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word版本)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word版本)

麻醉时记录进针深度,在胸穿针上估算出穿刺达到此深度后,留在胸腔皮肤外的穿刺针长度。
2)穿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执穿刺针,沿麻醉区域所在肋间的肋骨上缘,垂直于
皮肤,缓缓刺入,参考麻醉时记录的进针深度,见有积液流出,停止穿刺,如无液体流出,
则改变穿刺角度、深度再穿,直到有液体流出为止(图1-2)。
6.抽液‘
注意:麻醉也可用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需皮试。
5.检查腰穿针有无缺陷。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背部刺入皮丘,
缓慢推进,腰穿针尾端向患者足侧偏斜30°-45°
6.缓慢进针至蛛网膜下腔。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没有
经验的术者可反复拔出针芯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记住每次推进时先将针芯插入,拔针时可
被穿刺针刺伤;在更换注射器或拔除穿刺针时气体漏入胸腔。少量气胸观察即可,大量需要
放置闭式引流管。但如患者是机械通气,气胸可能会继续发展,甚至成为张力性气胸,应注
意观察,必要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避免气胸应注意:
1.进针不可过深过快;
2.避免患者剧烈咳嗽;
3.更换注射器时防止漏气;
4.拔针时要患者呼气末屏气。
确定穿刺点的3种方法:
1.叩诊。
2.胸片。
3.B超。
3.消毒铺单
1)准备:术者戴好无菌手套,在两个消毒小杯内分别放人数个棉球,助手协助,分别倒人
少量2%~3%碘酒和75qo乙醇。
2)消毒:用2%—3%碘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边环形扩展至少15厘米;以75%乙醇
脱碘2次,自中心向四周展开。
3)铺巾:无菌孔巾中心对准穿刺点,上方以巾钳固定于患者上衣上。
二、适应证
1.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脑脊液分析以协助诊断:脑膜炎、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淋巴瘤及其他情况。
2.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3.注射造影剂及药物:脊髓造影时注射造影剂;注射抗肿瘤药、镇痛药及抗生素。
三、禁忌证
1.颅内压增高。
2.穿刺点附近感染。
3.准备进行脊髓造影或气脑造影。
4.凝血障碍。
第三管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
第四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特异性化验:如怀疑神经梅毒应检测VDRL;如怀疑结核性脑膜炎
或单纯疱疹脑炎应进行PCR检测;如怀疑隐球菌感染,应进行墨汁染色。’
10.拔出腰穿针,干纱布覆盖穿刺点。
11.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多饮水预防腰穿后头痛。
六、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
4.麻醉
1)准备:2ml注射器或5ml注射器吸入20-/0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2ml。
2)在穿束0点局部皮下注射形成1个皮丘,将注射器垂直于皮肤表面,沿肋骨上缘缓缓
刺入。
3)间断负压回抽,每进2—3mm回吸一次,如无液体或鲜血吸出,则注射麻药,逐层浸
润麻醉各层组织,直至胸膜;如有液体吸出,则提示进入胸腔,记录进针长度,作为下一步
腰穿后嘱患者平卧6小时、多饮水、尽量用细的腰穿针、腰穿针的针尖斜面与患者身体长轴
平行有助于预防腰穿后头痛。
注意:腰穿后头痛是最常见的腰穿并发症。
2.马尾及脊髓圆锥损伤:少见。腰穿中如果突然出现感觉异常(如下肢麻木或疼痛)
应立即停止腰穿。
3.小脑或延髓下疝:腰穿中或腰穿后发生脑疝非常少见,多见于高颅压患者,及早发现
第一章
胸腔穿刺(液体)Thoracentesis
一、目的
1.诊断作用:少量抽取胸腔内液体标本,做检测,以明确胸腔积液原因。
2.治疗作用:抽出胸腔内液体,促进肺复张,达到治疗作用。
二、适应证
1.胸腔积液需要明确诊断。
2.大量胸腔积液产生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需要抽出液体缓解症状。
三、禁忌证
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重症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必要时可补充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
板,使血液的出凝血功能得到部分纠
正后,再行胸腔穿刺。、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力状况评价。
2)向患者解释胸穿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避免剧烈咳嗽,保持体位,如有头晕、心悸、气促
等不适及时报告)。
4)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文献介绍利用套管针、引流管等工具,完成胸腔穿刺并抽取液体,有其一定的优势。该方法
主要是:三通装置一端连接50ml注射器,一端连接套管针,一端连接引流管接引流袋。首
先使注射器与套管针相通,保持负压状态穿刺进入胸腔,有液体吸出后停止进针,拔除针芯,
手指堵住套管开口,并迅速将三通与此套管口再相连接。注射器吸出50ml液体送检。转动
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情况时,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药液注入。
七、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是最常见的腰穿并发症,见于腰穿后24小时。患者卧位时头痛消失,坐
位时头痛加剧。多为枕部跳痛,可持续一周。病因可能是穿刺点渗出或脑组织牵拉、移位。
2咳嗽可能会引起穿刺针刺伤肺,进而引起气胸。
7.拔针
1)在呼气末屏住气,拔除穿刺针。
2)局部消毒,压迫片刻,无菌辅8.穿刺后的观察
1)症状上注意:有无气促、胸痛、头晕、心悸、咳嗽泡沫痰。
2)体征上注意:有无面色苍白、呼吸音减弱、血压下降。
3)必要时可行胸部X线检查以评价胸腔残余积液量和除外气胸。
增高见于患者紧张、蛛网膜出血、感染、占位性病变。压力减低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腰穿
针针头仅部分在蛛网膜下腔。
注意: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初压为70-180mmH20。
9.取脑脊液2—5ml送化验,顺序如下:
第一管进行细菌学检验:革兰氏染色,真菌染色及真菌培养;
第二管化验糖及蛋白,如怀疑多发性硬化,可化验寡克隆曲带及髓鞘碱性蛋白;
2)其他:注射器(2ml或5ml的1个,20ml或50ml的1个),-500ml标本容器2个,胶
布1卷,lOOOml量筒或量杯1个;有靠背的座椅1个;抢救车1个;无菌手套2副。
3.操作者准备
1)需要2个人操作。
注意:医护配合,2人操作。
2)操作者洗手,准备帽子、口罩;助手协助患者体位摆放,观察穿刺过程中患者情况等。
坐位腰穿。
2.确定穿刺点:一般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为穿刺点(相当于L3-L4
椎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穿刺。
注意:一般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为穿刺点。
3.打开腰穿包,戴上无菌手套,用碘伏消毒穿刺区,覆盖数个椎间隙,盖洞巾。
4.于L3—L4椎间隙皮下注射利多卡因,产生皮丘:然后麻醉深部结构。
1)消毒腰穿包,内含弯盘、腰穿针、洞巾、止血钳、巾钳、小消毒杯、纱布、标本容器。
2)无菌手套。
3)操作盘。。
4)Sml注射器。
5)-次性测压管。
6)2%利多卡因。
7)碘伏、纱布、胶布。
五、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侧卧,靠近床沿,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使其紧贴腹部,这种体
位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宽脊椎间隙(图2-1)。对于肥胖、关节炎或脊柱侧弯的患者也可取
5.血胸:一般情况下穿刺过程中损伤肺、肋间血管多数可以自行止血,不需要特殊处
理。但偶有损伤膈肌血管,或较大血管,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引起活动性出血,出现低血压、
出血性休克,需要输血、输液、闭式引流,甚至开胸探查止血。
6.其他并发症包括:咳嗽、疼痛、局部皮肤红肿感染,对症处理即可。
七、相关知识
1.套管针穿刺,引流袋引流液体:本文前部分介绍的是传统的胸穿方法。目前,也有
2.知识要点:肋间局部解剖:肋间神经、血管位于肋骨下缘,因此穿刺时应沿肋骨上
缘,垂直于皮肤进针,可以避免损伤肋间神经(图1-3)。
第二章
腰椎穿刺
LumbarPuncture
一、目的
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
重要意义。也可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
3.复张性肺水肿:胸腔积液引流速度不能过快,每次引流的液体量应小于1000~1500ml。
如果引流量太大,会导致受压肺泡快速复张后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表现为气促,咳泡沫痰。
治疗以限制入量,利尿为主。
4.腹腔脏器损伤:穿刺部位选择过低,有损伤腹腔脏器的危‘险,故尽量避免在肩胛
下角线第9肋间和腋后线第8肋间以下进行穿刺。
穿刺点是L3—L4椎间隙。双侧髂嵴上缘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L3—L4椎间隙。自L3-L4
穿刺大概需要的进针深度;如有鲜血吸出,且体外凝集,则提示损伤血管,应拔针、压迫、
平稳后,更换穿刺部位或方向再穿(有时患者胸壁或胸膜很厚,一般的2ml注射器或Sml
注射器配套的针头长度不够,难以达到胸腔积液的部位,回吸吸不出液体,须更换较长的胸
腔穿刺针,才可达到积液部位,抽得积液)。
5.穿刺
1)准备:16号胸穿针或18号胸穿针,尾部连接1个乳胶管,血管钳夹闭乳胶管,根据
则可以治疗。
4.脑膜炎。
5.蛛网膜下腔或硬膜下腔出血,见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导致
瘫痪。
八、相关知识
腰穿的目的是从蛛网膜下腔获取脑脊液,即从腰池获取液体。腰池指从脊髓圆锥至硬脊膜
下端的脑脊液。腰池被蛛网膜及其外的硬脊膜包绕。腰池内有终丝及马尾神经根。
成人脊髓多终止于Li-L2椎间隙水平,儿童脊髓多终止于L2—L3椎间隙。腰穿最常用的
5.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6.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
注意: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