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是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表示”和“交流”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里一起玩滑滑梯,骑木马的情景吗” ?同学们很快就回忆起幼儿园时的生活,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幼儿园内游戏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 于是,学生们立即兴趣盎然地开始数数: 1 只滑梯, 4 只木马, 7 只小鸭子, 10 块积木 ,, 这样,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数的意义。

因此,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 , 只有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要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数感
数感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
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
对数的良好直觉。

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要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量化”。

例如,在
认识“ 1”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电话上有”、“直尺上有” ,, 使学
生直观体会“1”。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
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从而形成对数的良
好直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 采撷与数学相关的
生活实例 , 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 0”的认识时,有些同学不理解“一个数减去 0 还是等于这个数”,我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原因。

这时,许多学生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

有的说:“我
有 5 个苹果,吃了 0 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吃,所以还剩 5 个,那么 5-0 就应该是等于 5;有的说:“早上妈妈给了我 2 元钱,我现在一分钱也没用,还是 2 元钱,所以就是 2-0=2,, 所有这些,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
大家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这些生活实例中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让学生有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的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
到发展。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
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使学生感应数感的存在。

如让学
生把自己户口本上的居民身份证号码抄下,通过老师的解读让他们明
白身份证号各位数字所代表的信息。

然后,请学生仿照身份证号码的
设置方法,为班上的同学设计学号。

让学生体会到数字在不同情况下
的不同妙用。

四、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
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
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
发展。

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
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一次庆“六·一”联欢会,请你用10 元钱去选购自己喜欢的
物品”。

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

有的用 10 元钱去买食品,有的用 10 元钱去买
送给老师和同学的礼物,还有的用10 元钱去为班上购买一些装饰用品。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
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还要用到估算。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感受估算魅力,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
才能逐步建立。

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