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PPT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PPT
分布:广泛。
形态与结构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
头部:内含DNA/RNA
头部
尾部:包括中空尾管、 尾鞘、尾丝、尾刺等。 尾丝是吸附宿主细胞 表面特殊受体部位。
尾丝与受体
特特异异性性! 菌表面结合
尾部
尾鞘收缩
液体培养基 混浊 澄清 固体培养基中,出现噬斑(plaque) 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pfu)
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特殊结构的变异
42-43℃
炭疽杆菌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性降低
10-20天
变形杆菌 0.1%石炭酸
迁徙生长(H)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鞭毛变异
增强
β棒状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分枝杆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 是一些具有转座功能的溶原性噬菌体,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上,能改变溶原性细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
转座子的特征
(一). 突变
➢ 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 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 异。
– 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 耐药株,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解释。
– 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R质粒,而致 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
– 与多重耐药性有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 到另一个细菌中。
R质粒
– 耐药传递因子(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RTF)
质粒 噬菌体 转位因子
(一 )染色体(chromosome)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 的双链DNA。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行复 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 细菌生长所必需。
特征
– 自我复制能力 –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 可自行丢失与人工消除 – 转移性(接合、转化或转导) –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发生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突变率低10-10——10-
6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提高10-6——10-4
表现型
野生株(wild strain)没有发生突变的菌细胞 突变株(mutant strain)突变后的菌细胞
基因突变规律
随机发生,不定向; 突变与选择 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外界环境 不能决定突变,只能对突变进行选择。 以耐药突变体为例 实验:影印试验 说明:耐药突变株在接触药物之前出现,药物的作 用是选择耐药株,淘汰敏感株 结论:细菌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与抗生素的使用 无关 具有相对稳定性; 可发生回复突变
Hfr:少数F质粒可整合至受体菌染色体上,与 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种与F质粒重组的细菌称 为Hfr。
Hfr
F-
Hfr
F-
Hfr
F-
Hfr
F-
高频重组菌中的F质粒有时从染色体上 脱离下来,带有染色体上邻近的基因,称为F’ 质粒。
F+菌,Hfr,F’菌都是雄性菌。
F’
F-
F’
F-
F’
F’
F’
F’
R质粒的接合
几种重要的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
– 致育质粒(F质粒) – 耐药质粒(R质粒) – 毒力质粒(Vi质粒) –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 – 代谢质粒
(三)噬菌体
概念: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 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特征:1. 个体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2.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3. 专性细胞内寄生,复制增殖。
转化因子 (transforming principle )
–在转化过程中,转 化的DNA片段称为 转化因子 ,分子量 小于107,最多不超 过10~20个基因。
感受态 (competence)
F质粒的接合
Donor F+
F+
F-
F+
F-
Recipient
F+
F+
F+
F+
F+
F+
Hfr
高频重组菌(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
突变与选择证明实验
影印培养 replica plating (Lederberg 1952)
影印用无 菌丝绒布
无抗生素平板
含抗生素平板
3 3
耐药菌株
1
2
标记点
含抗生素培养管 (细菌生长 混浊)
含抗生素培养管 (细菌不生长 澄清)
影印后丝绒布上 对应菌落
(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
的基因区域
转座子(transposon,Tn) – >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抗
–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 过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 recombination)
–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 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 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进 行。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 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称为耐药性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 1946年对青霉素的耐药率 14%,目前超过80%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 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依链株
长期培养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与F质粒相似,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
– 耐药(r)决定子
普遍性转导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是基因结构发生了改 变,特点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的性状可稳定的遗传 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是影响因素去除后, 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不可遗传。
形态改变 3-6%食盐
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型变异
正常形态细菌
青霉素、溶菌酶
L型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