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感1.学习内容提要和知识点(1)情绪和情感的描述――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和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内心体验。
情绪和情感除了与客观事物有关,还与需要相联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情感的特征――两极性是情绪情感的主要特征,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都能找到与之对应应的情绪和情感。
(3)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情感包括适应功能、动机作用、组织作用和信号作用。
(4)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
表情动作主要有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5)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指的是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6)高级的情感――情感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它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情绪的理论――对情绪作出解释的理论较多,早期的情绪理论有詹姆士-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还有情绪动机-唤醒理论、情绪的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论。
2.重点理解的问题及其要点(1)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属于同一类但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①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如下: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即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于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如下区别:a.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情绪更多的是与生理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则更多地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b.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生在先,情感体验在后。
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刚出生的新生儿尚未产生情感,它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c.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
情绪是反应性、活动性的过程,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申稳定的心理成分。
d.情绪表现的外在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情绪表现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和情感。
在主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情绪和情感都表现出互相对立的两极,这种两极性是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快感度方面,两极为“愉快一不愉快”。
这种体验与主体需要满足的程度相联系。
当情绪和情感由积极向消极变化时就伴随着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对立的反映,如快乐和悲哀、敬仰和蔑视、热爱和憎恨等。
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一轻松”。
所谓紧张水平是指想要动作的冲动之强弱。
紧张的程度取决于当前事件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个体的个性品质。
与紧张相对应的另一极是轻松,是一种情绪松弛状态。
有实验表明,紧张程度中等时,人的操作行为效果最佳,过度紧张或松弛都会降低操作水平。
在激动水平方面二两极为“激动一平静”。
激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个体技能状态,激动和平静两极反映过度兴奋和-致状态5如狂喜、暴怒飞麻木L冷漠等。
激动指在极端的时间里猛烈爆发的情绪反应,伴有激烈的内部器官活动变化和嘴的表情动作。
激动水平对情绪的快感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愉快的情绪在激动时是狂喜,在平静时是恬淡的欣喜。
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一弱”。
人们常用情绪表现的强弱作为划分情绪和情感水平的标准,如怒由弱到强划分为:微愠、愤怒、大怒、暴怒和狂怒。
情绪和情感的强度既与引起情绪和情感变化的事件对个体意义的大小有关,也与个体的目的和动机强度有关。
(3)表情动作及其意义。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表情动作主要有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精细、准确地反映人的情绪,它是表达情绪最主要的一种表情动作。
身段表情是除面部表情以外的其他生理部位的表情动作,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
言语表情是在言语的声调、节律和速度上的表现。
在三种主要表情动作中,面部表情起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往往是情绪表达的辅助手段。
表情动作有如下作用:①表情动作有传递信号的意义,根据外部表情动作,人们可以判断他人的内心体验,因此表情是测量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一;②人类表情是动物表情演化来的,是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结果;③在现代,表情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
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周围人的态度和意愿。
(4)什么是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剌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
如在紧急状态下(地震、火灾),人们迅速作出判断,使机体各部分动员起来。
产生时状态的原因有:①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②已有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
应激状态对人的活动有很大影响。
①应激状态引起身心紧张有利于个体全力解决紧急问题,维持一定的紧张状态保持高度警觉,有助于认知功能的发挥,使人作出平时所不能作出的大胆判断和动作。
②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状态又会阻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紧张和惊恐会导致人们感知、注意狭隘,思维迟滞,行动刻板,正常处理事件的能力大大削弱。
(5)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行为总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
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①高等动物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
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的标志,类人猿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有着与人类相似的表情,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这些基本情绪是高等动物在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分化出来的。
②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适应功能。
婴儿的情绪情感是随他们逐渐适应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哭是婴儿最具特征的适应方式,随着要表达内容的增加,活动范围的增大,与大人交流的情绪反映也逐渐增加并产生分化。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是儿童以情绪为信号进行社会性交往的典型例子。
如在"视觉悬崖"前儿童往往会驻足不前,观察母亲的表情,如果母亲是支持的,儿童会奋力爬过"视崖",如果母亲显出担心害怕,儿童就会畏缩不前。
③成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
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对环境的适应成为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情绪的调节成为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适应不良时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焦虑和紧张,通过适当地情绪调节,降低焦虑和紧张,就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克服困难。
(6)什么是激情?如何控制和调节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所引起。
激情的发展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①由于意志力减弱,身体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去控制,高度紧张使细微的动作发生紊乱,这时人的行为受情绪体验左右。
②人失去意志的监督,产生了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
③激情爆发后的平息阶段,这时会出现平静和疲劳现象,严重时会精力疲竭,对一切事物不关心,精神萎靡。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减小,控制力减弱,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不能作出适当的评估。
控制激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激情发生的最初阶段有意识地对激情加以控制,能将危害减到最低限度。
②在激情爆发阶段,控制某些粗鲁动作,用言语劝告,并采取合理释放、适当转移、升华等方法控制激情。
③平时应多加强思想修养和自我克制的意志力锻炼,养成涵养谦逊的品质,就能有效控制激情,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意志1.学习内容和知识点(1)意志的的概念――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o(2)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具有以下特征: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的功能――意志是意识调节功能的表现,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4)意志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
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5)意志品质――构成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是意志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它们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贯彻始终,并构成人的意志的性格特征。
(6)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目的性教育;注重培养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2.重点理解的问题和要点(1)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先在头脑中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力求实现此目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意志。
由意志支配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是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具有下列特征:a.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和目的不可分。
人根据预定的目的发动符合目的的行动,制止不符合目的的行动。
因此意志对行动的支配调节包括两个方面:发动和制止。
b.随意运动是意志的基础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掌握必要的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不能实现。
人根据预定的目的,把一系列最基本的动作,组合成复杂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c.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而产生的意志行动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
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加以衡量。