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XX有限公司员工安全生产手册为了个人安全、为了家庭幸福团圆,把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预防来源于工作中、与工作相关的对安全和健康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手册。
编制:王忍 2018年2月第一版目录1、总则2、安全生产目标3、事故发生原因4、办公室安全5、交通安全6、上下班和外出安全7、恶劣天气安全8、作业安全9、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10、火灾灭火11、应急处置12、安全标识13、员工的权利和义务14、安全生产禁令1、总则1.1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1.2安全生产本质第一、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
第二、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根据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需要从三个层面上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二是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三是在劳动者自身层面,把安全生产和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保护,这也是最根本的保护。
第三、突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又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二者发生矛盾,当然是生产服从于安全,当然是安全第一,这种服从,是一种铁律,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
2、安全生产目标2.1全年安全生产严重事故发生次数0次2.2月安全生产轻/划伤事故发生次数≤2次3、事故发生的原因3.1人的不安全行为3.2物的不安全状态3.3管理不善4、办公室安全4.1行走安全4.2办公用电安全4.3信息安全5、交通安全5.1员工在上下班或外出时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5.2员工在上下班乘坐班车时注意安全,等车辆停稳以后再上下车;5.3驾车的员工应遵守交通规则,小心驾驶,严禁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超载驾驶等;5.4公司或员工车辆应定期按照规定进行保养,确保车辆正常。
6、上下班和外出安全6.1上下班和外出尽可能结伴而行,途中避免将个人财物显露在外,尽量避免佩戴各种贵重首饰;6.2步行应走人行道,并注意周边闲杂人等,特别是尾随身后和蹲守路边的人;6.3行走时应注意路人中那些眼光乱扫或紧盯提包女性的人员和停在路边或走走停停或乱窜的摩托车;6.4夜间上下班和外出应尽量避免走小巷或较偏僻的路径;6.5乘座公交车辆时应避免与人拥挤,如遇扒手接近身边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如有必要可报警处理;6.6单人携带手提包外出时,应将手提包置于右手或双手握于身前,结伴外出携带手提包时,应将手提包置于同伴之间;6.7携带背包外出时,应将背包反背于胸前;6.8在外应避免与他人争吵;6.9在外如遇陌生人搭讪攀谈,应尽量回避;6.10如遇他人威胁、恐吓,应立即报警求救;6.11如遇劫匪持凶器打劫,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在此前提下见机行动,争取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7、恶劣天气7.1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应听从负责人或紧急通知的指挥;7.2暴雨雷电天气时应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在有避雷设施的工作场所内避护;7.3雷暴天气应远离窗口、门及外墙,不要在危险状况下到户外走动,特别是不要到建筑物顶部活动;7.4电闪雷鸣时,尽量不外出,同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使用电脑、电视机、电话和在户外使用手机等;7.5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游泳时,如遇雪电,要马上上岸,更不要停留在没有避雷装置的船上;7.6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千万不可躺在地上,以免增加危险;同时,要避免多人挤在一起,不要在孤立的树下或无避雷设施的孤立房屋内躲避7.7在室外工作时遇雷暴天气,不要将金属工具扛得高高的,手中不得拿有金属器具物件。
8、作业安全8.1机械作业安全机械设备多为高速运转设备,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往往较为严重, 多发重残及死亡事故。
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 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1)检修、检查机械设备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内部检修时,不切断电源,不挂禁止合闸牌,不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2)缺乏安全装置。
传动轮(轴)无防护罩,设备周围无防护栏;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
设备无紧急停止开关或几台设备共用一个开关;4)私自改造设备;5)机械设备运转时进行清理,上料等作业;6)不具操作能力的人员上岗作业或其他人员乱动设备。
1)检修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牌或设专人监护。
设备完全停止后才能进行工作,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人员安全后方可试车;2)机械运转部位、传动装置必须安装防护罩;各设备开关应合理布局,严格实行一机一闸;3)严禁设备运转时清理积料,少数设备必须清理时,须用专用工具,禁止用手直接清理;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较大的机械作业现场;5)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考核,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后才能上岗作业;6)严格制定作业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8.2机加设备作业安全操作规程8.3压铸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8.4台钻作业安全操作规程8.5行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十不吊”1)超过额定负荷的不吊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的不吊3)钢丝绳不台格、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吊4)停车吊挂物品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5)设备带病或强烈抖动的不吊6)歪拉斜吊、锐角、刃角不垫好的不吊7)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有堆物的不吊8)氧气瓶、乙炔瓶的等危险品不吊9)不知负荷不吊10)吊物重心过偏的不吊“三不越过”1)不从人头上越过2)不从电力设备上越过3)不从设备上越过“零”位,切断电源;8.6焊接、切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8.7冲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8.7.1上岗前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持证上岗;8.8监测设备操作注意事项8.9剥线机操作注意事项9、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不可少的辅助措施。
劳动保护的主要措施是改善劳动条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属于劳动保护的辅助性措施。
不能因为使用和配备了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就忽视了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同时,万一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目的,具有消除或减轻事故的作用;常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工作服、防护手套、安全帽、防护口罩、防噪耳塞、护目镜、防砸劳保鞋、绝缘鞋、安全绳等。
9.1工作服在所有车间、仓库和作业现场时,应穿着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服,进入车间等生产区域的人员不应穿戴短裤、裙装或宽大有条带等外饰的服装。
9.2防护手套的使用9.2.2 在处理有害物质或操作危险工序前应戴上防护手套;9.3安全帽的使用9.4防噪耳塞在噪音水平超过85分贝的作业区内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佩带听力保护装备。
防护耳塞的使用方法:1)搓细:将耳塞搓成长条状,搓的越细越容易佩戴;2)塞入:拉起上耳角,将耳塞的三分之二塞入耳道中;3)按住耳塞约20秒,直至耳塞膨胀堵住耳道;4)用完后取出耳塞,将耳塞轻轻地旋转拉出。
9.5防砸劳保鞋在机械操作区、仓库等作业现场作业时应穿戴规定的防砸劳保鞋,非工作人员或临时进入作业现场人员应穿公司规定的工作鞋,严禁穿高跟鞋在作业区内作业。
10、火灾灭火10.1消火栓的使用消火栓一般需两人配合使用1)按下消火栓门上的弹簧锁,销子自动退出,打开消防栓门;2)取出消防水带,向着火源点延伸展开;3)将水带连接消火栓箱内水源接口;4)水带另一端连接水枪;5)按下消火栓箱内的启泵按钮启动消防水泵给水;6)一人手握水枪头及水管,一人把消火栓手轮顺开启方向旋开,打开阀门,即能进行喷水灭火。
10.2手提灭火器的使用1)提起灭火器,使用前将瓶体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2)拔掉灭火器安全销;3)灭火前,人员应站在距离火源2-3米的上风处;4)左手握住喷管,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右手按下手柄进行灭火;5)灭完火后,再检查一下有无残火隐藏;若发现有,则继续喷几下,以防死灰复燃。
10.3推车灭火器的使用1)把干粉灭火器拉或推到火灾现场;2)右手抓喷粉枪,左手顺势展开喷粉胶管至平直,不能弯折或打圈;3)除掉铅封,拔掉保险销;4)用手掌使劲按下供气阀门;5)左手把持喷粉枪管托,右手把持枪把,用手指扳动喷粉开关,站在火源上风口对准火焰喷射。
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住燃烧区。
11、应急处置11.1中暑的预防和急救11.1.1中暑特点:夏季湿热无风时,由于身体先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面色发白,体温可能升至40摄氏度以上,皮肤干燥泛红。
如果不及时救治,中暑的人可能会很快会失去意识,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导意外的发生11.1.2中暑的预防措施:1)多喝水2)合理的劳动作息制度,作业时间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段3)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4)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5)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11.1.3中暑急救方法:1)遇到中暑者时应迅速将病人移动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等;2)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散热;3)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四周增加散热;4)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急救。
11.2骨折11.2.1抢救生命: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
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11.2.2伤口处理: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11.2.3简单固定: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
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
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
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