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教案(首页)教案填写说明: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 1 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8月30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绪论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

掌握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

了解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

掌握我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5、教学进程:绪论一、基本概念1.园林树木2.园林树木学3.木本植物4.园林树木资源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1.美化功能2.生态功能3.经济功能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1.资源的特点2.世界园林之母的由来3.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对世界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基本概念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3.如何理解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4.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给你留下什么思考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2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5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绪论2、教学目的:掌握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前景与开发建议。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中国园林》5、教学进程:绪论四、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1.我国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取得的成就2.我国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前景与开发建议五、学习内容与方法1.内容特点:1.学科的交叉2.实践性强3.应用为目的2.方法:*种类是前提*习性是基础*繁殖、栽培、养护与管理是中心*应用是目的具体理解为5多:多采集;多解剖;多鉴定;多比较;多画树种配植图。

【复习思考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3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6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第二节园林分类法2、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为识别和选择树种打基础。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几个植物分类系统的特点;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系统有哪几个,分别能够举例说明。

3、教学重点和难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4个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观点;园林用途分类及其树种选择和养护;观赏特性分类和按树性类型分类。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2000~2010年:《中国园林》、《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研究》、《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5、教学进程: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一、自然分类系统(植物系统分类)1、概念2、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3.常用的分类系统二、人为分类系统1.概念2.概述第二节园林用途的分类法(人为分类法)一、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二、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1.观花类:2.观叶类:3.观姿类:4.观果类:5.观干枝类:6.观根类:【复习思考题】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在应用中如何合理地选用。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4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12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二节园林分类法2、教学目的:园林用途分类及其树种选择和养护。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园林用途分类及其树种选择和养护。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5、教学进程:三、按园林用途分类及其树种选择原则与养护要点1.独赏树2.庭荫树3.行道树4.花果树5.垂直绿化树6.绿篱树7.木本地被树8、防护树9、盆栽盆景树【复习思考题】1.按园林用途分类及各类树木选择原则和养护要点。

2.结合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特点,谈谈你对地被植物和藤木类应用前景。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5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26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生命周期第二节年生长发育周期第三节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第四节生长发育的整体性2、教学目的:掌握树木的生命周期和年周期,深入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园林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生命周期和年周期,及其与园林绿化养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观赏树木栽培大全》毛龙生主编农业出版社2002年《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林业出版社2004年《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祝遵凌王瑞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教学进程:第一节生命周期一、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一)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1、离心生长2、离心秃裸(二)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1、向心更新2、向心枯亡(三)实生树繁殖树生命周期的特点1、阶段性分区2、各阶段性分区的特点(四)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1、营养繁殖树生命周期的特点2、营养繁殖树的营养生长期第二节园林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一、基本概念1、年生长发育周期2、物候或物候现象3、物候期4、物候相二、园林树木的物候期(一)落叶树木的年周期(物候期)(二)物候期的基本规律1、顺序性2、重演性3、重叠性三、物候期的观测(一)物候期的应用(二)观测方法【复习思考题】概念:离心生长、离心秃裸、向心更新、年周期、生命周期、物候期、物候相1、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生命周期的特点。

2、物候期在指导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上有何意义3、如何利用物候相理论建设生态景观园林群落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6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27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第三节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第四节生长发育的整体性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物质运转规律。

及其与园林绿化养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物质运转规律。

及其与树种识别、观赏特点和园林绿化、养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观赏树木栽培大全》毛龙生主编农业出版社2002年《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祝遵凌王瑞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教学进程:第三节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特点与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年周期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二)根系生命周期的生长特点1.幼树2.成龄树(三)根系的分布1.垂直分布2水平分布(四)影响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1.土壤温度2.土壤湿度3.土壤通气情况4.土壤养分5.树体有机养分二、枝芽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一)芽及芽的特性1、芽序 2.芽的异质性 3.萌芽力与成枝力(二)枝茎习性1.枝的类型2.分枝方式与树形的关系3.顶端优势4.干性与层性三、花芽分化和开花1、花芽分化类别2、开花类型3、花相理论第四节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性一、植物各器官的相关性1.顶芽与侧芽2.根端与侧根3.果与枝4.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二、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1.根系与地上部间的动态平衡2.枝、根的对应3、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的节奏交替三、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1、运输途径2、分配特性【复习思考题】概念:芽序、萌芽力、成枝力、顶端优势、层性、芽的异质性。

1、树木的分枝方式、与树形的关系、代表树种。

2、树木的开花类型及其代表树种。

3、树冠层性产生的原因。

4、如何根据根系年生长动态进行园林植物栽培管理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7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10月4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一节温度因子对园林树木的影响第二节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第三节水分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第四节土壤因子对园林树木的影响第五节城市环境与园林植物的关系2、教学目的:掌握园林树木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为主导因子而形成的各种生态类型,以及城市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近期《中国园林》、《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研究》、《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5、教学进程: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一节温度因子对园林树木的影响一、温度变化规律(一)空间变化(二)时间变化二、对植物的主要影响(一)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主要影响(二)昼夜变温对植物的主要影响(三)对植物的分布的影响(四)温度三基点三、突然低温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四、温度因子与园林植物的应用1.催延花期2.引种驯化【复习思考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待环境因子对园林树木的综合作用。

温度温度三基点的意义温度与园林树木分布、引种的关系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8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10月10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二节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第三节水分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2、教学目的掌握园林树木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为主导因子而形成的各种生态类型,以及城市环境特点及其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园林树木栽培学》吴泽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近期《中国园林》、《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研究》、《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5、教学进程:第二节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一、日照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短日植物2、长日植物3、中日植物4、中性植物三、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一)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1、阳性植物2、荫性植物3、中性树种(耐荫植物)(二)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方法1、生理指标2、形态指标3、解剖指标4、生长环境(三)影响树木耐荫性的因素第三节水分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一、水对树木的生态作用(一)土壤含水量(二)空气湿度二、依据水分因子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1、旱生植物2、中生植物3、湿生植物4、水生植物【复习思考题】1、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进行园林覆层结构配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