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新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新


4.对偶 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
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 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有音乐美。
• 登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 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 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
• 1、突出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 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 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 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赏析。 (4分)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 “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 张的方法。
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引发读者联想,使 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樯橹灰飞烟灭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次潘别驾韵
❖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 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 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次潘别驾韵
❖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思考:1陈述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古典诗歌鉴赏之
1 修辞方法
表 达
2 表达方式
技 巧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常考的: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常见的:借代、反复、设问、反问、 双关、互文。
1、比喻
比喻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 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可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 简要分析。
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 “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 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 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爱之情。(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
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山水 映衬,精美绝伦,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
7.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8.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 6、双关。双关是指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
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个词 语或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事物的一种修辞 手法。
• A.语意丰厚,余味深长 • B.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 C.形象鲜明,印象深刻 • D.犀利深沉,鞭辟入里
李商隐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 (拟人把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 可以使描绘形象更生动传神。)
•新 晴
•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 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 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 爱之情。
作用:突出景物特点,生 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形 象化。
“本体”、“喻体”、“类 似点”是比喻成立的关键。
采桑子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 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 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 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 2、有助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 3、有助于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增 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3、比拟——有拟人与拟物两种类型.
C.他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文人,不适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总想过几天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是地球上已经没有这 种地方了。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D.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 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 尴尬。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Biblioteka 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就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 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刘禹锡的《竹枝词》
•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 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 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 念情怀。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 1诗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自己与友人离 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 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把柳 条喻成“黄金缕” ;3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 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 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
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
10.互文 指古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
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辞格。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 了互文的修辞。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 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秦汉 以来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悲剧。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作为文学大家,周老师是一棵大树,一面旗帜,他的文学成就 让人高山仰止,他挺身而出甘当靶子,表现了他虚怀若谷、海纳 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B.一个政府高官即使确实具备足够的学术水平,他若要候选院士, 又如何可能祛除瓜田李下的疑虑,赢得充分的社会公信呢?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