位,提高词汇习得效率语块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对语块中的词汇词性逐一区分或做语法分析;应尽量采用整体教学形式,简化词汇学习的过程,降低词汇语块的背诵难度。

比如在教授《大学英语II》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然后教给学生辨认语块的方法,注意文中出现的语块,如“for the first time”、“manage to do sth.”、“be named after”、“be based on”、“come to/ reach/ arrive at/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as far as… be concerned”、“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it is impossible to do sth. without…”等。

在讲解这些语块时,教师应提供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例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易学好用,并鼓励学生仿照例句造句。

对于其中的半固定语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对记忆库已有的语言知识迅速加以整理、提取,根据相应的语法规则在这些语块中填进所需要的词汇或从句,生成许多生动有趣的新句子。

如“for the first time”可以改为“for the second time”;“as far as… be concerned”可以填入“as far as I am / we are/ color is concerned”;“the findings indicate th at…”可扩展为“the latest research / the new findings indicate that…”等等。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再给与纠正、补充或评价,加深学生对这些语块的理解;并从语块结构中总结句子的语法规则,以增强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双重能力,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