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精品课件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 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 主,大约距今250万年 到距今1万年。
代表: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甲骨文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文献资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考古资料)…… 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 日始得为之。——王国维
内服:商王直接控 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 制的方国和部落, 如鬼方、土方等
2、西周 (1)建立:BC1046年 都城:镐京
3、商时期的经济 (1)农业:
“家天下”
灭亡:BC1600年
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 河南洛阳偃师市。根据 多种史料记载,夏都的 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 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 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 这一点。经碳14测定, 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 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 相当于夏代,距今有 4000多年的历史,内有 大型宫殿遗址。众多考 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 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 址。
红山文化玉鸟
红 山 文 化 玉 龙
玉鱼 玉牌饰
良
良渚的玉器
渚 玉
是尊贵身份的 载体,具有明 确的等次划分,
器
一些人可以用
可有“神徽纹”
玉器,另一些
人只能使用其
他类型的玉器。
半 坡 遗 址
2010年,考古工作 者确定了良渚都城 的殿、内城和外城 的三重结构,这符 合了古代“以中为 尊,以高为尊”的 规划和布局理念。
生活特征:
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会 使用火(天然火)
北京人像复原图 又称北京直立人
元谋人 上中门齿
2、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 器为主,大约距今 1万年到距今 5000—2000年左右。
数量多,分布广泛, 奠定了我国文化多 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新石器时代
彩纹陶盆
石器
半坡碳化粮食
生活特征:
磨制石器,使用陶器,开始原始 农业和饲养家畜,走向定居。
(2)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 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4)灭亡:BC771年
材料一:(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 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 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生产力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革新。
代表遗存
元谋人 北京人
仰韶、大汶口、河姆渡 龙山,红山,良渚
生产方式
渔猎、采集、狩猎、群 居,会用火
定居,种植粟、水稻,刀 耕火种,饲养家畜,彩陶黑陶-玉器,养蚕缫丝
生产关系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阶级出现
三、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和西周
1、商朝(信史时代)
(1)建立:BC1600年 都城:商汤之后多次迁都,盘庚迁殷,之后270余年未曾徙都。
(2)政治:
商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央:尹及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度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灭亡:BC1046年 牧野之战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形式,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前者是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原始人群
距
距
今
今
约
约
70
17
—
0
20
万
万
年
年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
距
今
约
距
七
今
千
约
—
1
五
万
千
年
年
父系氏族公社
奴隶社会
距 今 约 50 00 年
三 皇 五 帝
立
立
立
亡
(磨制石器)
青铜时代
二、文明之始—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神话色彩浓重): 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事迹较为具体):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禅让制
华 夏 始 祖
部落、部落联盟
万邦时代
国家的雏形
2、夏朝
建立:BC2070年——最早奴隶制国家 都城:阳城
政治: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世袭制 中央设置各种机构和职官 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2019 年 7 月 6
日,联合国教科 文 组 织 第 43 届 世 界遗产委员会会 议通过决议,将 良渚古城遗址列 入《世界遗产名 录》。该委员会 认为良渚古城遗 址展现了一个中 国新石器时代晚 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并 存在社会分化和 统一信仰体系的 早期区域性国家 形态。
石器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吕氏春秋》
目的:防止统治者之间因权力 继承和财产分配问题而发生争 执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礼乐制度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天子之冕十二旒, 诸侯九, 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 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分封对象、分封目的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 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 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 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 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 则宗族乱”
公
公
元
元
前
前
约
约
20
16
70
00
年
年
公 元 前 约 10 46 年
公 元 前 约 77 1 年
元谋人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夏
商西西源自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朝
朝
周
周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建
建
建
灭
新石器时代
什么是文明 国家出现的标志是什么?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 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 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 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 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 以文字最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