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三课时)备课人:时间:授课人: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集体备课及个案补充教学目标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培养思维的哲理性,以及通过生活中小事感悟哲理的能力;熟练背诵全文;仿写个人小传。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赞”语和传文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想1、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学法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的方法落实重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

综合运用诵读法、导读法、参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串讲课文,弄懂大意教学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箪dan 汲ji 俦chou 觞shang三、串讲课文,疏通大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知道什么地方详细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表字“以之为”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句末助词,无义说话羡慕荣华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利禄喜欢很体会、领会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书中的意旨高兴的样子爱好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的连饭也忘了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经常亲戚旧交、旧友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代五柳先生有时表承接代五柳先生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喝。

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到、往就完希望、愿望一定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已经,以后回家不曾挂心,在意离开喝醉以后就回家,并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周围环着四堵墙冷清的样子阳光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短褐穿结,簟瓢屡粗布短上衣打补丁盛饭的竹器饮水用具经常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安然自若的样子写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稍微表现志趣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此自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传记的评论性文字战国时齐国的隐士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心忡忡,不热中于升官发财。

”这话,大概说的是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此人,五柳先生朋友、伴侣酒杯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自己上古帝王语气助词,呢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葛天氏之民欤?上古帝王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课堂练习:1。

注意下列加点词语: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因以为号焉()C.或置酒而招之()() D.曾不吝情去留()E.其言兹若人之俦乎()()F.造饮辄尽()2注意翻译下列句子: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思考练习一、二板书设计:课后回忆:第二课时备课人:时间:授课人: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集体备课及个案补充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中语句刻画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慕名利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率真自然悠闲自适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安贫乐道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默写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板书设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隐士)住:环堵萧然五柳先生生活衣:短褐穿结晏如也食:箪瓢屡空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安贫乐道的情趣)志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陶渊明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课后回忆:第三课时备课人:时间:授课人: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集体备课及个案补充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散文家。

出处:《陶渊明集》二、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造古义:往、到今义:制作旧古义:旧交、老朋友今义:与“新”相对,过去的、过时的或古义:有时、有时候今义:或许、或者2、词类活用:①亲旧知其如此亲:亲戚(形容词作名词)旧:旧交、老朋友(形容词作名词)②造饮辄尽尽:喝光、喝完(形容词作动词)③以乐其志乐:以……为乐(意动用法)④以此自终终:过完一生(名词作动词)⑤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地知道(形容词作动词)3、一词多义:以因以为号焉用之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以乐其志来黔娄之妻有言的4、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因以(之)为号焉。

(其)闲静少言。

②状语后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文句含义:1、名号的来历: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文章从三方面表现五柳先生: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志趣:A、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③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4、中心:本文是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四、成语:不求甚解五、《桃花渊记》中的生活与五柳先生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答:《桃花渊记》是陶渊明先生虚构出来的理想生活,那里土地肥沃,房屋整齐,物产丰盛,人民富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