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3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4——5页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习例1看主题2时等于()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2时=()分4时=()分4分=()秒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二、比大小4分○40秒3时○100分210秒○5分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列式为:35+3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39+4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二)、汇报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2、口算下列各题26+3952+18 26+43 52+1826+6352+38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二1—4题2、猜猜: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1页例题2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65—54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65—48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二)、交流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2、口算下面各题85—43= 71—28= 35—17= 55—28=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二5、6、7、8题2、拓展提高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4页例3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2、完成坚式230 490 390 340+ 540 —130 +260 —260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自主学习自学第15页例4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一)、小组讨论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二)、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2、拓展提高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21——22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五.学习时间:一课时六.学习过程:课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