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影像诊断PPT
(3)、血管球瘤:Hussarek(1950)报告了 首例气管内血管球瘤。血管球瘤可发生在
皮肤、骨骼、肺及胃肠道。目前认为它源 于一种特殊的动静脉分流(Sucquet-Hoyer 通道)的细胞。多位于气管,常单发,恶性 血管球瘤较少见,多表现为局部浸润,仅
有个别广泛转移的病例报告。临床上可引
起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须与血管外皮 瘤、类癌及嗜铬细胞瘤等鉴别。
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少钙化,有些 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
肺炎性假瘤在肺部无明确的好发部位,多数在4cm 以下。
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CT诊断
CT误诊率相当高。
孤立性炎性假瘤最常见于肺实质而很少发生在肺间质, 肺炎性假瘤表现多样,以实变和周围型不规则肿块影常见, 灶内常有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脓腔影,肿块呈类圆形,边 缘光整,无卫星灶,直径大都3.0 cm左右,密度均匀;病 灶多位于外围,贴近胸膜,局限性胸膜粘连增厚,无胸腔 积液,胸膜不钙化,病灶偶见钙化;可以有数量不多的细 小毛刺及锯齿状改变。可有空洞。实变区病变明显强化。
颈位于支气管壁内连接腔内、外的瘤体。
9、平滑肌瘤
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2%。多为单发、可有囊性变大小不 等,最大可达13cm,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
可为多发,肺部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特别 是与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有关,也有合并多发皮下平滑肌 瘤者。
肿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发生 率相近。
13、粒性成肌细胞瘤
粒性成肌细胞瘤 简称为颗粒细胞瘤。常发 生在舌、皮肤及黏膜。罕见位于下呼吸道, 仅2%~6%的颗粒细胞瘤位于呼吸道,多位 于主支气管内。如多器官受累,有恶性可 能。
应注意与支气管腺瘤、息肉、错构瘤、肉 芽肿、动静脉畸形及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14、良性透明细胞瘤
良性透明细胞瘤 也称为糖瘤。胞质富含糖原为其 组织学特点。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最大区别在于后 者无大量糖原,而代之以大量脂质。
增强扫描
16、肺良性畸胎瘤
畸胎瘤极少原发在支气管管腔内和肺内,更多见原发在前 纵隔而累及肺部。
原发在下呼吸道的畸胎瘤发生部位偏前近中线。大约半数 以上的肺畸胎瘤位于左上叶前段或其支气管内
病理特性同纵隔畸胎瘤。内含有3 个胚层的组织,大多数 肺畸胎瘤为良性,但也可为不成熟畸胎瘤或恶性畸胎瘤。
多发少见,而且多为双病灶。
肺错构瘤 钙化及分叶征
WHO 将错构瘤分为3 类:
①软骨瘤样错构瘤:此型最为常见。典型 的表现为伴有纤维及脂肪组织的软骨结节, 并混有支气管上皮。在软骨或结缔组织内 可发生钙化或骨化
②平滑肌瘤样错构瘤:瘤体的主要成分是 平滑肌和细支气管,准确的性质不详,应 与平滑肌增生相鉴别,后者发生在慢性肺 部疾病。
病理上分为假乳头状瘤型、纤维组织细胞型、浆 细胞肉芽肿型、假性淋巴瘤型四种类型。
肺炎性假瘤
以青壮年多见,一般发病年龄3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1/3 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2/3 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肺化脓症的病史。
炎性假瘤的3 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 长。
肺肿瘤影像诊断
原发性肿瘤 良性 hamartoma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Tuberculoma
恶性 98%为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少数为sarcoma
继发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
比较少见,其种类很多,可起源肺和支气 管的所有各种不同类型细胞。
肺内软骨瘤术前难以确诊。切除术后可复发,偶见恶变为软骨 肉瘤,而复发者恶变机会更大。软骨瘤鼓励扩大切除范围。
肺内软骨瘤
肺内软骨瘤
气管软骨瘤
7、Carney 综合征
Carney 综合征 Carney 在1977 年报告首例, 即:胃平滑肌肉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和肺错 构瘤。
上3 种肿瘤只要同时发现2 种即可诊为Carney 综 合征。另有报告பைடு நூலகம்合并乳腺纤维瘤。
以青、中年多见,在5~67 岁,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 男性,男女比为2∶3。
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高。
10、平滑肌瘤病
平滑肌瘤病 Steiner 在1939 年首次采用“转移性 纤维平滑肌瘤”一词报告一例36 岁女性患者,因 双肺过大的肿物而导致右心衰竭。Martin 将肺平 滑肌病变分为3 类:男性及儿童的平滑肌瘤病、 女性的转移性平滑肌瘤及肺多发性纤维平滑肌瘤 样错构瘤。
6、软骨瘤
软骨瘤 支气管壁软骨部最常见的支气管内肿瘤,位于肺实质 内者少见。
男女发病率相近,年龄:20~64 岁。 CT表现上,肿瘤极少> 5cm ,球形,表面光滑或结节感,可有分叶,可见骨化或钙化 成分,状如蛋壳。有包膜,肿块界限清,光滑无毛刺,纵隔淋 巴结无肿大。术前常易将肺原发性软骨瘤误诊为肺错构瘤,但 肺错构瘤内钙化多呈爆玉米花状为特征。
多见于青年女性,年龄在7~37 岁。多因前两种 肿瘤的症状而就诊,仅个别病例首发症状在肺。
40 岁以下女性患者,如发现以上3 种肿瘤之一, 均应全面检查。如果术前确诊为Carney 综合征, 多采用局部切除术。
8、脂肪瘤
脂肪瘤 起源于中胚层,下呼吸道脂肪瘤占 所有肺部肿瘤的0.1%,占肺部良性肿瘤的 4.6%。
暗紫色或红色,可有包膜,有薄壁的输入动脉及扩张的输
出静脉,其间为曲张的血管窦。Bouer 在1936 年首次报
告报道肺血管瘤破裂致死的病人,Hepburm 在1942 年首
次切除肺血管瘤成功。
其中常见的是肺海绵状血管瘤,CT 显示无明显分叶的 球形阴影,直径在2~12cm,以4~6cm 最多见,密度均 匀、边缘清晰、光滑、无空洞,偶见弯月状或环状钙化 (静脉石)。如呈节段性膨胀的血管瘤,影像可表现为哑铃 状或串珠状阴影。有时可见连接肺门与肿物的条索影,此 为血管瘤的交通血管。
15、硬化性血管瘤
硬化性血管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属上皮细胞肿瘤,有颗粒
性肺泡细胞和原始肺上皮细胞存在。进一 步证实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为肺上皮Ⅱ型 肺泡细胞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
女性,60岁,干性咳嗽月余,伴胸部疼痛,双肺呼吸音清
肿块边缘光滑清晰,轮廓形似笔勾征
患者,女,36岁,拟妇科手术前检查发现左下 肺病变。既往无特殊。
影像学检查见双肺多发结节影,甚至呈弥漫性小 结节影,严重者可影响肺功能,长期随诊阴影发 展较慢,也有发现分娩后阴影自行消退的病例。
肺平滑肌瘤病
11、肺脑膜瘤
肺实质内脑膜瘤可为原发,也可为转移。 原发性脑膜瘤多见于女性,40~70 岁多见。 多无症状
肺内脑膜瘤可能为颅内病变的转移灶,故 应做全面检查,以除外颅内病变。
肺实质内的畸胎瘤呈圆形,实性或囊性,瘤大小不等,最 大者直径可达18cm,有包膜,表面光滑;囊性畸胎瘤腔 内充满皮脂、胶冻样物,棕色或淡黄色;
支气管腔内的畸胎瘤一般体积较小,呈息肉样腔内生长, 借蒂与支气管壁相连,支气管内畸胎瘤表面可有毛发穿出。
在脏层胸膜下的囊性肺畸胎瘤可以破入胸 膜腔,使皮脂样物流入胸腔,引起突发的 剧痛,甚至过敏性休克。
肺错构瘤
肺错构瘤
2.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 是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 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的继 发病变形成的类瘤样肿块。常为细菌或病 毒感染后。
肺炎性假瘤较常见。
绝大多数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一般无完 整的包膜。少数可以发生癌变。
肿瘤组织学呈多形性,含有肉芽组织、的成纤维 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上皮细胞、 泡沫细胞或假性黄瘤细胞,以成熟的浆细胞为主。
(2)血管内皮瘤:此病常见于皮肤、乳腺及肝脏, 在肺内少见。为良性肿瘤,但有恶性表现。此瘤 无包膜,边界不清,质软韧。瘤体内存有腔洞或 不规则裂隙,这些间隙中多无血液成分。以婴幼 儿最为多见,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表现为单发肺实质内结节影,边缘清晰、密度不 匀,也可表现为支气管息肉样病变。可导致血胸 或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③周边型错构瘤:位于胸膜下,可多发, 周边型错构瘤的一种类型不同于软骨型错 构瘤,有单一的非纤毛、管状上皮,伴不 成熟的黏液基质。
无包膜,但分界清,决无浸润,仅个例恶 性报道
多发的错构瘤,在多数病例中,不同瘤体 的组织成分是相似的,仅少数病例不同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70 岁,86%的患者 有吸烟史。
主要位于大气管壁粘膜下层,由大支气管 壁延伸到细支气管。支气管内的脂肪瘤几 乎都是单发。男性多见,女性仅占10%~ 20%。发病年龄40~60 岁最为多见。
8、脂肪瘤
表现: 周边型 脂肪瘤的阴影密度低,阴影内可见肺纹
理。 中心型 支气管内息肉样肿物,基底部多窄小形成
蒂,表面光滑、呈黄色或灰黄色。 多数脂肪瘤呈哑铃状,主体位于气管外,窄细的
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常在胸 部影像检查时无意中发现。
12、血管类肿瘤
肺血管类肿瘤包括: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 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瘤、血管球瘤等。
(1)、血管瘤:其发生特点是在婴幼儿的喉部、声门
下或气管上部,可导致气管梗阻,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皮肤
或黏膜下的血管瘤。大体观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肿物,
错构瘤 肺炎性假瘤 结核球
肺部良性肿瘤-------1.错构瘤
90%以上肺内错构瘤生长在肺的周边部,紧贴于 肺的脏层胸膜之下,体积大小不等,绝大多数是 单发,80%为圆形、椭圆形, 20%有分叶。密度 均匀,边缘锐利,极个别的有毛刺。10%~30% 可见钙化,以偏心钙化最多见,中心型钙化少见;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 且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