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助检查(64页)

辅助检查(64页)


中性粒细胞
吞噬功能
1.增多
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中度感染可> 10.0×109/L;重度可>20.0×109/L。
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 症)、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其他疾病: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 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1.增多
过敏性疾病:支喘、荨麻疹等。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 等。 血液病:慢粒、嗜酸粒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2.减少
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 重烧伤等。
用药:长期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
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与过敏反应有关
第三章—辅助检查
定义
辅助检查:是通过医学设备进行身体检查,
是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相对于主要的检查方法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 活动、获得有关资料的方法之一。
辅助检查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脑脊液 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电子计 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检查( MRI)等。
功能: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止血;凝血。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1.减少
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 骨髓肿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 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血小板计数(PLT)
1.增多
疾病:慢粒、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 见嗜酸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 及注射疫苗等。
嗜碱性粒细胞
2.减少
疾病: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用药:促皮质激素、激素过量及应激反应等。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红细胞计数(RBC)
绝对性增多
①生理性:缺氧和高原生活、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 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 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L。
2.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继发性贫血。
血红蛋白(HB)
运输O2和CO2 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参考范围: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 g/L 新生儿 170~200 g/L
1.增多
疾病: 慢性肺心病、紫绀型先天性心、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
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的主要指标: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参考范围: 成人 (4.0 ~ 10.0)×109/L 新生儿 (15.0 ~ 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 (11.0 ~ 12.0)×109/L
心电图检查。 内镜与其他检查:胃镜、喉镜、支气管镜、
膀胱镜、宫腔镜等。
了解常见的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血常规、小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 血液生化:如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PET等。
三大常规: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粪便常规
血红蛋白(HB)
2.减少
大出血、再障、类风湿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 致的出血。
其他疾病: 缺铁,缺B12、叶酸,引起的贫血。
附: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一般比正常成人约低10%-20%;部分老年人、 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
(以上为生理性减少。)
血小板计数(PLT)
增多
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 复期。
红细胞计数(RBC)
男性: (4.0~5.5) ×1012/ 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 (3.9~5.3) ×1012/L
1.增多
相对性增多: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 液浓缩。
2.增多
– 创伤:急性失血,脾摘除术后、骨折 – 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性RBC增
白细胞分类
血液中有15种白细胞,但跟临床密切相关 的仅有5种。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 胞浆内有颗粒
一.中性粒细胞0.50~0.70(50% ~ 70%) 二.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 ~ 5%) 三.嗜碱性粒细胞0~0.01(0% ~ 1%)
胞浆内无颗粒
四. 淋巴细胞0.20~0.40(20% ~ 40%) 五. 单核细胞0.03~0.08(3% ~ 8%)
中性粒细胞
2.减少
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 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 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 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
中毒: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用药:抗肿瘤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
吞噬功能,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 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 物质。
1. 增多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 水痘等。
急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2.减少
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 用激素。
中性粒细胞↑时,淋巴细胞也相对↓。
单核细胞
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 信息,活化T、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 中起重要作用。
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其他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
尿症、某些感染(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 尿期前、传单、TB和败血症)、出血疾病(血友 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用药:药物抑制骨髓、抗血小板药、抗肿瘤药、抗 生素、细胞毒药。
血小板计数(PL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